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百一十一章

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妻 |作者:蜀中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9-11 13: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民国27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满怀遗憾与世长辞,时值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将星陨落,百万雄师从此再无英明统帅,令人扼腕。刘湘所留遗言在川军中作为军训广为流传,据当时参战者亲身经历:前线官兵每天清晨升旗时,全体必高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决心。

范绍增作为88军主帅,更是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要求全军将士把总司令遗训当作座右铭,抄写在军营每个角落:操场、礼堂、食堂、宿舍,只要目之所及,都能看见。早晨升旗仪式前、一日三餐时都要背诵一遍,做到耳熟能详熟记在心。

多年以后,莫小米在回忆录中写道: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这句话并非杜撰,是真真切切的事实,抗日战争时期,每五个国军士兵就有一个是川军。据不完全统计,八年内出川抗日人数达到300-350万(包括后来并入四川的西康省),“无川不成军”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民国28年初,88军奉令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季,转移至浙西作战。同年冬季,又调往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在出川抗战前一年时间里,88军全体官兵磨刀霍霍,抓紧备战,每天刻苦训练,做好充分准备。

范绍增一方面督促全军军训,另一方面也在等待。出川是早晚的事,他不是等通令,而是等人,就是莫小米和梁海带领的特战小分队。淞沪会战已经结束,国军大规模溃逃,把上海拱手让给日本人,按理说战斗既然结束,特战队早该返回,可音讯全无,会不会全军覆没了?

联系不上莫小米等人,范绍增也没闲着,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经常把参谋部和主力部队将领召集到一起,在沙盘上模拟作战,把指挥部当成敌我交集的主战场。

88军和川军其它部队情况差不多,没有打过大仗,只经历过“二刘之战”和对红军的围剿,实战经验十分匮乏。军部几个参谋都是军校出身,典型的书呆子,理论上头头是道,没有哪个真正上过战场。

在88军军部由此出现这么一个奇怪现象:军中分成两派,一派是军校毕业的参谋部成员,另一派是行伍出身的各师团长,两派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吵嚷嚷,如同菜市酒楼。

范绍增没有干预,翘起二郎腿,悠哉乐哉,把吵闹当听戏。参谋长急了,摇着他臂膀喊道:“司令、军座,我的范大爷,您出面管管嘛,看他们闹成啥样了!”“不管,不管,等他们闹,管老子逑事!哪一方赢了我就听哪一方的!” 范绍增手中捻着佛珠,笑眯眯回答,活像个弥勒佛。

争辩双方听到这话反而不吵不闹了,军长的脾气与常人迥异:遇到这种事通常都要出来劝阻或者呵斥,他却觉得好耍,嫌动静不够大,越吵得厉害越好,最后落得两败俱伤,他当个渔翁,得河蚌相争之利。——凭啥要让军长看笑话?人就是这样,喜欢逆反思维,范绍增出面干预或许还要吵下去。

“呃,怎么不争了呀?老子正看得起劲呢!快点,接着吵!” 范绍增停止转动佛珠,大声吆喝道。参谋长心中暗自窃喜:还是军长厉害,这帮龟儿子就是刘阿斗,吃软不吃硬,看来只有军长能治得了他们。

范绍增撂下佛珠,腾的一下站起来,叉着腰,指着指挥部一干人吼道:“依我看呐,你们都是在下理论叫(四川麻将特定称谓,指听牌而糊不了的牌。)”,像那些旱鸭子,呀呀呀叫得欢,真要拉到战场就拉稀摆蛋咯!”一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垂下头不敢开腔,事实确实如此,无论哪一方都没有真刀真枪跟鬼子干过,底气从何而来?

“军座,您去淞沪战场亲自考察过,给大伙儿讲讲作战经验嘛!”参谋长怕军心动摇,赶紧出面打圆场。“我来说不如等到时小米回来再说,他们才是身经百战,明里暗里和小鬼子打过多次交道,最有发言权。” 范绍增答道。

“但是小分队音讯全无,不晓得好久回来,大部队很快就要开赴前线,咱们还没有明确的作战方略,怎么去打仗啊?”参谋长颇为担忧,范绍增望着沙盘,轻声说道:“我有种预感,他们快回来了,而且带着捷报,一定凯旋而归!”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战友我的妻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