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百二十九章

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妻 |作者:蜀中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9-11 13: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年永忠这一招投石问路起到奇效,殷华新脸色黯淡下来,“小李白”倏然不见了,打回原形,又变成在农场服刑改造的在押犯。年永忠戳穿殷华新底牌,不全是逼他坦白交待,还有另一层深意:中央特委与上海地下党面临着严峻考验,日军一旦攻破淞沪防线,必将大举进攻上海,大上海随时面临沦陷之危。

没有人比年永忠更清楚上海的形势,抗战爆发以前是国共两党争霸上海滩,共产党代表着工农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派暗中较量。日本侵略者践踏国门以来,局势发生巨大变化,尤其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握手言和,达成抗日统一战线,上海谍报战线由两强智斗转化为三足鼎立的日子注定不会太遥远。

有可靠情报表明:日本军部早已布局整个中国,重点在华北、华东一带部署特务组织,“特高课”、“梅机关”、“竹机关”等谍报部门已经派出精兵强将染指上海滩,组建分支机构。与此同时,共产国际也不甘落后,委派数名苏联克格勃特工进入上海,协助中共建立情报网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日本人会不会串通国内亲日分子筹建新的特务机构呢?中央特委曾经收到军统内部通报:随着淞沪会战结束,日本军部很可能要在上海组建以中国人为主的特工组织,目前已知人选是李士群和丁默邨,其他人不祥。

这个丁默邨可谓可谓臭名昭著,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湖南常德党组织主要创建者之一;1924年,丁默邨脱离中共在上海投靠了国民党,两年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办事员。

1930年,调查科转向特工行动,丁默邨被派到上海,以“民党中学”校长的公开身份领导一个情报小组,与李士群合作出版《社会新闻》,专门刊登诬陷共产党人的文章。1934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置“调查统计局”,丁默邨由陈立夫举荐,担任第三处处长,负责监管邮电通讯。

沈升云和殷华新在丁默邨还是“民党中学”校长的时候便攀上这棵大树,私交深厚,这些情况中共上海地下党都已掌握,所以年永忠代表中央特委单独提审殷华新,意在上海下一盘更大的棋。

“殷先生,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和丁处长走得很近吧?当年你可是帮了他不少忙啊!” 年永忠突然单刀直入,面对咄咄逼人的质问,殷华新慌了神,中共地下党究竟了解多少事情?怎么知道他和丁默邨的关系?沈升云的真实身份呢,又知道多少?假如一切都在共产党掌握之中,他还有没有利用价值?

“丁处长?哪个丁处长?你说什么,我不明白!” 殷华新别无选择,只好耍赖装傻。年轻干事往桌上使劲一拍,怒喝道:“殷华新,不要以为咱们八路军好说话就可以抵赖!老实交代问题,心怀侥幸没有好下场!” 殷华新浑身一哆嗦,索性闭上眼睛,沉默是金,莫非八路军还敢霸王硬上弓不成?

审讯到这个地步无法再继续下去,殷华新被带回农场集体宿舍,等待再次传唤。当天晚上殷华新躺在通铺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往事走马灯似的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当年丁默邨被派到上海筹办出版《社会新闻》,殷华新还是一个名不见传的小角色,替两家小报撰写豆腐文,也即是豆腐块那么大的小道消息,赚几个小钱。经沈升云介绍结识了丁默邨,有些接触,但一直没有得到认可,直到发生一件事情,殷华新才咸鱼翻身,从此平步青云,成为上海滩炙手可热的“小李白”。

当时《社会新闻》还未正式出版,等米下锅,苦于找不到写手鼓吹,为此李士群给丁默邨下了最后通牒:一周之内必须凑够十篇短文,每篇不少于两千字,而且要图文并茂有事实有真相,争取一炮打响,在上海媒体业内拥有一席之地。

李士群既是丁默邨的靠山又是他的摇钱树,主子的话奴才岂敢不听?然而丁默邨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诺大的上海滩到哪儿去找这种人呢?恰在此时,昔日老友沈升云前来拜访,无意中提到殷华新,称赞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是一块尚未发掘的璞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战友我的妻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