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妻 |作者:蜀中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9-11 13: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所长很快找到邓眼镜软肋,说起来也不算啥了不得的事,无非是英雄难过美人关——邓眼镜邂逅了红颜知己,陷入感情漩涡之中。

约莫半年前邓眼镜去戏楼看戏,仍然是原班人马老戏牌,早听腻了,邓眼镜坐了几分钟便离开戏楼,信步来到附近的“杏花村”。此“杏花村”非彼“杏花村”,不是酒楼饭馆,而是一处青楼,当初也不知老板怎么突发奇想,起了这么一个略带酒意的店名。

早听说这“杏花村”小妞姿色不怎样,小曲却唱得好,尤其秦腔老调是古城一绝。秦腔老调在西安并不稀罕,满大街随处可闻,也有不少名家旦角,声震大西北,“杏花村”为何独具特色呢?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梨园亦如此,不按常理出牌者往往以奇至胜,“杏花村”的烟花女子正是遵循此道,打出特色牌,反而吸引大量票友,宾客盈门,生意出奇兴隆。

既然是青楼,免不了皮肉买卖,“杏花村”女子除了一个花名为“茶花”的小妞,其他人都要陪客人上床。这个小女子二八芳龄,正值豆蔻年华,长得如出水芙蓉,清秀可人,尤其少见的是,把秦腔老调唱得鬼神共泣天撼地动,乍一听,还以为演唱者已经须发齐胸垂垂老矣。

茶花卖艺不卖身,任凭嫖客出多少钱都不答应,倘若要硬来则以死相逼。老板和老鸨都视财如命,哪舍得一块金蛋蛋玉石俱焚?于是破例允许茶花不接客,一直保持处子之身,坊间传闻有富家子弟已经开出八百元的天价,希望夺得茶花初夜权,但始终有价无市。

邓眼镜刚听到这个传闻并未放在心上,茶余饭后人们总喜欢聊些花边新闻,真假难辨,何况爹娘早已在家乡为自己说下一门亲事,只等他回去完婚。邓眼镜平时比较节俭,把余钱都积攒起来,准备用于婚嫁。

初次进“杏花村”,邓眼镜纯粹为了消遣,也是一时好奇,随口问老鸨:“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卖艺不卖身的小妞,人长得漂亮,还唱得好一口好曲?”“那可不是传闻,茶花姑娘自幼学艺,如果不是家境所迫,被叔叔卖到这里,恐怕早就大红大紫了!”老鸨唾沫四溅,眉飞色舞答道。

“喔,真有此事?”邓眼镜来了兴趣,摸摸衣兜,里面只有十几块大洋,试探着又问:“听茶花姑娘唱曲要多少钱?”“咱们这儿明码实价,有三种价钱:一是在大堂听,听曲不花钱,只需付茶水钱;二是在雅间听曲,客人较少,需要支付少量银钱;三是单独包一个房间,只有你一人听曲,要支付五十块大洋,我们只得三十块,另外二十块是茶花的赏钱。”老鸨板起拇指,一五一十娓娓道来。

邓眼镜兴趣愈发浓厚,追问道:“假如我想到雅间听曲,要多少钱?”老鸨瞟了他一眼,故意用激将法,带着讥讽的语气答道:“看先生不像邋遢人,连五十块大洋都出不起呀?”邓眼镜有点尴尬,干笑一声,说道:“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从来没听过,咋知道茶花姑娘值不值这个价呢?”老鸨举起一个指头,不耐烦回答:“雅间听戏,十块大洋!”

邓眼镜交纳了十块大洋,又等了一会儿,凑够五个人,才进入雅间,恭候茶花出台。

茶花姑娘一露脸邓眼镜就明白了,为何老鸨把她当作摇钱树?所谓:不搽胭脂自然红,烟雨朦胧俏佳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邓眼镜心里暗想:古代四大美人也就这样吧?

待旁边三个琴师调试完毕,茶花朱唇微启,开始演唱。秦腔老调源自三秦大地,据说有千年之久,独具特色,与陕北小曲同宗同源,却迥然相异。高亢之处足以令人跺脚癫狂,苍凉之时也可以令人凄然泪下,没有一种戏曲能够直抵人的内心,撼动灵魂,除了秦腔老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战友我的妻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