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五十七章

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妻 |作者:蜀中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9-11 13: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救人如救火,莫小米不是军人没有配发武器,几个红军战士只有“汉阳造”,不方便携带,他们也不敢把长枪带走,那可是严重违纪的行为,因此一行人只带了几把短刀,莫小米身上多了飞爪、钢镖和小瓷罐三样东西。他们之中有两个是当地猎户,熟悉山里道路,在前面充当向导,莫小米救人心切,施展平日练就的轻功,一步三窜,眨眼间便走出几百米,其他人也不甘示弱,使出铁脚板功夫,与莫小米差距并不大,两百多公里山路居然一天一夜就走完了。莫小米没有让罗大凤跟着去,心情可以理解,但她毕竟一个女娃,又没有真功夫,带着还是累赘,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明智的,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莫小米等人对巴中县城不熟,敌情不明,不敢贸然行动,在城外竹林里潜伏下来,等待夜幕降临。巴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1900多年历史。民国元年,全国地方建置实行省、府、县(州、厅)三级制,巴州属四川军政府保宁府。民国2年,废省置道,实行道、县二级制,改巴州为巴中县。民国6年起,巴中为四川军阀郑启和、潘文华、刘存厚、田领尧等相互争夺,制无常规,至民国10年,为田颂尧所独据,在城内驻守的便是时任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川军29军军长田颂尧手下第三师第七旅所部。作为四川门户川北重镇,巴中历来重兵把守,除三师七旅7000余人外,还有保安团、侦缉队、警察等准军事武装两千多人,加起来近上万人,把巴中县城围得密不透风,莫小米想潜入县城救出林小玲如同虎口拔牙绝无可能。

等待的时间漫长难熬,大家趁这个间隙开了个短会,各抒己见,怎样搭救林队长。这次跟随莫小米到巴中的红军战士有五个人,都有绰号,年龄最大的老申叫“老烟鬼”,因为常年叼着一根烟杆,烟嘴里塞满旱烟丝,没事时点燃抽上几口,美滋滋的样子像活神仙;年龄最小的小田叫“咸鸭蛋”,长着一张椭圆形的脸蛋,不爱洗澡,身上总有一股臭烘烘的味儿;个子最高的叫“穷秀才”,参军前是中学学生,算是文化人,说话文绉绉的;个子最矮的叫“矮冬瓜”,又矮又结实,敌人的子弹老打不着他,战友们都嘲笑,说他太矮了,够不着子弹;还有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叫“饿死鬼”,浑身上下找不出一块有肉的地方,眼窝深陷,胆小的大白天都会被吓死。这几个歪瓜裂枣偏偏都是猎户出身,即便“穷秀才”是学生,他的老爹兄长也是猎户,勉强沾得上边。这些人里面按理说最有发言权的是“穷秀才”,因为他文化程度最高,然而论实战经验却是“老烟鬼”老申,大伙儿心里清楚,都不吭声,等着他发表意见,莫小米见大家不开腔,以为他们怯战,按捺不住着急,催促道:“大叔大哥,你们晓得我没打过仗,说得话不靠谱,咋进城?咋救林队长?快说啊!”其实老申也在等,等莫小米先讲,尽管他年龄不大但备受团首长器重,理应让他。有沉默半晌,老申才缓缓说道:“那我就说几句,大伙儿一块儿拿意见。这巴中城不大却易守难攻,前后两座城墙经过多次修缮坚固异常,炮弹都轰不烂,如今重兵把守,听说至少有一个团守住两道城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除非混进去否则根本不要想进城。”“我们可以用小莫同志教的功夫爬上城墙嘛?” 大家一看,是“矮冬瓜”,他身强力壮,凭借飞爪爬上城墙不成问题。老申摇摇头说:“城墙上灯火通明,稍有动静便会被发现,谈何容易?”“即使我们混进城如何知道林队长关押在什么地方?有怎样才能把她送出来?” “穷秀才”插话问道,老申默然,这正是他担心的事情,进出城都不难,如何救人、如何安全撤离才是最难的。莫小米边听他们讲话边琢磨,渐渐有了清晰计划,说不上十拿九稳但值得一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战友我的妻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