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章 知识焦虑的时代(4)

作品: 罗辑思维 |作者:罗振宇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2-14 15:16|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发明0为什么难?因为我们发明任何一个符号,都是指一个东西,而0意味着什么都不指。为什么这个数字只有印度人能发明出来?因为在印度哲学中有一个空或者无的概念,所以只有印度人能发明0。

牛顿到底有多重要

说完了题外话,我们回到主题——牛顿。为什么牛顿很重要呢?有了前面这一段话来打底,你就明白了,牛顿不是一个科学史上的巨匠或者人类科学发现史上的重要一环,都不是。他开启了一个时代的观念系统。说白了,他是一个大转折点。

牛顿有多牛就不用说了,有人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牛顿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诺贝尔奖了,那他至少应该一人独揽四届物理学奖、一届化学奖,因为他晚年痴迷于炼金术。还应该有一届菲尔兹奖,菲尔兹奖堪称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因为牛顿发明了微积分。”

我为什么说他有转折性的意义呢?

牛顿是1727年去世的。当时,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Pope)给他写了一段很著名的墓志铭:“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这很显然是一个崇拜牛顿的粉丝写给他的过誉之词,但是仔细琢磨下这段话,我们会发现这才是牛顿真实的价值所在。

在牛顿之前,人类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物种,天天在土里刨食,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老天爷动不动还会发火,像中国人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西方人讲的“上帝的愤怒之鞭”等。总而言之,我们是在一种非常狂暴的自然力量下苟延残喘的物种,我们的生存系统非常脆弱。

但是,牛顿说:“这有什么呀?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子到海边的潮汐,一直到地球和月亮的关系,一切井然有序,都符合我在纸上写下来的这几个定律。”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用数学来推算的精密系统中,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可不要小看规律这件事,人类一旦逮着这个东西,就会继续往下延展。我们可以看看,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破解了自然界的多少规律。牛顿就是叩开这扇大门的第一个人。他让后来者看到,对规律的追索可以帮助人类控制自然,可以不断地获得进步,这是一件可能的事情。所以,你们说牛顿有多重要?

就像一个淘金潮,因为头一个人一锄头下去,挖开了一座大金矿,甭管以后扑过来多少万人,功劳都应该记在这个人身上。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第一个把整个自然界的规律的大门敲开的人。

所以,英国人就非常自豪地讲:“是牛顿找到了大自然的奥秘之钥,这是我们英国人!后来,还有个叫瓦特的英国人,就是改良蒸汽机的那一位。他拿着牛顿找到的这把钥匙捅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所以我们英国人就是牛!”

而牛顿真正牛的地方,不仅是在科学界和工业界,他的影响其实已经旁及政治和社会。美国的国父富兰克林、杰斐逊那一代人,家里都是挂着牛顿肖像的,他们都是他的粉丝。美国的第28任总统威尔逊讲过一句话:“《美国宪法》是臣服于牛顿规律的。”

这话听起来好奇怪,牛顿规律是物理定律,跟《美国宪法》有什么关系?它们是一套思维系统。《美国宪法》是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定下来的,它后来就像一台原型机一样,仅仅是小修小补,通过一些修正案一直运作到今天。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国父那一代人看来,不管人间万象有多复杂,都可以抽取出几个牛顿式的简单规律。我们一旦认识了它,把它用条文、公式固定下来之后,它就可以永远运行。这是美国人对自己宪法的一个认识。

我在林达先生的书里面看到过这样一个比喻:《美国宪法》就像是一台收银机,我们拿着东西交了钱,店员扫码、键入之后,钱匣子弹出,店员找零,然后拉出一张小票给你,上面就是这笔交易的记录。这台机器在技术原理上是非常简单的,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人类商业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

古今中外所有小商人都有一个难题,就是每天有大量的交易从眼前走过,却没有一个记录系统。这还罢了,生意稍微做大一点,就要雇个伙计,还要谨防他偷钱。而收银机不同,任何一个东西交过去之后,价格、找零,店员看得见,顾客也看得见。双方认可之后,没意见了,“叮”的一声弹开钱匣子,才能找零。全天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一张纸条上,店主可以轻易地进行查账。

这不就是通过一个《美国宪法》式的机器,用非常简单的原理,让所有人的行为得以规范吗?所以,《美国宪法》就是一个牛顿式的宪法,牛顿对人们世界观的改造是多么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后世对牛顿还是略有微词的,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很伟大,20多岁就把一生大部分的贡献全部做完了,后来也干了一些糊里糊涂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基本上接受了两个观念:第一,牛顿晚年沉迷于神学;第二,他沉迷于炼金术,就是各种各样的伪科学。一个大科学家晚年堕落成这个样子,真的好可惜。

我们中国人看问题,总是习惯于把所有事实都抽取出来,拼在一块看,这个人好过,也坏过,因为他是伟人,所以三七开得了。这就是读书的好处,我们要把这个活生生的人,还原到他活生生的历史时段中再去看。

牛顿身上一切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旦回归到当时的时间,我们都可以找到解释,这就是我们今天谈论牛顿的角度。

回到1642那一年

牛顿出生于一个挺大的年份——1642年(他出生于1943年1月4日,但彼时英格兰还没有采用教皇的最新历法,按当时历法他的出生日是1942年的圣诞节),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爆发的那年,所以牛顿生下来的时候,天下并不太平。

而且,牛顿特别倒霉,在那一代大科学家中,他的身世算是最惨的。跟牛顿同时代的几位科学巨匠,比如化学科学的开山鼻祖波义耳的父亲是一位伯爵,是当时英国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一。他在豪宅中给儿子建造了三个实验室,烧瓶随便买,火随便烧。波义耳就整天在自己家里研究沸腾、凝固、膨胀、气体这些东西。波义耳定律就是这么诞生的。再比如,英国的天文学家哈雷,就是后来命名哈雷彗星的那个人,他家里也很有钱。他父亲是做肥皂生意的商人,家里也有大把的银子供他搞学问。

同时代的牛顿,相比之下就可怜得多了。牛顿出生在英格兰林肯郡的一个村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牛顿的身世特别惨,他父亲也叫艾萨克·牛顿,大字不识一个,在他出生前三个月就死了,所以牛顿是一个遗腹子。而且,牛顿出生的时候只有三斤重,跟一个小耗子似的,家人都觉得不一定能养活。万万没想到,牛顿最后居然活到了85岁,健康而高寿。

牛顿出身于这种家庭,肯定日子是不好过的。后来,母亲改嫁,继父不喜欢他,就把他寄养在外婆家,中途又辍了学。他小时候吃的苦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简单勾勒一下牛顿后半生的履历:他很争气,上了剑桥大学。那个时候,上大学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要通过高考国家统一录取,还有助学金。那个时候一概没有,牛顿是靠着给同学打工,吃别人的剩饭,把大学念下来的。据说,他到剑桥大学的时候,身上只有几样东西:吃饭用的一个罐子,几根蜡烛,一个笔记本,还有一把锁。

牛顿一生的转折点发生在他跑回老家以后,1665—1667年的18个月里。当时,伦敦爆发了瘟疫,牛顿就跑回家避难。请注意这个日子,1666年,这是世界科学史上第一个奇迹之年,因为牛顿在老家避难的这段时间,在他妈妈的农场里,几乎做出了他一生所有重要的科学贡献。

1669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之后,很快就当上了教授,成为剑桥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而且一干就是30年。50多岁的时候,他升官发财了。此时,他们的名气也大了,国王觉得我们英国有这么个大宝贝,就得想个法给供上,就把他派去当皇家铸币厂的监管——这是一个薪水高又清闲的地方。1703年,他又当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

虽然他不是贵族,但他是第一个以科学家的身份拿到爵士头衔的人,也是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他出殡时,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今天,我们在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还能看到牛顿的墓,就在教堂的正中间,把整个教堂一分为二。那个位置比很多国王的都要好,可见英国人多以牛顿为荣。

在牛顿的葬礼中,送行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叫伏尔泰。我们都知道,他是法国大文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当时很感动,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的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参加完牛顿的葬礼,伏尔泰就在伦敦游逛,然后找到牛顿的一个外甥女凯瑟琳,采访牛顿一生的事迹。凯瑟琳跟他讲了一个著名的段子,就是牛顿在老家的时候,被树上一个苹果打到头,然后就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伏尔泰跑回法国就开始写文章,他的文笔很好,所以这个故事就迅速传遍了欧洲,还跑到了我们的教科书上。

其实,这怎么可能?果子砸到头上,这是人类早就发现的现象,怎么没启发别人呢?这也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科学发现和一个科学家的履历抽取出来,只能看到一些神奇的,但是在逻辑上根本就讲不通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是要把牛顿身上这些看似无法理解的矛盾一一解开。一个大科学家,为什么会沉迷于神学?为什么会沉迷于非科学、伪科学的炼金术?这些看似在逻辑上讲不通的东西,还原到那个时代,我们来看一个活生生的牛顿。

牛顿构筑了现代社会的观念地层

我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机械宇宙》。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就是第一眼就瞄到了副标题:“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我们回到牛顿身上,才会回到现代世界诞生的那一刻。

作为一个现代人,举目四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花花世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也都知道,这背后有科技、政治、社会、经济各种各样的力量。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东西上面,那就是特定时代的“观念地层”。

请注意我用的这个词——“地层”。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也伴随着观念的生成过程,下一个观念体系是叠加在上一代观念体系上的。没有下面的基础,上面的东西决计不会发生。

我们为什么要谈论牛顿?因为牛顿和他那一代人构筑了一个观念地层,没有那个观念地层,现代社会根本就不会发生,这就是我给大家推荐《机械宇宙》的原因。

这本书的作者给牛顿的评价是极高的。在他眼里,牛顿不仅仅是个科学巨匠,牛顿和他那一代的伙伴们,实际上是在构建后来的现代社会的观念地层。所以,我们今天要想理解牛顿这个人,必须把他还原回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观念地层。这样,我们就会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就会知道牛顿那一代人开天辟地的思想成果,实际上是从那个时代的宗教的观念地层中生长出来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对牛顿身上那些看似矛盾的逻辑不再感到奇怪了。

比如,我们老觉得牛顿作为一个科学家,就不应该信仰宗教。我们中国人理解这个现象,基本上是接受了两个解释:第一个,他是伟人,三七开,总体还是不错的;第二个,是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的,他说牛顿发现这些科学定律之后大惊失色,觉得这怎么可能呢?背后一定有一个上帝,所以晚年一头扎到了神学研究之中。可是,这在时间上也不对啊,牛顿又不是中途改信的基督教,他从小就信,所以我们必须给予重新解释。

1666年:科学发现的奇迹之年

基督教作为一个宗教的类型,跟其他宗教不一样。比如,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佛教,虽然也有天堂和地狱,用天堂引导人们去行善,用地狱恐吓人们不能作恶,但是佛教讲究的是六道轮回。它比较繁复,有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和地狱道。一个人,如果这辈子好好的,下辈子还能当人;如果积德行善,下辈子就会往上升,到阿修罗道,甚至是天道;如果成了佛,就彻底跳出了六道轮回。但是,如果你作了恶,就会一路往下降,下辈子会变成畜生或者恶鬼,甚至会堕入地狱。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这种宗教就是心灵慰藉。它给了各种各样的出路,如果我不想成佛,也不想入天道、阿修罗道,下辈子修个人身也挺好的。所以,佛教在众生面前摆开来的既有敬酒,也有罚酒,琳琅满目,就像自助餐,你可以挑着吃喝。

而且,佛教讲究的是治病救人给出路,你即使堕入了地狱道也没关系,受上几万亿年的苦,仍会有菩萨到地狱里去救你、超度你。佛教里面的地藏王菩萨,就曾发下一个大愿:“地狱不空,我誓不成佛!”

可是,在基督教里面,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上天堂,第二下地狱。基督教里面有一个词叫“最终审判日”。到了那一天,基督再临人间,所有人都要到他的审判台前,即使是死去的人也得从棺材里面爬出来接受他的审判。你这个人不错,上天堂吧;你不行,下地狱。这就是终极审判,没有上诉的机会。一旦进了地狱,将会永远受苦,再也没有救赎的机会。所以,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既有慰藉人心灵的一面,也有恐吓人的一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罗辑思维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