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百四十三章

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妻 |作者:蜀中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9-11 13: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粤军和滇军也好办,安置在敌我交叉的中间地带,既可防御又可出击。最难办的是中央军,包括卫戍部队在内的几支所谓嫡系部队都没有上过战场,缺乏作战经验,单凭雄心壮志怎么可能击溃日寇?

张治中将军和中央军几个队长分别有过谈话,其中以彭少杰、廖勇进最具代表性,两人思想截然相反,反映出两种不同心态。

彭少杰对于小分队的安置缺少成熟思路,有点走一步看一步的味道,对张将军的问话闪烁其词模棱两可。张治中敏锐觉察到这一点,故意穷追不舍,彭少杰被逼无奈,懒洋洋答道:“我部兵强马壮,乃精锐之师,长官请放心,车到山前必有路,不会让您失望的!”

张治中内心产生反感,碍于情面又不好发作,只得循循善诱,引导他与大本营作战意图合拍。彭少杰对此毫不领情,依然稀里糊涂,一副临阵磨枪的样子。

怀着极度失望的心情,张治中和廖勇进也聊了几句,本来不愿交谈,可廖勇进主动找上门,要求面见张将军。

张治中问道:“听说廖排长放弃优渥环境来到此地,为什么呢?”“您在阅大会上的发言就是我思我想,不必累叙了嘛!” 廖勇进回答。

“有没有具体想法?”张治中又问道,“我只是一名中尉排长,说不上运筹帷幄,我觉得卫戍部队虽然名声在外,但那是以前的事了。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的部队战斗力究竟如何,恐怕无人知晓,也没有人敢打包票!” 廖勇进坦诚应答。

张治中感到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这个军官比他们队长实诚多了,好感油然而生。他想了想,决定问一些实质性问题。

“你部武器先进单兵作战能力强,你认为该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张治中继续发问,廖勇进低下头,心里直发怵。他要是像弟弟那样该多好,军事理论知识丰富,还过系统训练,说出来的话不至于离谱。

见廖勇进不吭声,张治中以为他答不上来,摇摇头,心想:又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话说得好听,也不比那个彭队长强到哪儿去。

“报告,川军时小米少校求见!”门外忽然响起小白的声音,张治中不由一愣:他怎么来啦?不是陪着十一兵团副司令范绍增在前线考察吗?

“进来!”张治中应答道,莫小米推门而入,向张将军立正敬礼,张治中笑着问莫小米:“你不在范司令身边,跑到我这儿干嘛?”“报告长官,我奉范司令的命令前来参加特战队,请下达任务!”莫小米昂首回答。

莫小米收到罗大凤纸条后立刻向范绍增请示,范绍增觉得这是一次好机会。特种作战原本是莫小米长项,但缺乏实战经验,经过历练可以作为借鉴,为以后川军抗日提供范本,何乐而不为?据可靠消息,鉴于淞沪会战规模不断扩大,国军兵力捉襟见肘,军事委员会准备调集更多部队参战,其中包括一兵未发的川军。

范绍增了解刘湘难处,他并不是缩头乌龟,“二刘之战”结束后刘文辉退守西康,巴蜀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假如没有日本人入侵,短期内四川必然无战事。

四川老百姓太苦了,民国政府各种苛捐杂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农民每年的收成除了交租,仅够温饱,这种情形下还要养活几十万军队,刘湘身为一省之主,不可能熟视无睹。

抗战爆发后,刘湘曾多次向军事委员会请战,要求批准川军出川抗日,他明白一个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有家?苟且偷安的结果只有沦为亡国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因而川军出川是早晚的事。

然而无数困难摆在面前,首先是武器装备。川军装备极其落后,大多是十多年前生产的汉阳造,残缺率高达70%以上,且配置不齐,人均不到一支长枪,有些部队三个人才有一支枪,训练时换着使用。

其次是战斗力。川军军心涣散,不思进取,都在混日子,当兵纯粹为了填饱肚子,有的甚至是街头混混儿,把军营当作避风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战友我的妻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