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7章 无限制总体战

作品: 晚明太子朱慈烺 |作者:姚叶随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10-20 15:13|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朱慈烺不是那种只会凭借强硬命令去压迫别人做事的人。

这也是他和他老爹崇祯不同的地方之一,朱慈烺明白,要让马儿跑,就得把马儿的后顾之忧处理好。更何况,大同的边将可都是于国朝有功的,若是依靠命令强迫这些将士去和鞑子极限一换一,朱慈烺的良心也过不去。

朱慈烺心里很清楚,这些边关将士世代戍边,本就是对国朝劳苦功高的存在。说句诛心的话,大明朝就是倒了,也是大明负了这些将士,这些将士可是早就对得起大明了。

因此,等东宫一系和大同本地兵将两边在承运殿中坐定之后,朱慈烺直截了当地对前来迎接的大同众将说道:

“诸位将士为皇明守边多年,可以说,家家都为国朝受过伤,流过血,今天孤来大同,不只是为了对付鞑子,更是为了看看大家伙儿!”

这番话在后世就是领导视察时常说的片汤话,但在明代,像朱慈烺这样的一国之储君能当面表达对将士们的关怀之情是极大的恩典。

甚至从晚明时节的社会习俗上讲,一国储君对武夫如此礼重不仅不会被提倡,反倒会被刘宗周这样的“道德君子”批判。

在场的武将们也不是不晓事的主儿,见太子爷如此抬举大家,也都赶紧跪下口称千岁谢恩。

朱慈烺摆摆手,说道:

“将士们快起来吧,孤今天给大家伙儿立个规矩,从今日起,自今而后,军中将士一律免除跪拜礼!陈宝?”

“在!”

“你回头记得拟一条条例下去,把孤的这句话记上。”

在一旁候着的陈宝赶忙低头答道:

“是!”

朱慈烺这话一落地,东宫系的官员还不觉得什么(东宫军早就免除跪拜礼了),大同本地的文武官员都是大惊失色。

这可不仅仅是对武将的恩典,更是抬举了武将的地位。

要知道,武将们平常要跪的可不只是皇室,更多的是要跪卫景瑗这样的文官督抚,甚至还要跪四品的兵备道。

可现在朱慈烺这道旨意一下去,武将们只要穿着军装,就可以连皇帝都不用跪,那哪个文官还有资格让武将们跪拜?

这不是明摆着提升武将地位,让武将可以跟文官分庭抗礼,又是什么?

明代但凡有点地位的武官,缺的从来都不是银子,他们有的是生发的手段。

既然不缺钱,那他们缺什么?

他们缺的就是这点跟文官平起平坐的牌面!

现在朱慈烺给足了武将们牌面,武将们也不是不知道投桃报李的白眼狼,一个个嗷嗷叫着喊道:

“谢殿下恩典!”

“殿下千岁!”

卫景瑗见了这场面,心里面是又惊又疑。他倒是没往文武关系方面去想,而是怀疑太子这样做是不是收拢军心为将来提前接班做铺垫。

“好了好了,孤知道你们的忠心,”朱慈烺笑着说道:“现在和大家说几件大家都关心的事儿,大家都静下来,好好听听。”

在场众人一听朱慈烺有事要说,赶忙静了下来,偌大的承运殿,霎时间竟是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第一件事,是关于和蒙古贸易的事儿。现在咱们和北虏还在打仗,想跟北边做买卖是不可能的了。但这仗,总有打完的一天,边境贸易总还要是重新开启的。

这边境贸易历来都是由边将出人管理,时间久了,难免就有人被银子蒙了眼,伙同奸商做那走私卖国的勾当。

这次晋商卖国案牵扯进了多少国朝将士,在场的诸位想必也都见识到了吧?”

这自然是实话,自打晋商案发以来,刘墨翰手下的人命就没断过,保守估计,至少数百人因为晋商卖国案丢了性命前程。

大同这边的武将们眼瞅着自己的同僚今天被抓一批,明天又被抓一批,被抓之后连个音讯都没有。被抓几天之后,就有号称是审计司的人过来下放判决书,同时通知家属过去领没了脑袋的尸体。

这样的压力谁顶得住啊?

现在大家伙儿一听太子殿下当面说起晋商卖国案,腿肚子吓得都直转筋!

朱慈烺也知道,为政当宽严相济,要是再这么恐怖高压下去,只怕这些底子干净的武将也得被吓出毛病来,紧接着出言抚慰道:

“诸位不要怕,晋商卖国案不日即当审结,叛国的文武官员都已经接受了他们应有的惩罚,在座的诸位已经用你们的行动证明了你们的清白,你们都是大明的忠臣。

然而,孤出于爱护之心,防止你们今后再受到奸商的诱惑,自今日起,所有边关隘口将由大都督府派人接手管理。

自此之后,内地和草原之间贸易的税收,审查,人事管理之权,将全部收归中央。地方军镇将不再有查处边境贸易之权。”

朱慈烺这一刀下去,等于把九边各镇的边贸大蛋糕全都给割到了中央的碗里。这动的可不只是武将的奶酪,更是连带着守边的督抚文官,还有代王这样的边境藩王的利益,都给一股脑地割走了。

倘若是在平时,朱慈烺的这一番动作势必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文官的弹章和武将指使的哗变会络绎不绝。

但现在这个时候,刚刚被晋商案吓的腿肚子直转筋的边镇官员哪里还有胆子跳出来搞事?

在场众人听了朱慈烺的这番话,不仅没有丝毫不满地表示,反倒是一个个大唱颂歌,表示绝对服从殿下的命令——开玩笑,不服从难道还想让家属领尸体吗?

朱慈烺点点头,说道:

“好,诸位果然是国朝的栋梁。诸位既然愿意放权,孤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绝不至于短了诸位的财路。孤接下来说的,却是一桩赚钱的大买卖。”

憋了半天的武大烈忍不住说道:“殿下可有什么赚钱的良策?”

朱慈烺看着武大烈,说道:“武总镇府上可有田产啊。”

武大烈被朱慈烺这么一问,有些尴尬,想了想,直说道:

“回殿下,末将家里确实置办了些田产土地。”

朱慈烺说道:“那,可有佃户耕种?”

武大烈苦着脸说道:“太子爷笑话了,这年头,哪里还有佃户肯租地种哦。北边的鞑子隔三差五打进来虏人为奴,别说咱们大同了,就是南边的直隶一带,听说都找不到人种地了。”

武大烈说的也是实情,自明末以来,天灾战乱接踵而至,北方各地都出现了人力不足的情况。

朱慈烺点点头,接着说道:

“这就是孤给大家说的生发手段。明蒙之间,还有一段日子的仗要打。在接下来这段战争时间里,一直到蒙古各部顺降我大明为之,孤特许九边各镇可以对边墙之外的蒙古各部施以无限制之打击。

所谓的无限制打击,那就是畜无分牛羊,人无分男女,均可掳掠。

大都督府设置在边关隘口的各处边税司将会统计各部带回来的畜产奴隶的数量,并会为之登记造册。

造册之后,畜产也好,奴隶也好,都将成为出征战士的私产,可以在大明境内合法买卖。

同时,自今而后,大明现有的汉人血统的大明奴仆将会被自动解除奴籍,大明的奴隶来源将被仅限于从境外获得!”

“啊!”

“什么?!”

“殿下不可啊!”

“殿下,这非仁义之道啊!”

朱慈烺的话音一落,武将们还没有所表示,倒是文官们先叫嚷起来。

大明到底是文明开化之邦,朱慈烺这边直接鼓吹无限制总体战,饱读诗书的文官阶层当然有些接受不能。

让朱慈烺有些意外的是,表示反对的文官都是大同的本地官员,他从东宫带来随军参赞文书的吴伟业陈子龙二人倒是没有任何表示——从投奔朱慈烺那一刻起,这两人已经是坐稳了清流叛徒的名号,早就死心塌地跟着太子走了。

卫景瑗激动地脸色发红,说道:“殿下此举不可啊,我大明天兵若是行那虏民为奴的行径,与鞑虏何异?”

朱慈烺没想到大明朝竟然真的有人抱着这种莫名其妙的观点。

要知道,大明是允许汉人为奴的。

这些为奴的汉人有很多并不是犯了罪才入了奴籍,更多是因为家贫,不得已卖身给大户为奴。

电视剧里面演的卖身葬父可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大明此时的现实国情。

朱慈烺直接出言戳穿文官们的伪善道:

“卫景瑗,你这话说的可就有些不对了。大明子民皆是天帝子孙(汉人王朝尊奉的昊天上帝,不是西方那个god),乃是天地灵气之所钟,结果你们一个个的用起汉人奴隶来丝毫没有顾念天道人情,怎么对杀掠汉人无数的鞑子反倒是体恤起来?

孤今天倒是要问问你们,你们这般向着鞑子说话,你们身体里流的,是汉人的血,还是鞑子的血?”

朱慈烺这话问的可以说极重了。

在明代,质疑一个人的血统无疑于撕破脸骂人一般。

倘若朱慈烺不是太子,而只是一个平常小童,就凭着这番话,非得被卫景瑗治死不可。

然而朱慈烺终究不是平常的小童,而是大明储君,更是一个新凝结成的,暴力的,罪恶的,民族主义军事团体的领袖。

这个身份的威力已经不是卫景瑗能挡得住的。

卫景瑗被这么连珠炮般的质问下来,额头上已经是滴下来冷汗,赶忙跪下说道:

“臣,臣,臣不敢!只是,”

朱慈烺冷笑着说:“只是什么?”

此番场景极其吊诡,只见朱慈烺一个身高不足六尺的半大孩子,俯身凝视着跪伏在面前的一镇巡抚。

而跪在地上的卫景瑗,几天前还手握武大烈等人的生杀之权,现在却在朱慈烺一个半大孩子的威压下瑟瑟发抖,连喘气都有些急促。

“臣听命!殿下所言,极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晚明太子朱慈烺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