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07章 某于密室

作品: 重回北魏 |作者:黄皇室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8-28 09:4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下午酉时初刻,太和殿中的讨论才暂告一段落,参加会议的官员在行礼过后依次出殿,只有高闾、冯诞被皇帝特意留下。

策封仪制还没有完全确定,一个多时辰只粗粗研究了相关流程,后续还要待进一步细化。

李冲抬头看看已经显现暗淡的天色,直到现在他都有点摸不准皇帝执意封王是何原因,不过通过高闾的“力争“和现在皇帝留下他和冯诞能看出来,原因至少不像皇帝自己说的,因为皇子年纪渐大,所以要他们尽早接触人事这么单纯。

“元伯,你且先回去,我这里还有事去寻郑幼麟,到时候请他送我回去便可。“李冲转身对仪曹令李韶说道

李韶李冲大兄李承的长子,他的名还是皇帝所赐,现承父爵姑臧侯,他与李冲虽然差了一辈,却只小李冲三岁。

“是,夜中风劲,望叔父早归。“李韶道

李冲点点头,便往秘书省走去。现在快到下值的时候,他还要去找郑羲一起商议今天太和前殿的事。

太和前殿中此时内外灯火通明,异香满室。皇帝等安定王休等人依次出殿后,站起身下阶基,守在一旁的宫人们端着铜盆和手巾上前,皇帝净了手,擦了水后,便挥退宫人,绕过屏风往后殿去。在一旁的冯诞、高闾也连忙跟上。

后殿正中,摆设着一张高大的漆案,在漆案上摆设着一方神主,上面是以金屑粉书写着“大魏高宗文明皇后之神主“几个字。

皇帝端正身姿,正步上前,亲手拈香,插好之后,与背后的冯诞、高闾三拜后起身,复回到前殿。[注]

“高卿,封王事已定,以卿所见,册仪当定在何时?“

“仪卫、王玺、冠服、车马、王官各印等等置备尚需时日,没有二三旬恐不能办,且故太皇太后小祥在即,可在祥祭之后,谭祭之前行策礼。“

皇帝摇摇头道:“谭祭于今尚有一月余,置办仪卫、车马之类足矣!冠服···“皇帝踱步沉思道:“朕前已颁赐在朝之官五等公服、朝服,然因礼文有阙,尚有疏失,不能尽意。朕意可诏群臣再议新制。“

“礼文阙如,故制礼之士难以考据,又兼众儒众说纷纭,各有洞见,若诏再议,恐数月经年不下。以臣之见,且先以已制冠服行礼。“高闾答道

皇帝想想,时间上的确不够。冠服制作,早在太祖道武皇帝时期就开始推行,但至今都没有皆如汉晋旧制,直到太和十年皇帝亲政之年,又重新制作,依然是“半成品“,所以此事皇帝一直以为遗憾,今日封王,自然又想起了。但高闾所言又是实情难处。

制作朝服的难处不仅仅在于汉晋礼文记载缺失,还存在着诸儒因周秦汉代以来礼文上的记载粗疏或自相矛盾而各持看法,无法统一意见,故而一讨论起来就众口纷纭,嘴炮连连,最后留下一地鸡毛等着下次再吵。

皇帝叹气道:“卿言有理。冠服且先暂用今制。至于王官臣僚各印,可先置王友,家尉、家吏可于后再补。两皇子虽封王,但于王邸尚有难处,如今已近寒冬,不便工作建筑,可先于京中择善地二处以作王邸,待来年备办木料,二三月即可工作,粗计五六月间王邸可就。王邸成就前,伊兄弟可先留宫中居住,待成后移居王邸,再补余官。二卿以为如何?”

高闾道:“正当如此。“

他心里清楚,皇帝能接受封王已经是勉强了,这寒冬腊月的不能再催着让皇帝把儿子尽快赶出去。最大的目的已经达成,细节处就不必死抓着不放。过犹不及嘛!

冯诞从袖中取出冯熙的疏表,屈身双手奉前道:“陛下,臣今晨省问太师,受太师所敕,请以此表奉陛下,请陛下阅览。”

皇帝双手接过疏表,行至烛火前才展开,细读一遍,顾视高闾,笑道:“皇舅公有心,欲赐二皇子城西园邸。其地理北临御水,南接西市,距内城里余,确是宝地。“

冯诞道:“此园本是十四年夏为故太皇太后临御所建,其占地东西二百步,南北百四十步,各处殿阁房屋皆已成立,只尚有游池舟船、水桥未立,植木奇石尚缺,水亦未通。计余工或需月余。若做王邸,只需将其中逾制之处稍作改治即可,尚未完工之处可日后续建。“

皇帝点点头,道:“既是皇舅所赐,朕当代为嘉纳。高卿,你明日可告使将作曹前去查检计工。如今建作明堂,修治太庙,明年或有大工,暂无余力大营王邸。园中逾制之处可做修饰,至于池泽舟船奇石游玩之属可暂不立,只通水即可。如此一月之功足矣!“

“臣遵陛下令。“高闾心中高兴了不少,忙应道。

······

再说李冲在寒风中匆匆前往秘书省,行至省门外正遇到正要出来的秘书郎郑道昭,问过之后知道郑羲还在省中校书,便同往校书室去。

“婿受父敕正要去台候丈人。“郑道昭跟在李冲身后。这地方李冲可不是第一次来,所以也不需要郑道昭引路。

李冲点点头,道:“僖伯出外四月,甚是辛苦!“郑道昭回来后,皇帝放了他几天假,今天大朝会才来秘书省上值。

“王命所寄,不敢说辛苦。“

李冲笑道:“僖伯与二皇子同行数月,观二皇子如何?“

郑道昭眼观前方,见有同省官员,低声道:“甚见聪慧,且行止有度,颇有古人之风。异日必为国之贤王。“

“贤王……“

李冲与郑道昭走到郑羲的司房前,见郑羲正倚灯手抄文籍,在他的左侧堆着七八副卷轴,几边的地面上铺着刚写完不久的黄纸。

郑羲手中抄字,耳中却早听到李冲和郑道昭的脚步声,见李冲进了司房,便搁下笔,起身抓起几上的手巾,边擦手上的墨迹边说道:“未酉至今,有何大事耽搁许久?“

“亲家公安坐屋中,怎知今日殿中争执。“说着便将太和殿中皇帝封王之事详细叙述一遍。又把自己的疑惑说了下。

郑羲被这个突如其来的信息震得半晌无语,沉吟片刻道:“封王之事,实出突兀。高闾今日如此促成此事,不管是否出其私心,其中必有缘由。只是,此中尚有不解之处。今皇长子位居嫡长,其母循例赐死,又追尊皇后,其储位虽未立而内外皆视其为太子。高闾即为皇长子师傅,缘何不请遵旧制先立皇长子为太子?陛下素重汉制,岂能不知此理,却也未曾有先立太子,再策诸王之意,此情甚为可怪。难道陛下暂无立皇长子之意?“

李冲点点头道:“确是如此,此亦为我不解之处。只是如今太子虽未立。然二皇子封册已在目前。长殿下储副之位若无大变故当已无疑。“说着看了看门外,又道:“亲家公还有意否?“

郑羲嘴角动了动,沉默不语。他们郑家祖上在魏晋都是达官,虽然没到王、荀这种程度,也比现在南朝的谢氏高,但是因为五胡相仍,郑家一直作为本地土豪而生存,魏朝建立后,他父亲才出仕,不过终其一生不入中央,到了他才算为郑氏恢复了一些魏晋荣光。如今他的长子作为尚书吏部郎,次子虽然还只是秘书郎,但族中多人入仕,他自己担任的秘书监虽不是重臣,但于汉官之中已属前茅,他的想法和野望不可避免的膨胀了。

在去年初知皇帝对拓跋恂的失望之后,他起了些异想,想要靠支持拓跋慎取得太子之位,日后能凭拥立之功获得巨大回报,按朝廷历来对外戚的重用,封王封公还不说,若有机遇,郑家未尝没有成为下一个冯家的机会。可是现在皇帝将他所瞩意之人放出宫,虽然太子未立还不到言败的时候,可是封王之举也算断了拓跋慎五成以上的可能。如果接下来没有大变故,基本确定了拓跋恂和拓跋慎未来君臣道悬的地位差距。

闭上眼,郑羲手指叩击着几案,脑中琢磨起接下来该怎么办。

现在二皇子封王已经不可逆转,只是不知皇帝不立拓跋恂为太子的原因,是因为对他不满意还是有着其他原因。若是拓跋恂尚未有让皇帝下决心立其为太子的想法,那扶立拓跋慎之事就尚有可能。

可是如何探知这一点呢!

睁开眼的瞬间,突然他脑中闪过一丝灵光,想出一策。

右手拿起笔架上的毛笔,左手抓过一张纸,便将自己的计策写了下来,然后递给李冲,说道:“此策虽有风险,但可明了皇帝之心。若事有可为,自不当放弃,若不如意,羲绝不强求。“

李冲双手拿着黄纸,仔细看了起来,沉思后道:“或可一试,但恐有弄巧成拙之嫌。亲家公不可涉入过深,若为陛下所知,必起疑虑,到时轻则受斥,重则免官。”说着就将黄纸往灯火上引燃。

郑羲点点头道:“我自明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回北魏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