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百七十七章

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妻 |作者:蜀中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9-11 13: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宜昌战役与淞沪会战又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一场短兵相接的遭遇战,属于局部中等规模战役,对弈者只是两支军团;后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比拼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军队,从某种意义上讲,淞沪会战更像武者角力,胜利一方将占有亚洲最大的金融城市,对整个抗战局势有着深远影响。

范绍增之所以如此看重此役胜败,除了这一仗是川军出川以来第一场大规模战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88军带着百万重庆父老乡亲殷殷期望奔赴前线,打了败仗怎么有脸回去?为了支持抗战,各界民众慷慨解囊,有的甚至变卖家产,助川军一臂之力,离开重庆时范绍增曾经对天发誓:一定要用胜利捷报回馈家乡亲人,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然而,战争不是游戏,武器装备、战斗意志诚然重要,战略方针、战术部署更不可或缺,有时候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偶然事件,而偶然蕴含于必然之中,取决于一线指挥官是否足够睿智从容。

这场战役为什么范绍增和莫小米想到一块儿,不约而同采取穿插迂回战术?其实是逼出来的,日军火力太强大,兵力也超过88军,如此悬殊的对比,迫使指挥官不得不破釜沉舟,主动出击,以快打慢,以动制静,在运动中寻找战机,这一点在日后毛主席《论持久战》著作中有着精彩描述。

整装待发之际莫小米更加想念梁海,多好的同志啊,两人目标一致配合默契,战场上相互支援,生活中抱团取暖,亲如兄弟。——莫小米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军人的心也是肉长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战友,永远不会!

负责穿插作战的队伍仍是特战队班底,增加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这些士兵参加过围剿红军和“二刘之战”等战役,狂傲得不行,根本不服从莫小米指挥,而且其中竟然还有“大烟鬼”!

出发前莫小米清点人数,发觉少了两名,是两个名叫岑二和崔贵的老兵,十多岁就入伍扛枪,典型的“兵油子”。离指定时间只有三分钟,莫小米急了,连忙派人去军营查找,半天后才小跑着回来。一问:烟瘾发了,趁出发间隙赶紧抽两口。这还了得?莫小米肺都气炸了,这种兵痞若上战场恐怕早当逃兵了!既定时间已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莫小米按捺住心中怒火,一声令下,两百人迅速离开后方,直插前沿阵地。

穿插部队按照范绍增要求,轻装简行,随身仅携带冲锋枪、手枪、手榴弹和雷管,弹药只够维持个把小时战斗。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促使战士们有效杀敌,不浪费弹药;二是避免恋战,造成无谓伤亡,不管能否成功,完成任务即刻撤离。

川军穿插部队选择了拂晓前夕作为打击点,这个时段是莫小米根据侦查连提交的敌情报告作出的结论,交参谋部研讨后执行,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是穿插迂回作战的最佳时间。

战斗目标以重型机械化装备为重点,一旦失去这些铁家伙,步兵如无头苍蝇,完全被川军炮火覆盖,88军的炮弹就有了用武之地,这是行动计划之一;还有一个目的,埋设“隐雷”、“诡雷”,以集束手榴弹和雷管充当地雷,在日军必经之处或牵引或填埋,这样日军发起冲锋时必然中招,杀伤力不容小觑。

两百人从日军阵地侧翼遁入,匍匐前进,悄无声息,爬行一百米后停下,确认没有被发现才开始缓慢移动。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此刻正在与死神赛跑,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日军枪林弹雨,死无葬身之地。

莫小米在队伍最后面压阵,这次行动不像上回,不需要领头羊,重要的是善后,有效阻断敌人围歼才是重中之重。他不敢大意,眼睛不停梭巡,前后左右都不放过,唯恐有所遗漏,一丝一毫声响都会让他警觉,因为两百人的性命捏在手上,莫小米输不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战友我的妻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