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七百四十五章

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妻 |作者:蜀中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9-11 13: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西北行署不过才两三百人,马雨露会唱“花儿”的事很快传遍整个行营,连马步芳都听说了,如果不是战事吃紧,说不定又要故技重施,打马雨露的歪主意呢!赵遂原先并不知晓,一次到行署公干,偶然得知,当时没当回事,直到马连长新婚才想起,把马雨露当作提升士气的一件法宝。

婚礼如期举行,按照惯例,歌舞放在婚宴最后,马雨露的工作也在后期。回民结婚有一整套繁琐的礼节,而且必须遵循教规,任何人不得违背。男方尤其辛苦,早早就开始筹备礼品,婚礼前送给女方。通常是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称为“催装礼”,意思是请女方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

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还应该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为图吉利。马连长的新婚妻子尽管也住在兰州,但距婚宴现场较远,所以马连长一早必须出发迎娶新娘。

婚礼当天上午,新娘要洗大净,叫作“离娘水”。要绞脸,用交织的棉线绞掉脸上汗毛。梳妆完之后,还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才算“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搭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

这些流程以前只是耳闻,马雨露这次作为婚礼司仪亲眼目睹,大开眼界。同时心里也产生无限憧憬,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成为幸福的新娘,蒙着红盖头,等待新郎迎娶。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即或马雨露走到兰州解放那一天,她也不可能嫁给心仪的那个人,因为那个人不是回回。

据史书记载,回族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理。在通婚范围上,回族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同时,一般实行严格的单向民族内婚,即回族男性可娶其他族女子为妻,但回族女性决不能与其他族的男性通婚。

尚未步入婚姻殿堂的马雨露对这个教规完全不知晓,否则有朝一日如何面对莫小米,她的亲密爱人?马雨露心底还藏着一个心愿:等全国解放之日,一定要找到莫小米,哪怕是天涯海角,向他表露心迹。

以前没有说出心里话,觉得两人之间隔着一堵墙,这堵墙无形无影,却硬生生把他俩分开。如今情况完全不同,凭直觉,莫小米也是党内同志,马雨露可以大胆追求真爱,比翼齐飞,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婚礼最精彩的部分是“摆针线”,需要一个才思敏捷、能说会道的人即兴编词演说,向众人夸耀新娘子的针线活。将她未过门时给公婆做的鞋、丈夫的衣服、绣花枕套、荷包等一一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女方家也要请说客,回敬男方,渲染夸奖男方家富裕大方,给后代安置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

这个“摆针线”原本是婚礼的一个环节,经过长期演变,成为即兴表演,男女双方聘请的说客轮番上场,煞是有趣。马雨露现学现用,作为男方说客,首先表演“摆针线”。只见她身穿鲜艳的民族服饰,表情夸张,指着女方陪嫁物品说道:“金银丝绳子空中挂,各样摆设好齐茬。大红手巾牡丹花,丝线围巾廊绳搭。扎花的枕头绣描花,美容用品一样不差。毡条被褥摆不下,玻璃镜儿明天下。洗脸盆子月亮大,一个座钟作用大。毛衣毛料春秋穿,风雪大衣能挡寒。”

女方说客也不甘示弱,同样是一个身穿红艳衣裳的年轻女人,指着男方聘礼说道:“黑缸子、白沿子,汽车送来了命蛋子。红绸子、绿缎子,丫头找了个好汉子。大木床、宽桌子,箱子柜子分高低。小两口,笑嘻嘻,两个老人歇心里。”

两个说客夸耀完新人,又轮流替牵线的媒人、张罗喜宴的厨子说一段,赞扬他们的功劳,一来二去半天时间过去了。晚宴过后,开始闹新房,新房设在军营里的军官宿舍,马雨露展现才华的机会到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战友我的妻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