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头名

作品: 力荐河山 |作者:退戈 |分类:幻想奇缘 |更新:01-05 02:2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几位考官各自在位上坐下, 领了卷子开始阅卷。

有几日要有的忙, 几人带了平日休息里常用的东西, 备在房间里。

往角落燃上安神的香, 桌边小火烹茶, 铺平卷子,翻查考子的名字。

阅卷时容易心情不好, 看多了就会烦躁。有时候根本不会细看, 干脆就看字。好看就判个通,不好看就记个错。

诗词与经义的卷子要好改一些,一目十行,抓住要点就行,是最先阅完的。

最难判的该属策论。有些卷子洋洋洒洒写上数千字,卷子整个铺开来, 一张桌子也不够放。抓举子的论点, 论据,再来判别是非,分辨优劣。一张卷子看完,就要好些心力。

尤其是今年这考题,看着就叫人心力交瘁。

几人先从诸多考卷中,将之前看重的几位举子单抽出来批阅。没有问题的就放在一边等待排序。

一篇篇翻下去, 随后一人看见了方拭非的卷子。

初看时,被她的字迹吸引。豪放大气, 笔锋凌厉, 颇具风骨。那考官惊喜地再看名字, 却见署名是方拭非,顿时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有些悻悻。

对她所写的内容也没了兴趣,只是粗粗几眼,不多关注,丢到另外一边去。

倒是一位叫卢戈阳的学子,叫他很是惊喜。这位是洪州水东县的学子,由周公子引荐,给他递过行卷。当时看着并不觉得出彩,不想此生年纪轻轻,面对如此生僻的考题,竟然答得精辟工整,有理有据,重点分明。比之先前挑出来的几位,也毫不逊色。

他从“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入题,以水东县旱灾为例,阐述治旱中的种种错误,致使旱情过后,数年未曾缓解。除却贪腐之外,治下不严,审查不公,重重弊端皆暴露。巧立名目,征收劳役,而上告无门。

全文写得倒有两分慷慨激昂的壮阔。便暂时放到通的一边。

数日后,众官员们精疲力尽,总算将此次科考的全部卷子整理出来。当日下午,便聚在一起讨论,定下本次科考的名次。

主考官一一点评,诸官员各抒己见。一番调整后,前三名拿出,放在最上方。

卷子按照顺序依次叠放,拿去给陛下过目。

一般陛下看文,是照着他们整理的顺序来看,觉着没错了,就首肯定下,御笔朱批。结果向来不会有太大出入。

主考官要随礼部尚书一同过去,出发之前,忽然想起,问道:“对了,开考前陛下亲口,让礼部额外加了一个报考名额的,是哪位举子?”

“是方拭非。”一考官出头答道,“可他……此次并未入选啊。无甚突出之处。”

另外一位官员道:“听闻是王尚书在陛下面前提过一句,才让加上的。估计只是看尚书的面子,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

当日陛下书房议事,在场的只有几位大臣。外人不知究竟。

可陛下如果真的看重,要提拔某人,自然是会直接宣他进宫了。见也不见,只是额外准许给报个名,应该不是什么重要的人。

“把卷子带上,压到最后面。毕竟是陛下提过的人。若是呈卷上去,陛下未曾提及,那就当不知情,将他的名字除去。若是陛下忽然提起了,也好有个交代。”那位书中省的官员说道,“‘藉用白茅,无咎。’啊。”

几人纷纷应道:“是是。有理。”

·

王声远正在户部查阅各地账册,户部郎中立在他旁边向他汇报。

杂乱又繁冗,说到后面,户部郎中自己也说懵了,忘了哪个是哪个。记下来,再去查找详细的汇报,或重新问询。

王声远抬了下头:“对了,礼部这卷子什么时候批好?”

那下官问:“这与户部有何关系?我部不好过问吧?”

王声远道:“嗯,看着时间,将这本书给陛下送过去吧。就说是都整理好了,没什么问题,问陛下是什么打算。”

现在去送了,陛下在审阅举子考卷的时候,或许能想起方拭非来。被陛下惦记,只要她不是写得太差,考中进士,还是有望的。

十八岁中进士,哪怕是最后一名,放眼天下,也绝对是值得吹嘘的才能。方拭非这前途就敞亮了。

户部郎中了然道:“尚书是想把那方拭非,招到咱们户部来?”

“我见过他,确实才思敏捷,文采斐然。虽御史大夫说他心机太重,不该重用。可他这样说,我就更喜欢这人了。”王声远笑道,“可惜进士一科不考明算,我不确信他究竟适不适合在户部任职。”

户部郎中:“那就跟陛下恳请,直接将他带过来,何必多此一举,劳心劳力呢?”

王声远摇手:“年轻人还是可以提携提携的。这点功夫,哪叫劳心劳力?”

方拭非没有家世背景,一介平民,还是商户之子,不好找吏部通融。要是直接来了户部,今后怕是难以晋升,只能一直帮着打打下手,抄抄文书。浪费了。

可他此次要是中了进士,以后拔升就有理由了。

有时候才名就是如此重要。它是身外物,可谁又是赤^裸裸地行走于世的呢?

·

礼部尚书随主考官一同进宫,将卷子呈上去后,站在桌案一侧,等陛下出言批示。

片刻后,顾登恒拍了下手里的卷子,问道:“这策论上的爻辞是什么意思?”

礼部尚书抬起头,炯炯有神地看着他。

顾登恒:“……”

“嗯……好罢。”顾登恒似乎回忆起什么来了,便越过这个话题。

只是他此刻明显心情不佳,手指在桌面上不停叩动。

整个书房里都是那有节奏的,一下重一下轻的闷响。

礼部尚书习惯了此种氛围,可旁边的主考官听着声音却很忐忑。心脏也跟着一颤一颤地,浑身僵硬。

那官员低着头,忍不住用余光窥觑陛下的神色,见对方越看眉头越紧,心里觉得不妙。赶紧低了下去,当自己不知道。

今年这卷子出的太奇怪了,几位官员选人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心虚。

往年科举开考前,前几名都定好了是哪几位。一般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名士,文章写出来,不会太难看。可今年不一样,如何破题就定了七分,文采与论述只占上三分。

谁窥觑得了陛下的心思,如何能不害怕?

上头顾登恒看了摆在最上面的两张,已经很不满意。

看得太难受了。不好看。

前几句写得的确巧妙玲珑,才情是好的,语句通畅,对仗工整。可顾登恒一眼就看出来,这话里遮遮掩掩,其实怕说得太直白,而又说错了,所以先托词两句,实际言之无物。

那几位老奸巨猾的官员就是这样的,他每日都听,听得耳朵起茧。

读书人忧国忧民的气质没品出来,胆小畏缩的模样倒是跃然纸上。

不行!

看到一半,他继续向下翻动,从中随手抽出几张。

看着看着不由笑出声来,笑声里带着明显的愠怒。讽刺道:“这个,啊?这举子说,大过卦不吉,是以,朝廷当以退为进。嗯?通篇说的什么,尽是废话,没一句有用!此人怕是连朝廷近几年做过什么事都不知道,还退?朕退了他就真的是进。这种人的文章你拿给朕看?这玩意儿能叫策论吗?”

考官低着头,礼部尚书不为所动。

“还有这个叫……”顾登恒翻到最前面的名字处,“哦,卢戈阳?这文章写得倒是跟你们做事很像。说说说,念念念,的确是一针见血,然后呢?将问题抛给朕就完了?朕自己看不出来吗?还要找个人来专门给朕添堵?光说话不做事,朕听这些没用的做什么?”

他一巴掌用力拍下,继续去翻别人的。

主考官闭着眼睛,连呼吸都不敢大声。冷汗连连,好在被闷在官帽里。

顾登恒又翻了几份,都不满意,咋舌道:“比刚才那个卢添堵还不如。都什么呢?今年的举子就这种水准?是要气死朕罢!”

外边内监忐忑来报,顾登恒身边的内侍小步下去,捧着一本书回来。

顾登恒瞄了一眼,才想起来,问道:“对了,那个叫谁……谁来着,朕让你加进去的那个学子。”

“方拭非。”考官连忙道,“他的卷子应该在后面。”

卷子都被翻乱了,顾登恒在最底下找到了方拭非的名字。

被放在最后边的卷子是什么意思,顾登恒自然明白。但他并未表态,只是拿过在手里,沉下心去看。

方拭非破题,与先前几位举子全然不同。开篇单刀直入,大胆陈言。言辞间比卢戈阳写得还要凌厉两分,入木三分。

第一句话就不客气地点出,既然已得大过卦,即便行事谨慎,求的就是无过,而非有功。

于寻常人来讲,无过自然比有过要好,但于朝廷社稷来说,无功即有过。层层堆叠,便是大过。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今朝廷,边关有勇将镇守,数十年未叫外敌入侵。内有三公九寺卿,公正廉明,恪尽职守。御史大夫、户部尚书等,皆是两代老臣。忠心耿耿,素有贤名。

陛下忧国忧民,明断是非,求贤若渴。

为何国政会至于今日?

江南贪腐案绝非一日之寒,上官贪污狠戾,下官粉饰太平,万万百姓深受其害。法制虽详,精神不贯,失格也。

边关战乱不止,通西商道被拦截多年,致使大秦各处经济萧条。

京师水道不对民公开,旧时商船荒废,水道畅通,但运送货物价格上翻数倍不止。有好事者借此牟图暴利。利民之策却未能利民。

她从本次治灾上,借以延展,分析了百姓的心理及今后的发展。

认为无论是治旱还是治涝,单单的发粮免赋,都不是治理根本。“然而小民不知远计,各便私图,非官为倡率之,则苟且因循,年復一年,而荒废愈甚。”甚至可能因此叫百姓生出了懒惰之心。

随后从纲纪、教育、科举、惩贪治腐、安定民心等,开始逐一提策。

洋洋洒洒写了有两千多字。

字迹略带潦草,看着却很舒服,并不妨碍辨认,还有些狂放不羁的意味。

书房内落可闻针。

主考官盯着自己黑色的鞋尖,站久了,未听陛下发言,不由轻叹口气。倏然发觉耳边最响的竟然就是自己的呼吸声,连忙憋住。

前方内侍看他一眼,又去沏了一杯热茶,端到顾登恒手边。

顾登恒拿住卷子,一时放不下来。看到一半的时候,因她这文风,失神想到了别处。人总是怀旧的,他能从中隐隐感受到杜陵的词句。

字迹也是。

想了一遍,然后才重新接着看。

这一篇策论真是看了许久,一直没有结果,看得那官员心如擂鼓,惶惶不安。

统共就些许字,有什么那么值得如此细看的?难道还拆开了一字一字品读吗?不过就是一十七八岁的青年所著文章而已,从未见过陛下如此认真模样。

主考官又开始回忆。

方拭非他……写了什么来着?

他好像还没看过,方拭非的卷子一轮都未过,直接被筛了。

顾登恒一直看到最后。

国土各处皆有蠹虫,牵一发而动全身,致以陛下似无入手之处。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既已病入膏肓,应当刮骨疗伤。

从没听说过哪一位君主,是靠着谨慎牵制,而成就贤名的。古历来只有大胆变法者,或成功,或成仁,方为后人铭记。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真正应当万分谨慎的,该是谨慎百姓对国君的怨恨。疾驰的马车,怎能用腐烂的绳索来驾驭?如今天下形势,哪里还能大意?

顾登恒惊叹于其文风之大气,语言之毒辣,眼界之宽广。字字句句皆落在他心口。

文章里所提到的担忧,就是他一直顾虑之处,可一直难以下定决心。站在各方角度,叙述详尽。其见解深度,都是寻常学子根本接触不到的。

这是杜陵教出来的学生,顾登恒已经可以确认了。

“这篇文……”

顾登恒终于出声了。

他这三个字,唤回了几人的注意力。

前排几人纷纷抬头聆听。

顾登恒忽得叹了出来:“颇有肖似之感。”

他一瞬间,很想见见这个人。

主考官不明所以,无法接话。

这是指舞弊抄袭被看出来了?还是说什么?或这方拭非是从哪里猜到了陛下的心思,正巧不谋而合?

礼部尚书开口道:“或有先生风骨。”

“倒是。”顾登恒放下卷子说,“如果他在,恐怕也是如此不客气。痛斥,狠批,三言两语即可将人辩得哑口无言。一顶顶大帽往你头上盖下来,一桩桩罪责给你数出来,今日那些敢红着脸说废话的奸臣,都不用朕生气,他一个眼神过去,肯定都闭嘴了。”

礼部尚书:“陛下是想他了。”

“他有什么好想的?”顾登恒哼了一声,“这卷子,是怎么判?”

主考官听他们打这哑谜,心中考量片刻,当即抬头,说道:“头名。”

顾登恒未有多言,伸出手,旁边的内侍立即将笔递过去。

他在卷首亲自批上第一名,认同了这头名。

主考官冷汗连连,暗道好险。同时惊疑,这方拭非是何方神圣?

顾登恒将方拭非的卷子放到一旁,心情好了一点,再看举子们的文章,也不至于这么暴躁。

他公务繁忙,没多少时间在这里批阅考卷。遂从前面粗略选出两篇,定好前三名后,示意他们将卷子拿走。

剩下的名次,就照着礼部拟定的来即可。

此事商定,二人奉命退下。

走出书房,考官被外头的日光晒得眯起眼睛,沉沉吐出一口气。

礼部尚书意有所指道:“好在今日他的卷子还在陛下面前。”

官员后怕道:“是。”

礼部尚书问:“你看过了吗?为何见你紧张至此,手脚盗汗?”

“我……”官员说,“粗粗扫过几眼。”

礼部尚书干脆抽出卷子,二人在门前,将脑袋凑在一起,边走边看。

看完后考官更震惊了。

就这份卷子,陛下竟然没有当场撕了,气得杀人,已是贤仁大度,竟然好像还看得挺满意。

真是……无法理解。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力荐河山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