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上元灯节这日,按照惯例宫中都会举行宫宴,天子将宴请皇亲贵胄和三品以上的朝臣大员。今日的宴会自然还是放在了与百姓民坊一墙之隔,可俯瞰全长安城的花萼相辉楼。
受李皇后的传召,李绥清早便换上了赴宴的盛装,虽说穿得依旧素雅,但衣裙花纹繁复,更衬得人更加端庄高贵,好似皑皑雪山之巅的一枝雪莲,带着冷若冰霜的美。
待在内宫宫门口与赵翌分开,李绥便朝着立政殿而去,方行至殿前的甬道上,便从对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王妃。”
看到与自己行礼的江丽华,李绥浅一颔首,随即伸出手浅扶一下道:“婕妤请起。”
顺着李绥的力道,江丽华款款起身。
李绥看着眼前妆容精致,衣裙淡雅脱俗,一颦一笑端的是冰霜美人模样的江丽华,哪里还有从前被人欺侮的模样。
那些过往,好似都变成了前尘往事,随着一朝天子一朝臣而随风远去。
“王妃请。”
见江丽华先行退至一旁,李绥也不推脱,率先入了立政殿。
“御陵王妃到——”
随着一声通报,李绥在念奴和玉奴替她卸下厚厚的斗篷后,便昂首走了进去。
一入里便是莺莺燕燕的脂粉美人环绕,唯姑母李氏独坐高位,在众人环绕中难掩随和,此刻看到李绥一身打扮,原本笑着的李皇后些微变化,但那些变化也只藏在眼角眉梢的细枝末节中,并未显露于人。
一朝已过,世人皆忘了前尘,唯独阿蛮却依旧记着虞娘,依旧执着地为她守着这三年之丧。
这连着血脉,割舍不断的姐妹之情一时之间令李皇后心内触动,半是愧疚,半是动容,竟觉得心底若翻江倒海般闷得难受。
待行了礼,李绥便被安排至太子妃身旁安坐,二人虽然如常般有说有笑,可李绥却总能从宝缨眼中看出几分惆怅来。
因着宫宴尚早,众人团坐说了会话,那些内外命妇便在崔德妃的带领下先行退了下去,李绥也与宝缨一同陪着李皇后用了午膳,说了会话才退出来。
直到走出立政殿,来到了园子里,行在廊上见身旁宝缨若有所思看着廊外池塘锦鲤,心思似乎飘了老远。
李绥适才给了念奴她们一个眼神,直到跟着的一行宫人皆退至远处,李绥才道:“今日忧心忡忡,是为了二郎罢。”
听到李绥的询问,宝缨诧异抬头,却见李绥轻松一笑道:“你们的心思都写在眼睛里,可瞒不到我。”
说罢,李绥拉着宝缨凭栏而坐,随即从袖中抽出一张纸递到宝缨手中,宝缨不明所以地与李绥对视,待将纸页展开之时,顿时瞳孔震动,连脸色也为之大变。
“树欲静而风不止,如今二郎坐在了最尊贵,也是最不稳的座位上,不知多少人盯着他犯错。”
看到面前人神情严肃,紧张不已,李绥伸出手覆在宝缨手背上,安慰却又格外严肃低沉地道:“除了这些典籍被有心人告在圣驾前,说有影射之意以外,年前右仆射还曾提到陛下御驾亲征,二郎坐镇长安之时时有遇事不决,听从姑母建议,更说我与姑母有干预朝政,擅专国事之嫌。”
听到此话宝缨分外震惊,也顺时明白了前几日陛下为何会突然到访东宫,当时正值太子与众文人汇集审阅典籍,忙着修订方才信中所言的书籍大典,未曾想当着众人之面,陛下只道明主本以德行治天下,而太子身为储君,却不务正业,沉湎于诗书文字,不仅本末倒置,更是玩物丧志,当真是毫不留情面地大加斥责。
为了这些叱责,她眼看着二郎将自己关在宫内一整夜,却是什么也劝慰不到。只能为他而难过,为他而忧重,她深知他想要修订此大典,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完成一项大业,让陛下这位从来对他对他不假辞色的父亲看到。
可最终换来的,却是当众的责难。
宝缨眸色不忍,嘴唇翕合间话还未脱出口,便被李绥安抚下去。
“储君之位不易,此番你便好生劝慰二郎,日后在圣驾面前,更得为民为君,谨慎为之,这典籍一事也该好生查个清楚,只怕你们东宫也不干净,正好趁此清理出去,以免他日再为人利用。”
看到宝缨沉默地点了点头,李绥又紧了紧握住她的手道:“如今二郎与你一体,这路再不好走,只要夫妻同心,也会容易些。”
待到夜间宫宴之时,看到场上觥酬交错,李绥看了眼被人拉着饮酒的赵翌,便悄然退了出来,凭栏远眺。
看着花萼楼外的万家灯火,看着长安城内不灭的璀璨花灯,李绥的思绪飞了老远,飞到了去岁与阿姐相伴的那个上元节。
“王妃。”
听到身旁传来念奴的声音,看到她欲言又止的目光,李绥闲庭信步地走至远处,便听到念奴的声音紧随而至。
“方才蕙容传话来,说太子妃问询了太子,殿下说《竹书纪年》中的内容开先的草稿中的确有,后来太子审看之时觉得内容出自野史,不宜出自这般大典中,便将其划去了,却不知怎会出现在陛下的御前。”
听到念奴的话,李绥点了点头,吹着廊外的夜风,看着一城的灯火阑珊,如何不知道其中弯绕。
二郎的一番努力,就这般在那些有心人的暗度陈仓下,变成了大逆不道,口出讽刺的不孝逆子。
天家父子,说是父子,却比君臣更不易,更艰难。
是夜,月上柳梢头。
在东城的一处别院内,廊外寒风凛冽,屋内寂静祥和。
“贱妾谢蜀王大恩。”
看着面前匍匐在脚下的柔弱女子,蜀王杨昭面带伤感,亲自伸出手,颇为不忍地道:“九歌姐姐不必如此,从前在府中你也曾照拂于我,未曾想你却是吃了那些苦,只怪我人微言轻,不能拂皇后殿下之意,只得如今才能将你带回长安。”
听到这熟悉的话语,看到杨昭目光中的愧疚,回想到自己颠沛流离,饱受屈辱的过往,一切都如一把一把的匕首狠狠插入她的心中,鲜血四溢,疼得让人窒息。
“姐姐且放心在此处住着,如今你身子虽已痊愈,但也得需继续将养着才好。”
看着将自己从苦海中脱离出来的杨昭,想到他费尽心力将自己的一身脏病治好,才能让自己苟延残喘回到长安,此刻九歌心中除了无尽的仇恨,便只有对他的万分感激。
因为只有他,真真正正当作一个人来对待。
而不是连畜生都不如的玩物。
(本章完)
受李皇后的传召,李绥清早便换上了赴宴的盛装,虽说穿得依旧素雅,但衣裙花纹繁复,更衬得人更加端庄高贵,好似皑皑雪山之巅的一枝雪莲,带着冷若冰霜的美。
待在内宫宫门口与赵翌分开,李绥便朝着立政殿而去,方行至殿前的甬道上,便从对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王妃。”
看到与自己行礼的江丽华,李绥浅一颔首,随即伸出手浅扶一下道:“婕妤请起。”
顺着李绥的力道,江丽华款款起身。
李绥看着眼前妆容精致,衣裙淡雅脱俗,一颦一笑端的是冰霜美人模样的江丽华,哪里还有从前被人欺侮的模样。
那些过往,好似都变成了前尘往事,随着一朝天子一朝臣而随风远去。
“王妃请。”
见江丽华先行退至一旁,李绥也不推脱,率先入了立政殿。
“御陵王妃到——”
随着一声通报,李绥在念奴和玉奴替她卸下厚厚的斗篷后,便昂首走了进去。
一入里便是莺莺燕燕的脂粉美人环绕,唯姑母李氏独坐高位,在众人环绕中难掩随和,此刻看到李绥一身打扮,原本笑着的李皇后些微变化,但那些变化也只藏在眼角眉梢的细枝末节中,并未显露于人。
一朝已过,世人皆忘了前尘,唯独阿蛮却依旧记着虞娘,依旧执着地为她守着这三年之丧。
这连着血脉,割舍不断的姐妹之情一时之间令李皇后心内触动,半是愧疚,半是动容,竟觉得心底若翻江倒海般闷得难受。
待行了礼,李绥便被安排至太子妃身旁安坐,二人虽然如常般有说有笑,可李绥却总能从宝缨眼中看出几分惆怅来。
因着宫宴尚早,众人团坐说了会话,那些内外命妇便在崔德妃的带领下先行退了下去,李绥也与宝缨一同陪着李皇后用了午膳,说了会话才退出来。
直到走出立政殿,来到了园子里,行在廊上见身旁宝缨若有所思看着廊外池塘锦鲤,心思似乎飘了老远。
李绥适才给了念奴她们一个眼神,直到跟着的一行宫人皆退至远处,李绥才道:“今日忧心忡忡,是为了二郎罢。”
听到李绥的询问,宝缨诧异抬头,却见李绥轻松一笑道:“你们的心思都写在眼睛里,可瞒不到我。”
说罢,李绥拉着宝缨凭栏而坐,随即从袖中抽出一张纸递到宝缨手中,宝缨不明所以地与李绥对视,待将纸页展开之时,顿时瞳孔震动,连脸色也为之大变。
“树欲静而风不止,如今二郎坐在了最尊贵,也是最不稳的座位上,不知多少人盯着他犯错。”
看到面前人神情严肃,紧张不已,李绥伸出手覆在宝缨手背上,安慰却又格外严肃低沉地道:“除了这些典籍被有心人告在圣驾前,说有影射之意以外,年前右仆射还曾提到陛下御驾亲征,二郎坐镇长安之时时有遇事不决,听从姑母建议,更说我与姑母有干预朝政,擅专国事之嫌。”
听到此话宝缨分外震惊,也顺时明白了前几日陛下为何会突然到访东宫,当时正值太子与众文人汇集审阅典籍,忙着修订方才信中所言的书籍大典,未曾想当着众人之面,陛下只道明主本以德行治天下,而太子身为储君,却不务正业,沉湎于诗书文字,不仅本末倒置,更是玩物丧志,当真是毫不留情面地大加斥责。
为了这些叱责,她眼看着二郎将自己关在宫内一整夜,却是什么也劝慰不到。只能为他而难过,为他而忧重,她深知他想要修订此大典,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完成一项大业,让陛下这位从来对他对他不假辞色的父亲看到。
可最终换来的,却是当众的责难。
宝缨眸色不忍,嘴唇翕合间话还未脱出口,便被李绥安抚下去。
“储君之位不易,此番你便好生劝慰二郎,日后在圣驾面前,更得为民为君,谨慎为之,这典籍一事也该好生查个清楚,只怕你们东宫也不干净,正好趁此清理出去,以免他日再为人利用。”
看到宝缨沉默地点了点头,李绥又紧了紧握住她的手道:“如今二郎与你一体,这路再不好走,只要夫妻同心,也会容易些。”
待到夜间宫宴之时,看到场上觥酬交错,李绥看了眼被人拉着饮酒的赵翌,便悄然退了出来,凭栏远眺。
看着花萼楼外的万家灯火,看着长安城内不灭的璀璨花灯,李绥的思绪飞了老远,飞到了去岁与阿姐相伴的那个上元节。
“王妃。”
听到身旁传来念奴的声音,看到她欲言又止的目光,李绥闲庭信步地走至远处,便听到念奴的声音紧随而至。
“方才蕙容传话来,说太子妃问询了太子,殿下说《竹书纪年》中的内容开先的草稿中的确有,后来太子审看之时觉得内容出自野史,不宜出自这般大典中,便将其划去了,却不知怎会出现在陛下的御前。”
听到念奴的话,李绥点了点头,吹着廊外的夜风,看着一城的灯火阑珊,如何不知道其中弯绕。
二郎的一番努力,就这般在那些有心人的暗度陈仓下,变成了大逆不道,口出讽刺的不孝逆子。
天家父子,说是父子,却比君臣更不易,更艰难。
是夜,月上柳梢头。
在东城的一处别院内,廊外寒风凛冽,屋内寂静祥和。
“贱妾谢蜀王大恩。”
看着面前匍匐在脚下的柔弱女子,蜀王杨昭面带伤感,亲自伸出手,颇为不忍地道:“九歌姐姐不必如此,从前在府中你也曾照拂于我,未曾想你却是吃了那些苦,只怪我人微言轻,不能拂皇后殿下之意,只得如今才能将你带回长安。”
听到这熟悉的话语,看到杨昭目光中的愧疚,回想到自己颠沛流离,饱受屈辱的过往,一切都如一把一把的匕首狠狠插入她的心中,鲜血四溢,疼得让人窒息。
“姐姐且放心在此处住着,如今你身子虽已痊愈,但也得需继续将养着才好。”
看着将自己从苦海中脱离出来的杨昭,想到他费尽心力将自己的一身脏病治好,才能让自己苟延残喘回到长安,此刻九歌心中除了无尽的仇恨,便只有对他的万分感激。
因为只有他,真真正正当作一个人来对待。
而不是连畜生都不如的玩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