徐清风和陈主簿对账的时候,柳青在古木县城转悠着,要了解这边的情况。
古木县城面积不大,营造得倒是挺坚固的。
里面只有几百户人家,一千多人口,住在这一座小城里面,并不显得拥挤,还有大片的闲置地方。
那闲置地方是故意闲置在那里的,主要是为了在军情紧急的时候让城外那些罪民进来避灾,有一个容身之地。
那些罪民们在官府眼里虽然命贱,但怎么也是一个生产工具,就算是出于保护生产工具的考量,也要让他们活下来。
前年蛮族破关入侵,这一座县城被围了一个多月。
在破关之前,古木县就已经提前将附近一大片区域的罪民都转入城中,足足转了两三万人入城。
有这两三万人协助守城,粮仓里又有着充足的粮食,蛮族攻打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将这一座小小的城池攻打下来,反而给自家带来了两三千人的伤亡。
他们就这样熬到了大乾的反攻大军到来。
前一任知县就是靠着这个功绩得到了最优秀的考绩,去年又在完成粮食任务之后将吃空的粮仓也补满了,两项加起来,今年任期到了,直接给了他一个内地知府的官职,连升好几级。
至于那些距离远的,来不及转移的,有的被蛮族掠走作为奴隶,有的死于蛮族刀下,有的就跑进大山里面躲了起来。
事后统计,古木县死于那一场战争的老百姓,共有两万多人。
这个死亡率比起临近的几个县要低很多。
明秀过来,要在这里建一座道观和一座城隍庙,占地面积并不大,还是可以找出位置来的。
在这座城里,粮仓占了很大一块地方。
粮仓是这座城池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这一座县城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粮仓。
粮仓旁边有一座军营,驻扎了五百多士兵,由一个千户统领着。
在边军的编制里,那个数字就是一千,领军饷也是按照一千的名额来领的,发军饷则是发给五百多人。
那空出来的四百多名额的军饷,自然是进了将军们的口袋。
夏千户能够分到一部分,不过大头还是进了更上面的将军的口袋。
吃空饷,那是大乾军队的传统艺能,不足为怪。
粮仓那一块是有军队保护的重地,闲人都不允许往那边去,独占了城里的东北区域。
除了士兵,住在这城里的还有商户和有一些手工业者,比如打铁的,织布的,做衣服的。
此外,也有一些种地的农民。
他们在城外种地,但是住在城内。
这些是良民。
所谓的良民,是迁徙过来的罪民里面表现得好,被赦免了罪行的那一群人。
比如说战争的时候奋勇向前,击杀了敌人的。
还有围城的时候积极协助官府守城,还因此受过伤的人。
这些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大乾的忠诚,所以成为了良民,可以居住在城里面,种的也是城外护城河边的地。
这样的人家数量不多,也就那么两百多户。
让这些良民存在,还有一个原因,是有这些人在这里种地,可以解决城里吃菜的问题。
他们虽然说是已经赦免了罪行,但是,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不能回到故土,还得继续留在这里,正常情况下,也会老死在这里。
这些良民有两百多户,但是,基本上每一户就一个人,没有一家老小这回事。
都是被流放过来的罪民,这些罪民以男性居多,占了九成以上,男女比例相差过于悬殊,绝大多数的人在这里都没办法成家,只是孤家寡人。
两百多户良民,总人数不超过三百人。
成家的也就是那么寥寥十几户。
这些良民大部分都在城外种地,还有少部分成为了衙门的衙役,给县衙做事,算是吃上了公家饭。
城里的商户比较多,拖家带口的也多,他们和一些手工业者聚集在一条街上,那条街就是县城的集市。
这些做生意的也做城里人的生意,但主要还是做外面那些罪民的生意。
罪民是可以进城的,他们也需要一些生活用品,需要柴米油盐。
他们会将收获的粮食和棉麻拿来交易。
有时候捕到了野兽,捕到了鱼,也可以来城里卖掉,然后换一些生活用品。
手工业者,做纺织和裁缝的比较多。
衣食住行,这个衣首当其冲,还是有其理由的。
此外就是铁匠。
小金州每一座城池都有很多铁匠,和平时期,他们要给城外垦荒的人锻造农具。
战争时期,他们要给守城的士兵打造武器。
这些手工业者也不是从内地带过来的,就是从罪民里面挑选出来的,有一技之长者,可以免罪,住入城中。
他们是从建城的时候就住入城中了,被编入匠户一类,免了罪,但是行动不能自由,必须要留在这个地方工作。
不过他们的劳作还是有钱的,材料由官府提供,完成每日定额之后,好出来的,都会有一定额度的奖励。
制造出来的东西都要交给官府,由官府来售卖。
他们的吃住也都由官府来提供。
有那勤快的,技艺好的,一年也能攒一点银子。
他们刚来的时候虽然是单身,但是在这里做上十年的,基本上也都成了家。
——在城外找一个女子很难,可是,只要攒到了足够的钱,可以托商户给他们从内地找一个媳妇。
在这里开商铺的,背后有几个大的商队,往返于内地和边境,路上虽然辛苦,也有着一定的凶险,但也有很大的利润在里面。
贩人,也算是其中的一个。
内地的穷苦人家不少,卖儿卖女的也时有见到,买卖人口在大乾本身就是合法的。
至于合法的里面有没有不合法的,那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那些良民们大多数没有家眷,主要还是他们是前年才获得良民的资格,这才一年多的时间,他们还没有攒够娶媳妇的钱。
再攒个四五年五六年,就有着成家的希望了。
柳青了解了一圈这城里的情况,感觉就一个——那些良民们的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
而这些良民,又是城外的那些罪民们羡慕的存在。
古木县城面积不大,营造得倒是挺坚固的。
里面只有几百户人家,一千多人口,住在这一座小城里面,并不显得拥挤,还有大片的闲置地方。
那闲置地方是故意闲置在那里的,主要是为了在军情紧急的时候让城外那些罪民进来避灾,有一个容身之地。
那些罪民们在官府眼里虽然命贱,但怎么也是一个生产工具,就算是出于保护生产工具的考量,也要让他们活下来。
前年蛮族破关入侵,这一座县城被围了一个多月。
在破关之前,古木县就已经提前将附近一大片区域的罪民都转入城中,足足转了两三万人入城。
有这两三万人协助守城,粮仓里又有着充足的粮食,蛮族攻打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将这一座小小的城池攻打下来,反而给自家带来了两三千人的伤亡。
他们就这样熬到了大乾的反攻大军到来。
前一任知县就是靠着这个功绩得到了最优秀的考绩,去年又在完成粮食任务之后将吃空的粮仓也补满了,两项加起来,今年任期到了,直接给了他一个内地知府的官职,连升好几级。
至于那些距离远的,来不及转移的,有的被蛮族掠走作为奴隶,有的死于蛮族刀下,有的就跑进大山里面躲了起来。
事后统计,古木县死于那一场战争的老百姓,共有两万多人。
这个死亡率比起临近的几个县要低很多。
明秀过来,要在这里建一座道观和一座城隍庙,占地面积并不大,还是可以找出位置来的。
在这座城里,粮仓占了很大一块地方。
粮仓是这座城池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这一座县城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粮仓。
粮仓旁边有一座军营,驻扎了五百多士兵,由一个千户统领着。
在边军的编制里,那个数字就是一千,领军饷也是按照一千的名额来领的,发军饷则是发给五百多人。
那空出来的四百多名额的军饷,自然是进了将军们的口袋。
夏千户能够分到一部分,不过大头还是进了更上面的将军的口袋。
吃空饷,那是大乾军队的传统艺能,不足为怪。
粮仓那一块是有军队保护的重地,闲人都不允许往那边去,独占了城里的东北区域。
除了士兵,住在这城里的还有商户和有一些手工业者,比如打铁的,织布的,做衣服的。
此外,也有一些种地的农民。
他们在城外种地,但是住在城内。
这些是良民。
所谓的良民,是迁徙过来的罪民里面表现得好,被赦免了罪行的那一群人。
比如说战争的时候奋勇向前,击杀了敌人的。
还有围城的时候积极协助官府守城,还因此受过伤的人。
这些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大乾的忠诚,所以成为了良民,可以居住在城里面,种的也是城外护城河边的地。
这样的人家数量不多,也就那么两百多户。
让这些良民存在,还有一个原因,是有这些人在这里种地,可以解决城里吃菜的问题。
他们虽然说是已经赦免了罪行,但是,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不能回到故土,还得继续留在这里,正常情况下,也会老死在这里。
这些良民有两百多户,但是,基本上每一户就一个人,没有一家老小这回事。
都是被流放过来的罪民,这些罪民以男性居多,占了九成以上,男女比例相差过于悬殊,绝大多数的人在这里都没办法成家,只是孤家寡人。
两百多户良民,总人数不超过三百人。
成家的也就是那么寥寥十几户。
这些良民大部分都在城外种地,还有少部分成为了衙门的衙役,给县衙做事,算是吃上了公家饭。
城里的商户比较多,拖家带口的也多,他们和一些手工业者聚集在一条街上,那条街就是县城的集市。
这些做生意的也做城里人的生意,但主要还是做外面那些罪民的生意。
罪民是可以进城的,他们也需要一些生活用品,需要柴米油盐。
他们会将收获的粮食和棉麻拿来交易。
有时候捕到了野兽,捕到了鱼,也可以来城里卖掉,然后换一些生活用品。
手工业者,做纺织和裁缝的比较多。
衣食住行,这个衣首当其冲,还是有其理由的。
此外就是铁匠。
小金州每一座城池都有很多铁匠,和平时期,他们要给城外垦荒的人锻造农具。
战争时期,他们要给守城的士兵打造武器。
这些手工业者也不是从内地带过来的,就是从罪民里面挑选出来的,有一技之长者,可以免罪,住入城中。
他们是从建城的时候就住入城中了,被编入匠户一类,免了罪,但是行动不能自由,必须要留在这个地方工作。
不过他们的劳作还是有钱的,材料由官府提供,完成每日定额之后,好出来的,都会有一定额度的奖励。
制造出来的东西都要交给官府,由官府来售卖。
他们的吃住也都由官府来提供。
有那勤快的,技艺好的,一年也能攒一点银子。
他们刚来的时候虽然是单身,但是在这里做上十年的,基本上也都成了家。
——在城外找一个女子很难,可是,只要攒到了足够的钱,可以托商户给他们从内地找一个媳妇。
在这里开商铺的,背后有几个大的商队,往返于内地和边境,路上虽然辛苦,也有着一定的凶险,但也有很大的利润在里面。
贩人,也算是其中的一个。
内地的穷苦人家不少,卖儿卖女的也时有见到,买卖人口在大乾本身就是合法的。
至于合法的里面有没有不合法的,那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那些良民们大多数没有家眷,主要还是他们是前年才获得良民的资格,这才一年多的时间,他们还没有攒够娶媳妇的钱。
再攒个四五年五六年,就有着成家的希望了。
柳青了解了一圈这城里的情况,感觉就一个——那些良民们的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
而这些良民,又是城外的那些罪民们羡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