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三十四章 阉党的帽子

作品: 重振大明朝 |作者:江天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11-07 18:27|
    自镇海卫与荷兰人一战之后已是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福建沿海再次恢复了平静,费尔伯格果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离开福建后便率领残余舰队退出了澎湖。

    据福建水师侦报,荷兰舰队离开澎湖后便转向了小琉球方向,并未在福建水域逗留。

    据杨应乾所知,此时的小琉球岛应是大海商颜思齐的势力范围,荷兰人此时若要去插一脚,双方少不了一番狗咬狗,正好省了朝廷的事,为他日朝廷分出精力经略南海,也少了些阻力。

    为了防止澎湖再出状况,除了澎湖巡检司之外,朱一冯特命福州营兵一部一千五百人镇守澎湖,并将那群荷兰人上缴的三艘战舰和一半的火器交给他们使用。

    另外的一半火器却是交给了杨应乾作为此次战役的战利品,这群荷兰人使用的火枪已经有了燧发枪的影子。

    这段时间罗立一直在研究燧发枪,只是有些技术难点始终无法突破,得到这些火枪之后,杨应乾便都给了罗立去研究,这个火器痴不禁一阵大喜,回到永宁卫后便一头扎进火器工坊忙碌了起来。

    回到永宁卫后,杨应乾着实过了一段惬意的时光,每日便是逛逛凌烟阁的生意,去校场看看官兵操练的情况。

    这时候永宁卫的各项事务均已是上了轨道,指挥使曹弘先早就乐得清闲退居幕后把一切都交由杨应乾操办,虽是每天十分忙碌,可是每到深夜,杨应乾却总是回想起那日在眉楼与顾横波相谈的场景。

    这一日清晨,杨应乾吃过饭早早的来到衙门,点过卯后便想着去卫城中转一圈,还未出门,湛濯之便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

    “大人,外面来了一队锦衣卫!”

    听到湛濯之的话,杨应乾心中不禁一惊,锦衣卫上门可不是什么好事,难道是因为自己和佛郎机私自通商的事,可是杨应乾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朱一冯应该不会在奏章里上报这件事,再说了虽说朝廷禁海,但是官员亲眷私自经营海商的也不在少数,不可能因为这个便让锦衣卫来抓自己。

    杨应乾心里正是奇怪的时候,一队十几人的锦衣卫已是来到衙门院中,为首一个锦衣卫千户的手中还托着一卷黄绸。

    见到杨应乾和湛濯之站到院中,这一队锦衣卫径直走到二人面前。

    领头的锦衣卫千户看了看二人说道。

    “二位哪位是杨应乾杨大人?”

    见这两个锦衣卫还真是来找自己的,杨应乾的内心不禁微微一动,不过看这锦衣卫千户的表情倒不像来找茬的,当下杨应乾上前一步说道。

    “下官永宁卫指挥同知杨应乾,不知上差到此有何差遣?”

    那锦衣卫却是面色一正,将手中的黄绸展开:“杨应乾接旨!”

    见这锦衣卫竟是来宣读圣旨的,杨应乾赶忙和湛濯之跪在了地上,随即那锦衣卫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现有永宁卫指挥同知杨应乾公忠体国,战阵之上奋勇争先,念其攘红夷有功,特许带所部精锐编入京营,擢升永宁营参将,即刻入京,钦此!”

    杨应乾听着圣旨心中不禁一阵翻涌,连忙高呼一声万岁随即双手高举过头顶将圣旨接到手里。

    那个锦衣卫千户却是一反刚才的严肃表情,哈哈一笑将杨应乾从地上扶了起来。

    “下官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骆养性,恭贺大人荣升参将!”

    杨应乾之前是卫指挥同知,虽也是从三品的身份,但是卫所官本来就不值钱,况且杨应乾上面还有个曹弘先。

    这参将虽只比指挥同知高了半级,但却是京营一营之主官,关键是这个参将据说是当朝魏公公亲自批的前程。

    这魏公公现在仗着东厂,东厂有监察锦衣卫之责,就连指挥使许显纯都巴结着魏公公,眼前这个杨参将如此得魏公公赏识,骆养性自然也就对杨应乾客气了不少。

    见这锦衣卫千户对自己如此客气,杨应乾自然也是对骆养性微微一拱手:“骆上差千里迢迢前来福建宣旨,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啊!”

    这时湛濯之已是带着一个府中的杂役走了过来,杂役的手里托着一个托盘,托盘上还覆着一块红绸。

    杨应乾从杂役手中端过托盘,将托盘递到骆养性面前将红绸掀开,上面整整齐齐码着是二十个大银锭,这一盘就是二百两银子。

    “小小敬意,给上差和诸位兄弟买几杯水酒解解乏!”

    骆养性虽是锦衣卫千户,却少有出皇差的机会,偶然的出一次皇差竟是遇到出手如此阔绰的杨应乾,这两百两银子,就是分给手下的这些锦衣卫一些,自己少说还能有个百十两的剩余,骆养性当下高兴的嘴都有些合不拢了。

    “大人何须如此客气,小的做的这都是分内之事!”

    杨应乾却是微微一笑:“骆兄客气了,他日到了京城,还少不得劳你提点啊!”

    简单几句,杨应乾便将二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见杨应乾如此说,骆养性也就不再客气,便将那托盘接过笑吟吟说道:“既如此,那下官便却之不恭了!”转身便将托盘中的银两交给身后的锦衣卫。

    “还请杨大人尽快与曹指挥交接军务,魏公公还有一件急差等着咱俩去办呢!”骆养性说道。

    杨应乾闻听此言却是有些奇怪,见杨应乾面有疑惑之色,骆养性又是呵呵一笑。

    “本来这宣旨的差事一直是由内官负责的,不过这次我们锦衣卫要到南京抓个犯官,魏公公便让我们锦衣卫捎带着一块把事儿办了,公公特意交代,让咱们一起押解那犯官进京。”

    听到这里杨应乾心中不禁奇怪,当下便问道:“不知是要抓谁,竟是惊动了锦衣卫?”

    骆养性嗤笑一声:“南京礼部主事沈从周,也是个不开眼的,竟敢上书弹劾魏公公为阉党,惹怒了公公,这次怕是免不了丢官破家喽!”

    骆养性说着又是一阵幸灾乐祸。

    再次听到这个名字,杨应乾不禁又是想起了同安县的那些事情,世事难料,想到此,杨应乾的脑海中竟是忽然闪过了那个在同安县城外官道上的马车中那个一闪而过的美丽女子…….

    “杨大人,杨大人?”

    杨应乾竟是一时失了神,看着正一脸不解的望着自己的骆养性,连忙打了个哈哈:“竟是听得入神了!”

    骆养性随即也是一笑:“还请大人快些准备,等去南京办完差事,下官请大人在南京小酌几杯。”

    杨应乾很快便拿着圣旨去见了曹弘先,对于杨应乾能够高升,曹弘先自是高兴,只是对于杨应乾要调入京师,曹弘先却是有些不舍得。

    一是因为有杨应乾在这里,他的日子过得很惬意,二就是因为,现在永宁卫这一大摊子,该怎么交割。

    二人商议许久,最后决定,凌烟阁的生意还是以南方为主,因为这里出海方便,距离南洋也近,杨应乾将杨伯和吴谦留在了这里,协助曹弘先打理生意和卫所的事务。

    而军队方面,杨应乾则是将大部分精干的力量全部带走了,仅留下一千官兵镇守永宁卫,虽只一千,但以永宁兵现在的战斗力,保一方平安还是可以做到的。

    谢尚政兄弟三人、孙大勇和刘大牛则带领剩余三千兵马随杨应乾进京,火器工坊也是整体搬迁,汤若望和南怀仁两位神父听说要去这个帝国最繁华的首都,也都是一脸的兴奋。

    交代好一切之后,杨应乾便带着湛濯之和刘大牛率一千永宁军和骆养性前往南京,谢尚政则带着洪安澜等人在永宁卫打点行装,带着杨应乾的全部家当先期赶往京城。

    一行人除了永宁卫城,回头望着渐行渐远的城墙,杨应乾不禁在心中微微一叹,这一走,这阉党的帽子怕是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