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86章 准备

作品: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作者:似水年华流年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7-03 19:08|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琢磨着,她会不会没有死?”张皇后说。

今天的她突然间有了几分谈性,有些事情一直藏在心里,不怎么舒服,总想着给别人说说,但这种事情太大,她一直憋着。

憋到今天,谈性一起,就憋不住,打算给自家儿子说一下。

儿子也不小了。

有些事情也该知道。

瑜皇子听了之后,满脸的问号,第一个动作看向张后,看看母后是不是发烧,昏了头?

宫里的人都知道前废后已经死了,甚至是死得透透的。

“不是说死了吗?”瑜皇子终于说出问题。

张后感觉有些口渴,端起茶盏,喝着一口茶。

却发现这茶水放的时间长了,茶水发冷,茶香犹存,但茶水多了几分苦涩。

她就手放下茶盏,抬眼看了一眼儿子。

“死了?死之前,还会给整个京城的人,留下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皇后淡笑着说。

说话时,她摇摇头。

“那么,她就是没死,只是她跑到哪里去了?”瑜皇子有些好奇地说。

“母后,要不咱们去找一下?甚至可以给父皇说一下。”

说到后来的时候,他有些激动。

“不需要,其实你父皇早就有所怀疑,却没有查出什么来。”

张后取出绢帕,轻轻一擦嘴边。

“我只是说出自己的疑惑,但并不想找到她,皇儿,她有没有真的死?和咱们关系不大。如果可以,希望她好好地活在这个世上。”

“其实说起来,她要是没有死的话,说不定还要找我算账。”

说到的时候,她的语调很平静。

就仿佛那个话语中提到,那个要被报复的人并不是她,而是别人。

“母后,她的死和你没有关系。”瑜皇子说。

“不,我的确是欠了她的,当初她落难的时候,我落井下石。”张后说到这里,眼神里有些迷蒙。

“如果她还活着,想要找母后算账,如果只是对付我,我愿意付出代价,只求不连累到你们姐弟两个人。”张皇后很认真地说。

前面的话,张后说起来是十分平静。

等到后来那句话时,她眼圈发红,看着孩子说:“我应该为自己从前做的错事负责。”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张后有些怕那个人并没有死。

如果廖家女还活着,说不定会有一天会回来。

当然她明白,要是廖家女还活着,肯定想要报复。

那么她一定会先报复皇帝,这种可能令张后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欢喜。

但张后也怕自己先前的所作所为,得到的报复,会株连到自家孩子身上。

这是她心里扎进的一根刺,每每隐隐作痛。

想要看到。

又怕孩子吃亏。

这两种想法一直在张后的脑海里,不停地出现。

直到今天,才不吐不快说出来。

“母后。”瑜皇子有些哽咽。

他有些惊慌的,说来,他算是很聪明的人。

但却还是没有想到原本认定的一切,竟然还有别的问题在里面。

如果真的到那一步,他愿意和母后一起赎罪。

瑜皇子很明白,母后想要往上爬的动力。

母后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女,到了生死关头依旧想着他们。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张皇后和声道。

看到儿子很紧张,张后有些后悔的。

早知道是这样,就不说。

只是说出去的话已经出口,收不回来。

她只能是赶紧往回圆,“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她真的死了,那一切都是她在故布疑阵,就是死,也想着给你的父皇心头添点刺。”

话说到这里,张后自己也无法确定那位是死是活。

“父皇没有找过?”

“怎么没有找!你父皇在其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派人出马到处找寻,却没有找到。”张皇后说。

瑜皇子听后,松了一口气。

还好。

搜索结果出来后,让她对前皇后是否活着并没有什么谱。

因为她可是知道,皇帝已经查遍很多地方,尤其是西北,却没有任何消息。

那个人应该死掉。

但最后那句话却隐隐另有含义,让其他人不放心。

更可怕的是,皇族被黑了一把。

而那时候的余颖,正蹲在京城外面,休养生息。

出于灯下黑的缘故,京城查的并不严,于是很轻松就过关。

余颖就袖手在一边,吃瓜看戏。

看着那些人和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找寻着人。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原主活着的时候,整个人就如同一个古井,没有什么生气,甚至被气吐血。

精神面貌很是丧,因为她没有了希望,恨不得跟着家人一起去死。

而换成余颖来,整个人就是焕然一新。

甚至在皇帝找人的时候,首要找的是一个病人。

而余颖身体看上去,虽然苗条,但在余颖的调理下,气色还好,绝对不是病人。

这也是别人根本就没有感觉,她有可能是那位出逃的病人。

另外,余颖还精通化妆,把眉毛什么微微修整一下。

即使脸还是那一张脸,五官还是原本的五官,但看起来,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就这样,帝后两个人谁也不知道余颖还活着。

而张后之所以觉得自己有些愧疚,就是明知道那位被封宫的时候,被气得吐血,她装作不知道。

甚至那时候的她,是无比高兴的。

她巴不得廖家女早死,把位置腾出来,所以才会装作不知道。

甚至在大火起来时,她是无比的高兴。

毕竟她在封宫后,就根本就不去管坤宁宫的事物,导致有更多的人落井下石。

堂堂一国之后,甚至过得不如一个有体面的宫女。

这件事要是被爆出来,她绝对落不到什么好,

要是一把火烧掉,那么就什么都查不出来。

等到大火越烧越旺,张后有种心想事成的感觉,心里美滋滋的。

倒是皇帝脸色很不好看。

看到火无法救之后,就把那几个坤宁宫的人抓起来。

有宫女,有内侍。

他们也知道大事不妙。

原本他们在看到皇后落难的时候,并没有出手帮一把的想法。

甚至出身贫穷的他们,看到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后落难,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因为印证了一句话: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其他人睡觉的时候,那个好几天不见动弹的人会爬起来,放了一场大火。

他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后悔当初自己做得太过分。

于是,他们连滚带爬地逃出来。

那个四处放火的人,竟然并没有跟着跑。

而且进入她自己的寝宫,把那里也点上,在关上门的那一刻,那一张苍白消瘦的脸一闪而过。

而他们看到这里,吓了一跳。

苍白如鬼的脸,以及那种平静中带着死气的眼神很可怕。

让他们不敢多看。

他们拼命跑出火场后,想要逃走。

却发现,偌大的皇宫竟然没有他们的藏身之处。

他们依旧是坤宁宫的人,跑到那里,都改不掉自己的出身。

甚至有聪明点的,知道他们没有好下场。

而后皇帝在审讯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已经串供完毕,一口咬定是皇后放的一把火。

当然这一点,他们看错,真正放火的是阿一。

当然,那时候的阿一是变化成原主的样子,行动间也是一直摇摇欲坠,就是皇帝在场也看不出来其中的差异。

那么他们看错,是很正常的。

而最终皇帝是大怒,把那些人统统打死。

因为他们的责任就是照顾好皇后,即使她已经被封宫,但那时候的她依旧是皇后。

所以,他们为什么不跟着一起死?

那些人就这样被炮灰掉。

听了他们的供述,对于皇后的死活,皇帝心里的感觉,是死的可能性加大。

后来,皇帝终于放弃找寻有可能活着的前皇后。

但廖家人还有可能活着念头,还是存在着。

在皇帝看来,就是廖家有一只漏网之鱼,也没有什么大碍。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有啥可怕!

等到立后大典举行时,他就放弃了追查廖家人。

跟着出事后,皇帝远离了张后,就发现脾气死拗的官员,纷纷告老还乡。离开官场。

皇帝正好嫌那些人不好指挥,就没有做什么挽留,反而大力提拔新人。

新上来的官员,在皇帝面前很听话。

但能力不行,同样的事情他们不怎么会应付。

不得不另外请人去做,效率比较低下,但皇帝看在听话的份上,大力提拔。

只是官员的素质并不高,只会读书。

根本就对什么自己的职责一窍不通,甚至全靠他们身边的师爷出主意。

那么,皇帝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怎么治理天下。

好在朝廷里的官员,并不是都走掉,还有一些熟手,整个朝廷勉勉强强运行下来。

只是,下面的人不少都起了别的想法。

而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一件事,他的政令渐渐没有人放在心上。

整个朝廷加快了腐朽的速度。

更巧的是,天灾年年都有。

皇帝不得不花大精力,去应付天灾。

根本就没有想到人祸祸害的,不比天灾少。

土地大量的兼并,搞得皇帝的财政收入大减,无处可以收税。

国库没有钱财,各个需要花钱的地方,就不给钱。

于是,大家都是相互糊弄。

根本就没有人想过这一点:在糊弄他人时,他们也是在糊弄自己。

后来实在是收不上钱财后,皇帝就破釜沉舟,想要让官员也统统按土地的数量缴税。

被官员顶回来。

这下子,又多惹毛了一批人。

整个朝廷上下,都加紧捞钱的速度。

皇帝就是再迟钝,也已经感觉出来,很多地方已经搞上小朝廷。

而,他已经是鞭长莫及。

这时候的他,有些明白当年父皇为什么善待廖家。

只是他已经亲手毁了自己最大的依仗,早知道就不听......

但,皇帝也知道,即使当初他不动手,廖家也支撑不起来整个朝廷。

要是这样的话,要是按着父皇当初的想法,情况会好很多。

可现在迟了,他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治理天下。

现在的皇帝,明白自己手下很多能力不行,但捞钱的手段不错。

可要是杀了他们,更加没有人使用。

皇帝活得很有些憋屈。

所以现在的他,才去看那个烧掉的宫殿原址,就仿佛感觉那个廖家女还活着。

当然,在知道前因后果后,廖家女牌位的名号,依旧是皇后的身份。

在他想来,也算是对得起的廖家。

这时候的他,忘记是他下旨把廖莺废黜。

甚至在找到所谓的尸骨后,还命人用锤子砸碎,然后挫骨扬灰。

可以说皇帝,做得很绝。

恨到这个地步,让余颖不知道说什么好。

余颖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感觉皇帝对原主还是很有怨言的。

还好,那个尸骨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到了这个时候,余颖知道她和这位皇帝早晚一战。

而这些年来,余颖一直在考虑怎么办?是自己干!还是跟着别人干!

把经历的任务世界,仔细考虑了一下,余颖发现:那种有实权的开国功臣是不怎么好当的。

另外,还有一点:那种草根皇帝,绝对不能保。

在余颖的记忆力,明的朱重八是所谓草根出身的皇帝。

在建国后,就把那些开国功臣杀的杀,贬的贬。

那些为他出力的人,没有几个好下场的。

作为明白人,余颖是绝对不选择那种出身草根的。

跟着他们的人,就是劳心劳力,也往往落不到啥好下场。

比如说,刘基刘伯温在后世里多么的受追捧,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人物。

结果也是被所谓高高在上的皇帝,使用自己的权利,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刘伯温几次差点被杀。

这样一想,余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当某某人手下。

因为她知道,在这古代社会,是以男权为主的社会,女人社会地位很低。

这一点从水浒上,就可以略见一斑。

美丽大方的扈三娘被王英看上,于是王英朝宋江叫了几声哥哥。

一个好好的大姑娘,就被宋江许配给矮脚虎王英。

根本就不相配,好吧!

王英长得不怎么样不说,而且是个花心萝卜。

但,扈三娘最终嫁给了王英。

因为宋江心里,只在意所谓兄弟的意愿。

至于扈三娘的想法,根本就不重要。

想到这里,余颖感觉心里不爽。

另外,三国演义里张绣婶娘的遭遇,提醒余颖在女子依附男人的时候,就是结过婚的女人,也不是完全安全的。

一个不好,就会被人当成礼物送出去。

封建社会,虽然好过奴隶社会。

但,女人依旧是依附于男人的蔓藤。

而余颖,却是只能当参天大树的女人。

最终,余颖决定自己掌权。

虽然当不当女皇无所谓,但绝对不去当别人手下。

从这一天开始,余颖就加紧抓训练。

在余颖的指挥下,胡家人拿下一个离开大陆的基地,一个面积很大的海岛。

有了基地后,余颖开始大量购买人口。

在这时候,没有人口,一切免谈。

旦旦、小小鱼就被余颖抓了壮丁,留在基地里管事。

大体上,要调教出来两部分的人,一种是主要负责路上作战的,一种是能在海上作战的人。

跟着,这些年来,余颖积攒了不少粮食。

因为,打仗要花费不少粮草的。

而在余颖这些年努力下,胡家发展得很好,有不少人都投奔过来。

当然,在明面上负责的人是阿一。

在男权社会里,还是男人更容易得到男人的认同。

那些一般人都以为胡家,就是做生意,阿一简直就是财神转世的样子。

大误!

余颖没有做如何解释。

好在,阿一跟着余颖,毕竟它明面上是余颖的兄长。

没有人知道阿一是余颖的傀儡,它一直对余颖是忠心耿耿。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