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三百四十七章党同伐异一

作品: 倾世萧后传 |作者:爱谦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3-26 11:3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杨英登基的日子终于到了,在近乎绝密的将先皇杨坚和独孤皇后草草安葬之后。杨英登基的前面已经在没有任何阻挡了。现在只要经过一些规定的仪式,杨英就将正式成为大隋的新一任皇帝。这对于杨英来说是人生一个全新的开始,当然也是他更加肆无忌惮的开始。

“今天,我召集大家来就是商量一下登基的事项,各位都是先皇的老臣。也是我的长辈,大家有什么话不妨直说。我杨英一定会虚心自律。”

在登基大典之前,杨英在宫殿内先召集几位重臣商讨一下,当然他这样做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毕竟准备登基的皇帝,还是要表现的勤政贤达,愿意采纳意见。这是一个必须要做的姿态。

“既然是这样,陛下我就先说了,老臣是个生性耿直,肚子里藏不住话。最近一直有一件事情,让臣子真的是寝食难安。所以臣忍不住要说出来,想听听陛下对这件事是什么样的意见。”

杨英看说话之人,身高七尺,正色衣冠。长髯飘摆间俨然一身正气。杨英认得此人正是先皇重臣之一的杨素。现任御史大夫,是一个杨英也要忌惮三分的狠角色。

杨英本来说这些话,其实就是想跟几位大臣客气一下。他可并没有想让这几位大臣,真的提什么意见。他想要的是大臣同样跟自己客气,然后恭顺的点头。最好是一句话也不要说。可居然就是有这样不识相的人,自己刚一开口居然就跳了出来。所以这人还没有说话,杨英的脸色其实就已经沉了下来。

虽然是不高兴,但杨英对杨素依旧是无可奈何,只能笑着说:“有什么事情能让我的国柱,寝食难安呢?你说出来寡人也许能为你解忧。”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微臣在坊间听到一首歌谣。”杨素捋了捋自己的须髯,然后定了定神缓缓的说道。看的出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情绪。

“一首歌谣?我的御史大人,难道一首歌谣就让你寝食难安了吗?那倒是挺有意思的,哈哈哈……”

杨英听到杨素居然是因为一首歌谣弄得寝食难安,放心的大笑起来。心想这个老东西是真的老了。真的是一点志向都没有。成天就知道为什么歌谣之类的东西操心。

“陛下,这可不是一首简单的歌谣,木易一小儿,草央央天下。杀父弑母辱母妹,此人不灭世难安。陛下听听难道您就没有从这首歌谣里悟出什么深意吗?”

杨素念出歌谣的时候,两只眼睛如同时钉子一样的钉在了杨英的身上。直勾勾的盯着杨英,几乎是要从杨英的身上盯出血来。

“这……”

杨英在这样咄咄逼人的目光之下,居然不知道应该要如何应答了。他怎么会不明白这歌谣的深意呢?本来他应该是直接驳回这歌谣的荒缪,但是他居然拿不出这样的勇气。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自己心虚。一个没有底气的人面对这样的质询的时候,怎么可能严词否定呢?

“这样子虚乌有的事情,御史大人怎么能轻信呢?这明显就是对未登基陛下的污蔑。我们应该立即查出这究竟是何人所为,将他们一律诛杀,只有这样才能以儆效尤,让天下再不敢有敢忤逆陛下的人存在。”

就在杨英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直在门口担任守卫的宇文化及,这个时候充当了忠犬的角色,立刻站出来替杨英说话。并且威风凛凛的样子似乎比杨素还要威风的多。

“你是什么人?这里是我们这些重臣和陛下商讨要务的地方,你一个看门值守怎么可以在这里妄语?”杨素看宇文化及的时候,连眼皮都没有抬。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杨素是极端看不起的,或者可以说他是从开始的时候,就准备要无视这个叫宇文化及的。只是这家伙现在跳到自己的眼前,他才不得不说上这么一句。

“我是这后宫的值守官宇文化及,难道御史大人真的不认识我吗?”

可能是给杨素的话刺激到了,宇文化及不忿的说道。当然他还是知道自己的位阶要比杨素低的多,资历也要浅的多。所以他说话的时候还是非常收敛的。

“不认识。”

杨素冷冷的回了一句,然后就转过头去了。他完全懒得理这样的一个只懂得溜须拍马的小人。

“好了,都是为国效力,何必要弄成这样呢?御史大人说的事情寡人知道了。寡人自有分辨,您也是国家的老臣了,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明白呢?好了,这样的事情不要再提起了。寡人自己知道怎么处理。”

宇文化及虽然在杨素这里没有讨到便宜,但是却给了杨英创造了一个当和事佬的机会。杨英顺着这个机会,不但四两拨千斤的,将刚才杨素的质询给搪塞过去。更是完全无视了杨素的威势。维护了自己作为帝王的威严。

“陛下,难道就这么简单的就不提这件事了吗?要知道堵百姓之口,可是甚于堵百川之水。到时候可是会激起国基不稳,扰乱天下的!”

杨素怎么会就此善罢,作为一个国之老臣,就是在先皇的时候,也对他要礼敬上三分,怎么可以让杨英这么简单就混过去呢?

“御史大夫,这就是坊间的一个歌谣。难道你让寡人因为这样的一个歌谣就昭告天下吗?还是你从开始就质疑寡人!好了,对这样的事寡人自有公断。用不着你来操心。你还是回家踏踏实实的吃好你的饭,睡好你的觉。”

该给的面子已经给过了,这杨素还是不知道应该要停下来。甚至不知道起码的以礼相还的道理。杨英是真的怒了,他明白尊敬老臣是一方面,但自己的君威更是重要。尤其是现在自己尚未登基,正是应该要树立君威的时候。既然这杨素如此不通情理,那自己就应该要“杀鸡儆猴”,给大家做个样子。

杨英想到这里,当时怒拍龙椅,震怒说道。

“是啊,御史大夫,你确实是应该休息一下。从你开始说话,我就觉得你最近没有休息好。对周遭的事情欠缺考虑。怎么能把坊间歌谣拿到朝堂上来议论呢?实在是不妥,不妥。”

杨素听杨英呵斥自己,当即就起的面色发白,挥舞着自己的袖子就要跟杨英继续理论。他依旧觉得今天他一定要据理力争。一定要和杨英分辨一个明白。但是在他身旁的靠山王杨林,早就看出其中的凶险。

如果杨素再不停下来的话,杨英如果真的想要“杀鸡儆猴”那杨素的身家性命可能就会不保。所以这个时候他首先站了出来。挡在杨素的前面,从表面上看他是帮着杨英在训斥杨素,但实际上他是为了保护杨素。因为杨素是朝中为数不多的敢于直言的谏臣。如果这样的谏臣死了,可能这大隋朝中就再没有人敢说话了。这大隋才真的要亡了。精通权谋之道的靠山王是一定要把杨素保护下来的。

杨林说着一把就将杨素,拉到自己的身后,并且小声说道:“此事从长计议,断不可再多言!”

杨素看到是杨林拦住自己,也只能叹了一口气,低头闭上了自己的嘴。

“还是皇叔明白事理,御史大夫,亏你还是两朝老臣,以后还是多跟皇叔学习。少说些没有用的话,更不要听信无聊的闲话!”

杨英见杨林帮腔自己,心中的怒火还是稍稍的平息下去一点。尤其是朝臣当中最重要的靠山王是站在自己一边的,这叫杨英很是安心。所以也就不想要继续追究杨素的事情。毕竟自己还没有登基,登基之前先杀老臣,这一定会成为全天下诟病的事情。

“陛下您谬赞了,老臣只是做了臣之本分。对了陛下您今天召集我们前来,应该不是单单只想讨论登基大典的事情吧?”

杨林先是给杨英躬身谢恩,之后才很认真的问道。杨林的心里跟明镜一样,他怎么不明白杨英这样正式的将老臣召集来。一定不会单单的为了这登基这一点的事情。

“还是皇叔您深得朕心呀,真还没有开口,就已经被皇叔您给猜到了。好……以后杨英还是要仪仗皇叔!”

杨英还没有明说,杨林就已经猜到了他的意图。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最痛快的事情。杨英高兴的几乎要大笑起来。更何况这样的话,还是从他最希望的人嘴里说出来的。这更是让他觉得开心。

“陛下实在是恩宠,您这样说老臣真的不知道情何以堪,只能对陛下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和君王的相处之道上,杨林可是比杨素要明通的多。他知道无论是哪一个帝王,最喜欢的还是臣下对自己不断的表示效忠。只有臣下的忠心才是最能让皇帝觉得安心悦心的。

“很好,有皇叔这样的忠臣干将,我大隋何愁不兴呢?正如皇叔所言,寡人今天召集你们来,其实是有一件比登基更重要的事情和诸位国柱商量。这件事就是寡人有一个想法,我大隋经过先皇和诸位国柱的励精图治,现在可谓是政通人和,国力日益昌盛。环宇之内已经可以说是冠绝之国。接下来为了让我大隋的国力更加强盛,我想兴修水利将南北的河流连接,这样不光是有利于农耕,更有利于于河运,南粮北运,北货南发。这样南北互通,经纪人文交流。如同疏通我大隋的经脉。强我大隋根基。诸位国柱看看寡人的这个想法怎么样?”

杨英毕竟还是在诸皇子当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个。杨英就修运河的事情侃侃而谈,将自己寻美倾泻私欲的事情愣是讲成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杨英越说的兴起,越发语气磅礴,等他说完连之前对杨英颇有怨气的杨素,都侧目注视,心生钦佩。

“陛下……陛下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呀,臣真是一辈子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陛下的胸怀之宽广远比我们要超出千万。虽然这件事还需要细细的谋划,但臣听完陛下说言就已经觉得五内澎湃。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林听完杨英的话,心道这小子居然想干如此大的一件事。这件事不知道要损耗多少的国力,到时候整个大隋可能都会被这条运河掏空的。但是如果现在拒绝正在兴头上的他。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反制。现在先顺着他说,先把他稳住才是上策。从这一点就看出杨林可是要比杨素要精明深邃的多。

“哈哈哈……哈哈哈……甚好,真的是甚好。皇叔最得朕心。最得朕心!”

听到杨林如此的夸耀自己,杨英也是高兴的大笑起来。相比较于宇文化及,杨林可是更加让他觉得满意,觉得贴心。杨英觉得杨林真不愧是自己的皇叔,是自己的肱股之臣。

“陛下……您的想法确实宏伟壮阔。这件事就交给臣下来安排吧。臣下这就回去详细谋划一下,给您拿出一份可行性方案。”

杨英正在大笑,身下已经跪倒一个人,主动将这件事承揽二楼下来。杨英眯缝这眼睛仔细观瞧,原来是左仆射苏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倾世萧后传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