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十五章 茶棚论兵

作品: 重振大明朝 |作者:江天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11-07 18:27|
    杨应乾拿着名帖的手不禁微微有些颤抖。

    作为明末少数几个曾经有机会也有能力改变大明命运的人,袁崇焕,绝对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只是他最后的结局太过让人唏嘘。

    “你家老爷在哪里,还请这位小哥头前引路。”杨应乾将手里的名帖递给一旁的湛濯之。

    “你们先去招军处看顾着吧,我去见见这位袁大人。”

    湛濯之和洪安澜冲杨应乾一抱拳后便转身离开,而杨应乾则是跟随着这个小厮来到了距此不远的一间茶棚。

    远远的杨应乾便看见靠窗一张桌子旁坐着一个身着圆领士人长袖衫的中年人,正自饶有兴致的看着不远处在招兵处排队的人群,看见杨应乾过来,中年人忙起身相迎。

    “下官还想着能做出此等有魄力之事的杨大人会是一个及艾之年的持重卫将,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位翩翩少年,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袁崇焕微笑着抚了抚颌下的胡须眼含深意的看着杨应乾,虽然杨应乾现在是从三品的指挥同治,袁崇焕只是区区七品知县,但当下大明风气文贵武贱,二人又互不统属,因此袁崇焕也只是冲着杨应乾微微一揖手。

    “本官也久闻元素大人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气度不凡!”杨应乾拱手道。

    听到杨应乾竟然可以叫出自己的表字,袁崇焕不禁有些惊讶。

    “下官从未见过大人,也很少出邵武走动,不知杨大人为何对下官如此熟悉啊?”

    杨应乾不禁在心中暗骂自己笨蛋,一时放松竟然说漏了嘴。

    “我虽未见过大人,却是和大人神交已久,大人身为七品正堂,却爬上百姓屋顶助其灭火,这件事情可是已经被来往的客商传扬数遍了!”幸好杨应乾反应快,及时编了个谎将此话圆了过去。

    袁崇焕确实仰头哈哈大笑:“些许小事,却是让大人见笑了!”

    不过这简单的几句话却顿时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袁崇焕做了个请的手势将杨应乾引进茶棚,杨应乾坐下后,那个小厮端上一碗茶水放在杨应乾面前,袁崇焕微微点头,小厮便识趣的退下了。

    “不知袁大人来我永宁卫所为何事啊?”

    杨应乾端起眼前的茶水喝了一口微笑问道。

    “下官此次本是进京参加岁末的京察,路过永宁卫正巧看见大人在治下进行的这场招贤盛况,此事本官闻所未闻颇感新奇,当下便遣小厮带名帖前去邀大人一会。”

    京察乃是朝廷针对朝中官员的的一种考核方式,官员的省钱和罢黜往往以京察的结果为准。

    一般来讲,京官是每六年一察,各地方官则是每三年一察。每到将要京察的时候,下面各省的知府和知县需要前往当地的布政使司衙门集合,由本省的布政使带队一同进京参加京察。

    这次袁崇焕便是要前往福州的布政使司衙门,中途经过永宁卫,却恰邂逅见了永宁卫的事情。

    “下官心中有些疑惑,想要请教杨大人!”袁崇焕脸上依旧是挂着淡淡的笑。

    “袁大人但讲无妨!”

    “下官虽然入仕便来了邵武,但多少也知道当下我大明各地卫所的情况,可谓糜烂日久。卫所军户逃散,不堪使用已是常事,各卫所的主官更是喝兵血以自肥。”

    说到此袁崇焕眼含深意的看了杨应乾一眼。

    “似杨大人这般行事,下官倒是第一次看见!”

    听见袁崇焕的疑惑,杨应乾微微一笑。

    “不知袁大人可知去岁辽东浑河之役?”

    “下官看过朝廷的塘报,令尊大人也是在浑河殉国的吧?”说到此袁崇焕的语气之中还带了一些惋惜。

    杨应乾点了点头,眼神之中似乎还带着一丝悲伤。

    “家父死后,幸睐圣上天恩,我得以世袭父亲官职,自那日起,我便在心中立下重誓,此生必报此国仇家恨!为此,我自筹军资,编练新军,希望可以早日杀回辽东!”

    “不知杨大人对现在的辽东局势有何见解?”袁崇焕目光灼灼道。

    杨应乾沉思半晌,轻轻的用指节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轻响。

    “当前镇守辽东的熊廷弼大人,虽素有韬略,作战勇猛,有熊蛮子之称。虽然熊大人经略辽东后,朝廷颓势未减,但辽阳沈阳的失陷,恐怕难以避免,”杨应乾忧心忡忡道。

    “哦?杨大人此言是否有些杞人忧天,如今朝廷内外可是对熊大人复辽颇有希冀呢!”

    杨应乾微微摇头:“当前辽东局势虽貌似平稳,实则暗流涌动,在我看来,至少有三大隐患”。

    “哦?下官愿闻其详!”袁崇焕脸上的神色不禁郑重起来。

    “熊大人虽有韬略,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随熊大人驻守辽东的官兵主力大多是浙江、四川和蓟镇等地的客兵,远离家乡异地作战,官兵必然不会全力抗敌,稍遇强敌便会萌生退意,此为一患。”

    杨应乾看着袁崇焕竖起一根手指。

    “辽东客军来自全国各地,官兵之间语言民俗各不相同,难免会互生摩擦嫌隙,各地援军之间因矛盾进而引发两军械斗的事之前不是没有发生过,两支互有仇怨的部队,战阵之上怎么会互相支持呢?最后只能是被逐个击破,此第二患!”

    说到此杨应乾顿了顿,拿起手边的茶碗一饮而尽,将空碗放于桌上。

    “这第三患便是粮饷,客军作战,一日所废粮饷何止千万,辽东之事,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一旦无法速胜,朝廷必被拖入泥潭,日久必不能保证粮饷,粮饷一旦不济,军心必乱,则辽东局势崩矣!”

    袁崇焕闻言沉思良久,眉头不禁微微皱起,他虽只是区区一知县,但平时却对辽东之事十分关注,每有塘报传来,必通宵研读。

    杨应乾所虑,他也曾想过,只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个靠父荫世袭上位的卫所军官也能有此等见识,不禁重新审视起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心中已是起了结交之意。

    “若有一日,杨大人可经略辽东事,会从何处入手呢?”袁崇焕抚了抚颌下的胡须略含深意的问道。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沉吟半晌,杨应乾缓缓的说道。

    听到这句话,袁崇焕在心中细细的咀嚼一番,觉得此言虽短,但言中之意却十分深刻。

    当下看向杨应乾的眼神之中满是赞许:“后生可畏啊!杨大人虽年少,却有此见识,实在是我大明之幸啊,奈何袁某只一区区知县,虽有报国之志,却是报国无门啊!”说完便是轻轻摇头一叹。

    杨应乾却是哈哈一笑:“以袁大人之才,此次京察必会被朝廷重用,到时袁大人便可一展胸中抱负了!”

    袁崇焕仰头大笑:“借杨大人吉言,希望你我二人有朝一日可以在辽东聚首,共谋国事!”

    说罢二人俱是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