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71章 神州飘摇 风流皇帝马上风

作品: 狗官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12-24 17:2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和谈从整体上说进行的还算顺利,不过在关键几个方面双方却有着不少争执。特别是对于英军俘虏的处置问题、两国的新约条款与重新换约对皇帝的礼节上,英国方面坚持己见,一步也不肯退让。

在英国人看来,虽然此战争失败了,可整个大英帝国的实力依旧还在,只不过是迫于远征军的俘虏所造成国内压力,这才勉强向中国人暂时低头。但这不代表着英国人会让出他们在中国的所有利益,或者把已经到手的东西拱手交给其他国家。

所以,尤其是当和珅提出战争赔款,想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的时候,作为英国全权代表的包令当即一口拒绝。

“包令先生,当年你们英国人在鸦片战争后可不是这么说的,为什么今天的您却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和珅故意笑问道。

“尊敬的首相阁下,我是代表英国政府来和谈的,而不是投降的!请您拿出你们中国政府的诚意来!虽然你们暂时胜利了,但别忘记我们大英帝国的军舰依旧在天津海外,随时随地可以攻击中国各个沿海城市。另外,你们中国现在还在内战之中,恐怕把这场战争继续延迟下去,更不利的应该是你们吧?”包令用着英国人一贯高傲的姿态说道,这些话顿时引起各国旁听者一片喧哗。

“包令先生,您是在威胁么?”

“不!我带来的是和平!真正威胁大英帝国的是你们!”包令毫不畏惧和珅的目光,硬着头皮反驳道。

“哈哈!可笑!没想到这天下竟然还有这么可笑的事!”和珅不怒而笑了起来,转向周围的各国来宾,故意问道:“各位请听听,这就是英国人带来的诚意?”

包令忍不住老脸一红,强词夺理道:“首相阁下,我再重申一次,赔款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对于中国在这次战争中所受到的损失,我们大英帝国可以表示深深的遗憾和谅解。另外,你们所俘虏的英国士兵,作为英国政府人道主义的立场,也同意为他们付出一部分赎金作为交换!”

包令这句话让和珅听了忍不住暗暗摇头,他本来还以为包令和巴夏礼一样呢,没想到他比巴夏礼更狡猾几分。明明失败了,却把赔偿的概念偷换成赎金,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英国在外交上的被动,二来就算最后签定了和约也只不过是承认有战争冲突,而不是英国单方面的战败。

这一招用的倒是不错,看来包令在用词上面下了不少功夫。要不是和珅作为主使,手下还有辜鸿铭协助的话,换个中国人谈判或许就这样给蒙蔽了过去。战败了都这么嚣张,和珅忍不住佩服包令的勇气,同时也在暗暗考虑究竟应该不应该为了更加激怒英国人而答应下来。

“另外!贵国所提出的全面禁止鸦片一说,作为英国的全权代表我并不认同。请首相先生注意,我们英国政府从来没有支持过鸦片贸易,也没承认过鸦片贸易是合法的,而且,也没有直接向中国政府输入过一箱鸦片。相反,英国政府对这种违法的贸易是严厉禁止的,一旦在大英帝国本土发现有此类贸易就是死刑!所以,进行这些贸易的仅仅是不法商人的个人行为。中国政府要禁鸦片完全是你们自己的国事,没必要把这一条写在两国的条款之中。”

“我们的事?要是没有你们英国政府在后面撑腰,他们哪里有能力把这么多鸦片卖到中国来?你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学生桂良拍案而起,怒声训斥道。

“这位先生请注意您的言词,一切都要靠证据说话,如果您说是我们英国政府支持贩卖鸦片,就请把证据放到桌面上来。请你们注意,这是两国之间的和谈,而不是法庭上的审判!”包令微笑着瞧着桂良侃侃而谈。

“你……!”

桂良正想拍桌子怒骂,却被和珅一把抓住了手。和珅微微向他摇了摇头,让他冷静下来,不要在这种场合为了这种事而让西方各国的代表误会。

等桂良憋着气坐了回去,和珅这才笑道:“既然包令先生这么说,那我就默认英国政府的态度。不过,是否可以在和约中写明,凡是发现有英国商人向中国贩卖鸦片,一旦在何处查实,就按所在国的法律处置,别国不得用其它理由进行干涉呢?”

和珅这个提议打中了包令的要害,包令没想到和珅借力打力,不和他在其它方面纠缠,直接点到要紧方面。话说到这个地步,包令脸皮再厚也没办法拒绝,只能默默点了点头,勉强同意了和珅这个观点。

另外,对于如何对待中国皇帝的礼仪上,作为中国官员一致提出应该以中国的习惯进行,而包令却抱着西方人从不行跪拜礼的理由,强烈反对向中国的皇帝下跪。

“不对吧……你们英国人不行跪拜礼?”知道英国人有这么一手的和珅向辜鸿铭使了个眼色,早在一旁跃跃欲试的辜鸿铭会意地站了起来,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问道。

“当然!”包令昂着头说道:“我们西方人一向以人权为上,哪里和你们中国人一样,绝对不会做这种屈辱的事!”

辜鸿铭斜眼瞧着包令,嘴里却啧啧有声,摇头道:“不对……不对!以我从小在英国生活的经历看,你们英国人经常爱跪的,而且跪得非常之熟练……。”

“辜先生!讲话要有证据!”包令被辜鸿铭这么一说,脸都气红了。

“证据?证据当然有!”辜鸿铭笑嘻嘻地数着手指头道:“我记得你们每周都要去教堂,进了教堂后一跪就是大半天,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没有例外,是不是?另外!你们求婚的时候也要下跪,手里拿着花啊,戒指什么的,直接在大街上就跪在女人面前,如果女人不答应的话,还赖着脸死活不肯起来。这些……我都没说错吧?由此可见,你们英国人并没有不跪的习惯,而且是经常跪,时时跪,跪的心甘情愿,跪的是满面笑容。亲爱的公使先生,您说呢?”

“我……我……。”包令张着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翻着白眼瞧着辜鸿铭无可奈何。而周围那些其它国家的人听辜鸿铭说的既有理,又有趣,全都忍不住高声大笑起来,就连听不懂英文的中国官员经过翻译后听明白后,也忍不住捂着嘴,瞧着一脸尴尬的包令暗暗发笑。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随着战局瞬息而变,带着老婆孩子和一大帮朝臣心腹,惶惶跑到承德北狩的咸丰总算放下了一颗吊在半空的心。尤其是得到英军在廊坊大败,主力投降的消息后,咸丰更是欣喜若狂,在四知书屋内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肃顺等人连忙上表,忙不迭地众口称颂咸丰为一代圣君、明帝,经此一战洗刷前耻,重现大清威仪,德配天地,武超先皇,空前绝后,威震四夷。同时,心里又暗骂留在京城的那些政敌,嫉妒这些家伙不知怎么地就走了狗屎运,居然莫名其妙打赢了这一仗。个个对此眼红不止,琢磨着怎么才能把如此功劳抢到手中,不被对手占了便宜。

咸丰高兴之余却没去在意肃顺等人的心思,提心吊胆了这么多日子,他的神经早就绷得太紧了。现在可好,一切烦恼都已经解决,他这个皇帝的“北狩”也算名正言顺了。既然和珅主持谈判,作为弟子的咸丰对这个老师的能力还是比较放心的,何况此次战胜英军,和珅的功劳首当排在第一,所以咸丰也就乐得放松一下自己,好好在承德休养一时。

咸丰有三好,好酒、好戏、好女人,在京城中,虽然他是皇帝,但皇宫中一切还是有祖制规矩在,也不是说想如何就能如何的。而在承德就不同,虽然热河行宫是按着宫里的样子建起来的,但到了这,可就没有宫里那么严了,何况此次匆忙跑来,一切随简,反而给了他放松自己的机会。

每天带着爱妃游山玩水,或者在园中搭起戏台子,找一伙人喝酒看戏,乐起来甚至还亲自上台唱两嗓子,咸丰这日子实在是过得逍遥自在。

皇帝玩的高兴,肃顺等人当然要陪着,但他们明里讨着皇帝欢心,暗中却不断地给咸丰上眼药,挑唆着皇帝替换和谈大使,用自己的人把和珅他们给换回来。

不过,这个要求咸丰始终都没答应,能当皇帝的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不是个傻瓜。战胜英军靠的是谁,谁的功劳最大?谁更适合主持这次和谈,这么简单的问题咸丰还是明白的。肃顺等人虽然是他的心腹,但也不能就此误了国家大事,寒了下面功臣之心。何况,和珅、左宗棠等人逼降英军的消息传来后,兰贵妃早就在他枕边吹过风了,这事究竟该怎么办,咸丰心里也有自己一本帐。

平衡之术,也叫帝王之术,咸丰的手段虽然没有圣祖、世宗、高宗等玩的炉火纯青,可也是颇有心得。肃顺等人是心腹不假,可作为皇帝必须也要对臣子有所牵制,免得弄出权臣乱政的局面。就这样,他不仅压下了肃顺等人的提议,还大方地把和谈权全交给了和珅等人,并下旨重赏此次大战的功臣,以笼络朝臣之心。

前方的谈判在进行,后方的咸丰却在享乐。每日里喝酒听戏玩女人,一个多月下来乐此不疲,根本就没半点打算动身回京的念头。

“皇上,既然战事大局已定,何不如早日回京以安天下呢?”

肃顺这话不知道旁敲侧击地在咸丰耳边说过多少回了,但咸丰总是摇头不应,在他心里,其中既有不想让肃顺等人回京搅乱和谈的目的,也有战事还未全部结束,中英两国和谈未成,京城之地依旧不如承德来的安全原因。更主要的,还是他这些日子在承德玩的开心,不到尽兴的地步哪里肯轻易回去?

没想到,这么一拖倒拖出事来,而且不是小事,是震动天下的大事!

兰贵妃虽是咸丰第一宠妃,而且又给皇帝生下了唯一的阿哥,但生产后体力不如从前,根本就无法再像以前那般天天陪着皇帝侍寝。咸丰是个好色之主,每日屋里都少不了女人,在最宠兰贵妃的时候,他还不忘了在宫中找寻其他美女,向众懿妃“雨露均沾”一下,何况如今呢?

就在到承德行宫的五十七天夜间,搂着一个宫女在烟波致爽阁内通宵大战时,因为兴奋过度不幸中了“马上风”当场就两眼翻白昏厥过去,等到胯下宫女发觉,惊惶再招来太医时,这个风流皇帝已经赤身裸体躺在床上,全身抽栗着,半吐舌头歪着嘴巴,连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了。

“怎么会这样?”闻讯赶来的皇后和兰贵妃见到皇帝奄奄一息,大怒斥问道,等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立即让太监当场把那肇事宫女拖下去活活打死。

赶来的太医们连忙救治,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这才令咸丰缓过口气来,但瞧着只剩半口气的皇帝,那几个太医个个惊惶不安,跪在床边谁也不敢说一句话。

“皇上!皇上!”皇后早就慌了手脚,只不过坐在床边拉着咸丰的手不住呼喊,而兰贵妃秀目中含着眼泪,一手拖着年方五岁的大阿哥,急急向太医们询问病情。

“娘娘……皇上他……。”领头的夏太医战战兢兢地瞧着皇帝一眼,冲着兰贵妃不住地叩头。

“夏太医!皇上究竟如何?你是医正,你倒马上给我治啊!”兰贵妃见太医们个个如同夏太医一般,急着直跺脚。

作为太医,就是为皇室看病,尤其是维护皇帝的健康。一旦皇帝身体出了问题,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这帮太医。夏太医在太医院多年,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见兰贵妃一个劲地催促自己,皇后哭哭啼啼,而皇帝却不死不活地躺在床上,他早就急得满头大汗了。

“娘娘,能……能否出去说?”夏太医被逼得紧了,只能尽量压低着声音回道。

兰贵妃听了一愣,神情复杂地瞧着夏太医,过了半响这才点点头,小声先与皇后说了句话,把大阿哥留在皇后身边,带着夏太医走了出去。

“说吧,皇上这病你准备怎么治?”到了外间,兰贵妃接过安德海递来的参汤微微抿了一口,端坐着问道。

“娘娘啊……!”夏太医扑咚一声就跪了下来,哭求道:“皇上……皇上不行了……救……救不回来了!”

“什么!”兰贵妃吓得手一颤,茶盏呯的一声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夏太医生死关头,皇帝一死他们这些太医绝对好不了,为了小命他什么都不顾了,只想求兰贵妃放他一条生路。

“娘娘!皇上是先服了媚药,又中马上风。如今体内精血已尽,生机已绝,除非……除非有一物在手,或许才能救得回来啊!”

兰贵妃听夏太医说咸丰不行了,惊得是六神无主,突然听夏太医说有一物或者可救,连忙追问道:“既然还能救,你这奴才为什么说皇上救不回来了?”

“娘娘!可这物……承德宫中没有啊!如在一个时辰之内不给皇上服下,皇上……皇上他就……。”

“该死的狗奴才!那还不快去找!”

“找……找不着的……。”

“究竟何物?”

“鹿血……。”

“鹿血?!”

夏太医这话让兰贵妃惊愕当场,这鹿血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在京城的圆明园里养着一大群鹿呢,可偏偏在承德却连一根鹿毛都没有。承德离京城足有上百里地,来回就是用快马也得跑上一天一夜,短短的的一个时辰哪里来得及?没有了鹿血,这皇帝的性命不依旧是没得救么?

兰贵妃一时呆了,愣愣地坐着流下两行清泪。她好不容易从一个破落官宦之家进宫选秀,费尽心机从最低的秀女一步步才爬到如今的位置,并为皇帝生下了唯一的阿哥。可如今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年轻的丈夫就要这么撒手而去,接下来等阿哥即位,她就算贵为太后又将如何呢?年纪轻轻地就成寡母,膝下的幼子就要承担起整个帝国的重任,前途渺茫,她将来怎么办呢?

“皇上……皇上啊……!”想到这,兰贵妃再也忍不住了,转身奔进屋中,扑在皇帝身上终于大声哭了出来。而皇后这时也察觉到了兰贵妃随夏太医出去后再进来的反常,神色中也露出了绝望的表情。

两个女人在床边抱头痛哭,咸丰躺着奄奄一息,虽然起不了身,但心里却清楚自己大限已到。费力地抬起手来,用尽力气向兰贵妃等人说道:“传……传肃顺……。”

皇帝出事,肃顺等人第一时间也得到了消息,比皇后、兰贵妃等稍晚一步到了宫外。当宫内传出咸丰宣召后,肃顺连忙冲了进去,一进内就见到黑压压地跪着一大堆人,皇帝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时,他就像被雷劈中一般先是一震,随后老泪纵横,哭跪在地,双膝柱地,爬着就往床边扑去。

“肃大人,皇上有话要对你说……。”兰贵妃哭了一会,心里渐渐平静了下来,红着眼向肃顺轻语了一句,告诉他皇帝快不行了。

肃顺作为朝中重臣当然清楚在这种时候皇帝召他是什么意思,也顾不上哭了,连忙问道:“皇上,是否让外面的几个臣子一起进来,也好拟昭?”

咸丰有气无力地点点头,见皇帝同意,肃顺连忙把侯在殿外的其他几人都喊了进来,原本那些太医除夏太医留下外,其余都让他们暂时退去,一个个按职位高低在床前跪好,等待皇帝的遗命。

咸丰在夏太医的几根金针下总算恢复了点气色,虽然嘴依旧是歪的,但勉勉强强能流利地说出话来。可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面前的皇帝随时随地可能撒手离去。

咸丰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等众人到后,他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皇后与兰贵妃,示意她们把大阿哥抱来。

“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咸丰吃力地说道,接着目光往面前众人一扫,继续道:“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皇上……!”咸丰一去,大阿哥为天下之主,这个结果是所有人都预料得到的,但咸丰让面前八位大臣辅弼新君,赞襄政务,这却没有料到。肃顺众人听了是又惊又喜,流着泪暗暗心里高兴,连声叩首谢恩。

肃顺领头谢过咸丰后,说了一通尽力辅弼幼主,以报君恩的话,接着连忙示意正在拟昭的穆荫,让他把昭书取过来,请皇帝亲自朱笔点阅,以昭郑重。但此时,咸丰已经连手都提不了了,哪里还能写字?当下口喻让肃顺代为承写朱谕。

“……授太傅于景和忠勇伯,赏恭亲王奕訢双亲王俸,同在议政之列……。”咸丰怕自己一死,肃顺等人重蹈当年康朝辅政之祸,特意留了个心眼,把和珅与奕訢又加了进去,用来牵制各方势力。

咸丰这一手让肃顺皱了皱眉,但他依旧还是按皇帝的话把字落在朱谕之上,等写好后小心翼翼地拿给咸丰过目,等咸丰认可后这才替皇帝用印。

等办完这些事,咸丰让人取来两印,一印为“御赏”授予皇后钮祜禄氏,令一印为“同道堂”,授予兰贵妃。另留遗昭规定,在新皇未亲政之前,一切圣旨之上,必须盖有此两印方可奏效。

好不容易办完这一切,咸丰再也支持不住了,沉沉睡了过去。他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到第二日凌晨,这位年轻的皇帝就永远闭上了眼睛,撒手离开了人世。

(昨天有事没更新,今天两章并一章合发,请大家继续支持本书,多投推荐票,谢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狗官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