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杨童和杨心再次被带入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他们又遇见了那名魏国人。
此刻的魏国人无比的凄惨,车夫已经不见了、马儿也累倒了、马车更是少了一个车轱辘。
魏国人坐在路边,双眼无神的望着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杨童和杨心走了过去,商人的目光收了回来,看见突然出现的两个孩童有些吃惊,随即便是一笑。
杨童开口道:“叔叔,你的马儿怎么累倒了,你的车夫又去哪儿了,你的马车又为什么缺了一个车轱辘。”
魏国人自嘲的笑了笑,回应道:“我的马儿跑了太远的路,已经撑不下去了。我的车夫知道我一直往北走,到不了楚国便离开了,我的马车因为马儿累得倒下,车和路相撞,车轱辘直接滚远了。”
杨童又问道:“那叔叔你还认为只要你车夫够好、你的马儿够快、你的盘缠够多,就能够到达楚国吗?”
魏国人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他在思考这两个孩子是怎么知道自己一直在说这句话的。
不过他还是回答道:“我不知道!”
魏国人的不知道是因为他的执拗,他认定的事情他就要一直做下去,即便他已经感觉到了错误,可也不愿意回头,需要一场刺激让他醒悟。
杨童看着他,魏国人却自言自语的问出了一个他内心最大的疑惑。
“难道从北方走真的不能够到达楚国吗?”
杨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他便认为从北方走是能够到达楚国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老师说过,穷尽一生也没有办法到达楚国,所以他也问出了自己最大的疑惑。
“为什么你一定要从北方到达楚国,明明楚国在南方?就算你的马儿再快、盘缠再多、车夫的驾驶技术再好,可你选错了方向,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
魏国人听完一愣,对啊,楚国在南方,自己为什么要一直往北走,仿佛是有一股冥冥之中的力量,蒙蔽了自己的思维,让自己要一直往北方走。
再说,这件事情是正常人能够干得出来的吗?
当杨童问完以后,魏国人起身对着杨童作了一揖表示感谢。
“感谢两位小朋友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活了三十余载,竟然还需要你们点醒,实属惭愧。我从现在开始就往南走,希望还来得及。”
杨童回应:“肯定来得及的,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及时回头,那么就还有机会。要是死不回头,那么便再也没有了机会。”
杨心戳了戳杨童的后背,说道:“哥哥,我们先去把这个叔叔的车轱辘给找回来吧!”
杨童点头,车轱辘应该在附近,跑不远的。
而马儿只是累倒了,还没有死,只要给它食物和水,那么马儿也可以重新站起来。
在魏国人指出的方向,杨童和杨心和魏国人一起,在五十米的草丛里面找到了这个车轱辘。
杨童让魏国人滚着车轱辘回到马车前,然后装上,将马车恢复原样。
然后又割了新鲜的青草,找了一件破碎的器皿盛装了许多人水让马儿喝下,马儿休息了好一阵子,重新恢复体力站了起来。
魏国人再次对杨童和杨心表示感谢,并且邀请杨童和杨心一起去楚国。
杨童和杨心拒绝了,目送着魏国人朝着南方离去。
魏国人再次回到了之前的小村庄,碰到了那位教书先生。
下车对着教书先生行了一礼,开口道:“感谢先生!”
教书先生奇怪的问道:“你不是要从北方去楚国吗?为什么你回来了?”
魏国人真诚的回答道:“楚国在南边,而我却往北走,那么便永远到不了楚国。只要我及时明悟这个道理,那么我就可以更快的从南方到达楚国。”
魏国人继续往南行走,回到了茶肆,下车对着茶小二行了一礼。
茶小二挠着头问道:“客人不是往北要去楚国吗?为什么客人又回来了。”
魏国人回答道:“我明白了从北走是到不了楚国的,所以便选择返回来从南去楚国。”
待魏国人走以后,茶小二有些费解,他怎么突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了。
难道说冥冥之中真的有一股力量在驱使着他吗?
接下来就是遇到了那三个游学的人,那三个游学的人是最惊讶的,看着固执的魏国人竟然调转马车头往南走,他们在魏国人离开以后便窃窃私语。
最后魏国人在即将到达楚国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自己之前雇佣的那个车夫,他风尘仆仆的,看起来非常的疲倦。
车夫惊讶的问道:“先生是一直往北到达楚国了?”
魏国人回答道:“并不是,我只是知道我做错了,便理解调转方向,选择往南到达楚国。也兴庆我及时回头,从没有造成更大的错误。”
车夫露出了羞愧的神色,说道:“先生能够及时醒悟过来实在是太好了,可小人也非常对不起先生,在先生最困难的时候丢下先生独自离开了。”
魏国人笑了笑,回应道:“你做的是不对,可我能够理解你。毕竟你也认为从北方走是到不了楚国的,可因为我给你银子的缘故,你并不在乎这些。当我的银子花完以后,你便再也没有耐心和我向北而去了。我不怪你,但你也不配得到我的友情。”
说完,魏国人驾车继续南去,留下车夫一脸的羞愧难当。
杨童和杨心全程看着这一幕,有些不解又觉得很有道理。
在我们生活中,世人都会劝你大度,大度一点,笑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可他们永远不了解在这背后你经历过什么。
所以劝人大度的人,容易遭天打雷劈。
当我们对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任意发表评论的时候,那时候你就不是个局外人了。
我们不是圣人,没办法做到心胸豁达更星辰大海一样。
我们可以在很多在我们忍耐的范围内大度,可超过了我们的底限,也请坚决的站出来,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才是大度。
此刻的魏国人无比的凄惨,车夫已经不见了、马儿也累倒了、马车更是少了一个车轱辘。
魏国人坐在路边,双眼无神的望着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杨童和杨心走了过去,商人的目光收了回来,看见突然出现的两个孩童有些吃惊,随即便是一笑。
杨童开口道:“叔叔,你的马儿怎么累倒了,你的车夫又去哪儿了,你的马车又为什么缺了一个车轱辘。”
魏国人自嘲的笑了笑,回应道:“我的马儿跑了太远的路,已经撑不下去了。我的车夫知道我一直往北走,到不了楚国便离开了,我的马车因为马儿累得倒下,车和路相撞,车轱辘直接滚远了。”
杨童又问道:“那叔叔你还认为只要你车夫够好、你的马儿够快、你的盘缠够多,就能够到达楚国吗?”
魏国人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他在思考这两个孩子是怎么知道自己一直在说这句话的。
不过他还是回答道:“我不知道!”
魏国人的不知道是因为他的执拗,他认定的事情他就要一直做下去,即便他已经感觉到了错误,可也不愿意回头,需要一场刺激让他醒悟。
杨童看着他,魏国人却自言自语的问出了一个他内心最大的疑惑。
“难道从北方走真的不能够到达楚国吗?”
杨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他便认为从北方走是能够到达楚国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老师说过,穷尽一生也没有办法到达楚国,所以他也问出了自己最大的疑惑。
“为什么你一定要从北方到达楚国,明明楚国在南方?就算你的马儿再快、盘缠再多、车夫的驾驶技术再好,可你选错了方向,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
魏国人听完一愣,对啊,楚国在南方,自己为什么要一直往北走,仿佛是有一股冥冥之中的力量,蒙蔽了自己的思维,让自己要一直往北方走。
再说,这件事情是正常人能够干得出来的吗?
当杨童问完以后,魏国人起身对着杨童作了一揖表示感谢。
“感谢两位小朋友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活了三十余载,竟然还需要你们点醒,实属惭愧。我从现在开始就往南走,希望还来得及。”
杨童回应:“肯定来得及的,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及时回头,那么就还有机会。要是死不回头,那么便再也没有了机会。”
杨心戳了戳杨童的后背,说道:“哥哥,我们先去把这个叔叔的车轱辘给找回来吧!”
杨童点头,车轱辘应该在附近,跑不远的。
而马儿只是累倒了,还没有死,只要给它食物和水,那么马儿也可以重新站起来。
在魏国人指出的方向,杨童和杨心和魏国人一起,在五十米的草丛里面找到了这个车轱辘。
杨童让魏国人滚着车轱辘回到马车前,然后装上,将马车恢复原样。
然后又割了新鲜的青草,找了一件破碎的器皿盛装了许多人水让马儿喝下,马儿休息了好一阵子,重新恢复体力站了起来。
魏国人再次对杨童和杨心表示感谢,并且邀请杨童和杨心一起去楚国。
杨童和杨心拒绝了,目送着魏国人朝着南方离去。
魏国人再次回到了之前的小村庄,碰到了那位教书先生。
下车对着教书先生行了一礼,开口道:“感谢先生!”
教书先生奇怪的问道:“你不是要从北方去楚国吗?为什么你回来了?”
魏国人真诚的回答道:“楚国在南边,而我却往北走,那么便永远到不了楚国。只要我及时明悟这个道理,那么我就可以更快的从南方到达楚国。”
魏国人继续往南行走,回到了茶肆,下车对着茶小二行了一礼。
茶小二挠着头问道:“客人不是往北要去楚国吗?为什么客人又回来了。”
魏国人回答道:“我明白了从北走是到不了楚国的,所以便选择返回来从南去楚国。”
待魏国人走以后,茶小二有些费解,他怎么突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了。
难道说冥冥之中真的有一股力量在驱使着他吗?
接下来就是遇到了那三个游学的人,那三个游学的人是最惊讶的,看着固执的魏国人竟然调转马车头往南走,他们在魏国人离开以后便窃窃私语。
最后魏国人在即将到达楚国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自己之前雇佣的那个车夫,他风尘仆仆的,看起来非常的疲倦。
车夫惊讶的问道:“先生是一直往北到达楚国了?”
魏国人回答道:“并不是,我只是知道我做错了,便理解调转方向,选择往南到达楚国。也兴庆我及时回头,从没有造成更大的错误。”
车夫露出了羞愧的神色,说道:“先生能够及时醒悟过来实在是太好了,可小人也非常对不起先生,在先生最困难的时候丢下先生独自离开了。”
魏国人笑了笑,回应道:“你做的是不对,可我能够理解你。毕竟你也认为从北方走是到不了楚国的,可因为我给你银子的缘故,你并不在乎这些。当我的银子花完以后,你便再也没有耐心和我向北而去了。我不怪你,但你也不配得到我的友情。”
说完,魏国人驾车继续南去,留下车夫一脸的羞愧难当。
杨童和杨心全程看着这一幕,有些不解又觉得很有道理。
在我们生活中,世人都会劝你大度,大度一点,笑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可他们永远不了解在这背后你经历过什么。
所以劝人大度的人,容易遭天打雷劈。
当我们对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任意发表评论的时候,那时候你就不是个局外人了。
我们不是圣人,没办法做到心胸豁达更星辰大海一样。
我们可以在很多在我们忍耐的范围内大度,可超过了我们的底限,也请坚决的站出来,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才是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