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温家。
家主温应举正坐在堂中闭目养神,一壶上好的苏州碧螺春放在手边,茶水的热气如仙雾一般袅袅升起。
温应举的指间还夹着一支最近泉州非常时兴的烟草,那特殊的烟雾吸入肺腑间仿佛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他也很喜欢这个东西,尤其是在他沉思的时候,这幽幽的薄荷味似乎能够让他更加的平静。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温应举的独子温成钧从外面走了进来。温应举年轻时跑海船,年近四旬才有了温成钧这棵独苗,因此对自己这个儿子可谓万分溺爱。
温成钧穿着一身紫色的圆领衫,一副书生打扮,面色白净,一副知书达理的模样,进门后朝温应举喊了声爹便施施然的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
“爹,那个凌烟阁的幕后东主儿子已经查探清楚了。”
“是谁?”温应举微闭的眼睛缓缓的睁开看向了温成钧。
“就是前些时日被沈家退婚的那个杨家的小子,不知道谁替他打通了关节,得了场造化,竟然世袭了永宁卫的指挥同治,还以自家管家的名义开了这家凌烟阁,据说近几日还要在泉州开分号呢!”
温成钧不以为然的说着自己打探来的消息,语气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满是不屑。
温应举的眼角却是微微一跳。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就能世袭一个实职的卫指挥同知,这个造化可真不小呢!”温应举意味深长的说着将烟草再次递到口中抽了一口,吐出一阵长长的烟雾。
一旁的温成钧却又是不屑的一撇嘴:“造化再大,指腹为婚的女人还不是归了我!”
前不久,沈家和温家已是互递了婚书,定下了名分,沈君怡此时已经算是温成钧名义上的妻子了,想到沈君怡那张素美清净的脸庞,温成钧的心里就是一阵阵的激荡。
“成钧,为父说过你很多次了,得意不要忘形,这件事切勿到处宣扬,传出去对君怡的名声也不好!”
看见老子有些生气,温成钧不禁悻悻然的闭了嘴。
见温成钧吃了瘪,温应举的态度也有些缓和。
“明日你拿着我的拜帖,备份厚礼去趟永宁卫!”温应举淡淡的说道。
“去永宁卫干什么?一个小小的指挥同知能帮我们什么忙!”温成钧对温应举的话颇感不解。
温应举恨铁不成钢的看了自己这个儿子一眼,将手中的烟草熄灭放到了桌上。
“这个东西,将来肯定会万人追捧,我们虽然无法和杨应乾争抢各府县的生意,但是咱们温家可是做海商出身,这东西要是运到琉球、朝鲜和日本诸国,利润肯定大为可观,他的手里没有海船,要想将烟草卖出海外,还有比咱们温家更合适的吗?”
温应举说出这话还是有几分底气的,福建的海商本来除去温家还有其他五家颇有势力的大海商,六家海商本是平分天下。
可后来他抱上了南京礼部尚书温体仁的大腿,借着他的权势,又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有四家大海商被温家吞并,仅余同为泉州名门的周家还在苦苦支撑,不过接连被温家打击,现在也是日薄西山了。
“只是不知道这个小子会不会同意啊!”温成钧看着自己的老子邪邪的一笑。
温应举听懂了儿子的言下之意,手指在桌上轻轻的扣了扣。
“一个女子而已,难道还能抵得过成千上万两的白银,杨应乾说到底也就是个毛没长齐的孩子,能济的什么事,他卖这个东西不也是为了银子吗?”
温应举说完又是沉思片刻。
“万一他不同意,倒是可以提一提你的叔父,他的仕途才刚开始,如果将来想要再进一步,咱们对他也是有大助益的!”
温应举的神情越发的深沉,却没有注意到一旁温成钧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
自那日在茶棚一叙后,袁崇焕便赶去了福州,二人虽只浅叙数言,而且年龄差距较大,却隐隐有些忘年交的意思,临行之前袁崇焕还将自己贴身佩戴的一块螭虎玉佩送给了杨应乾留作纪念。
之后又过了数日,招贤和征兵的事情暂告一段落,湛濯之将这几日的情况对杨应乾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这几日永宁卫共招收军户余丁两千八百余人,匠户医户八十余人,还有一个名叫吴谦的落第秀才前来投奔。
永宁卫原有经过整训的官兵有八百人,再加上这两千八百多新军,卫所的兵员就达到了三千六百人。
杨应乾将洪安澜等人一同召来,最后商议决定,将现有的兵员重新编为三个千户,原有已经经过整训的八百老兵打散到这三个千户中,千户由孙大勇亲兵队中三个较为得力的亲兵担任,而谢尚政三人则以指挥佥事的身份下到各千户,亲自督促新兵的操练。
杨应乾深知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除了要注重操练外,严明的军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历史上很多战争,都是因为军纪的松散最后导致的全军大溃败。
所以他任命孙大勇为永宁卫镇抚,允许他在军中挑选二百忠勇正直的士兵成立军法队,专责督查军中风纪,严肃军法。
对于有读书人能来投奔卫所入军籍,杨应乾还是很感到新奇的,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是以科举入仕为正道的。
不过,自己这里除了谢尚政他们三个武举算是粗通文墨外,其余都是一水的大老粗,能有个秀才来投奔总是一件好事。
杨应乾便给吴谦委了个卫所师爷的位子,负责卫所钱粮支出等需要写写算算的事情,另外也帮衬着杨福凌烟阁的生意。
一方面是为了帮杨福减减担子,一方面也是让杨福对其进行监视,毕竟刚刚进入卫所,对其品行还不甚了解,若不是实在缺人手,杨应乾断不会让一个新人掌管永宁卫钱粮这么重要的事的。
安排完这些事,杨应乾不禁愁闷的挠了挠头,永宁卫一下子多出几千张嘴,每月仅军饷和米粮的支出就得一万多两银子。
自己这几月赚的银子也就刚刚够一年的花费,如果再加上打制军械军服,尤其是杨应乾还想给卫所列装一部分火器,那样花费则更是巨大,自己这点钱也就只够小半年的花费。
都说打仗打的是钱,以前自己还没有很直观的理解,通过这段时间对永宁卫的经营,杨应乾现在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
正在杨应乾暗自咋舌的时候,杨福从门外走了进来。
“少爷,府外来了一个年轻人,自称是泉州的海商,想见见您。”
杨应乾心中不禁微微一跳……..
家主温应举正坐在堂中闭目养神,一壶上好的苏州碧螺春放在手边,茶水的热气如仙雾一般袅袅升起。
温应举的指间还夹着一支最近泉州非常时兴的烟草,那特殊的烟雾吸入肺腑间仿佛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他也很喜欢这个东西,尤其是在他沉思的时候,这幽幽的薄荷味似乎能够让他更加的平静。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温应举的独子温成钧从外面走了进来。温应举年轻时跑海船,年近四旬才有了温成钧这棵独苗,因此对自己这个儿子可谓万分溺爱。
温成钧穿着一身紫色的圆领衫,一副书生打扮,面色白净,一副知书达理的模样,进门后朝温应举喊了声爹便施施然的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
“爹,那个凌烟阁的幕后东主儿子已经查探清楚了。”
“是谁?”温应举微闭的眼睛缓缓的睁开看向了温成钧。
“就是前些时日被沈家退婚的那个杨家的小子,不知道谁替他打通了关节,得了场造化,竟然世袭了永宁卫的指挥同治,还以自家管家的名义开了这家凌烟阁,据说近几日还要在泉州开分号呢!”
温成钧不以为然的说着自己打探来的消息,语气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满是不屑。
温应举的眼角却是微微一跳。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就能世袭一个实职的卫指挥同知,这个造化可真不小呢!”温应举意味深长的说着将烟草再次递到口中抽了一口,吐出一阵长长的烟雾。
一旁的温成钧却又是不屑的一撇嘴:“造化再大,指腹为婚的女人还不是归了我!”
前不久,沈家和温家已是互递了婚书,定下了名分,沈君怡此时已经算是温成钧名义上的妻子了,想到沈君怡那张素美清净的脸庞,温成钧的心里就是一阵阵的激荡。
“成钧,为父说过你很多次了,得意不要忘形,这件事切勿到处宣扬,传出去对君怡的名声也不好!”
看见老子有些生气,温成钧不禁悻悻然的闭了嘴。
见温成钧吃了瘪,温应举的态度也有些缓和。
“明日你拿着我的拜帖,备份厚礼去趟永宁卫!”温应举淡淡的说道。
“去永宁卫干什么?一个小小的指挥同知能帮我们什么忙!”温成钧对温应举的话颇感不解。
温应举恨铁不成钢的看了自己这个儿子一眼,将手中的烟草熄灭放到了桌上。
“这个东西,将来肯定会万人追捧,我们虽然无法和杨应乾争抢各府县的生意,但是咱们温家可是做海商出身,这东西要是运到琉球、朝鲜和日本诸国,利润肯定大为可观,他的手里没有海船,要想将烟草卖出海外,还有比咱们温家更合适的吗?”
温应举说出这话还是有几分底气的,福建的海商本来除去温家还有其他五家颇有势力的大海商,六家海商本是平分天下。
可后来他抱上了南京礼部尚书温体仁的大腿,借着他的权势,又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有四家大海商被温家吞并,仅余同为泉州名门的周家还在苦苦支撑,不过接连被温家打击,现在也是日薄西山了。
“只是不知道这个小子会不会同意啊!”温成钧看着自己的老子邪邪的一笑。
温应举听懂了儿子的言下之意,手指在桌上轻轻的扣了扣。
“一个女子而已,难道还能抵得过成千上万两的白银,杨应乾说到底也就是个毛没长齐的孩子,能济的什么事,他卖这个东西不也是为了银子吗?”
温应举说完又是沉思片刻。
“万一他不同意,倒是可以提一提你的叔父,他的仕途才刚开始,如果将来想要再进一步,咱们对他也是有大助益的!”
温应举的神情越发的深沉,却没有注意到一旁温成钧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
自那日在茶棚一叙后,袁崇焕便赶去了福州,二人虽只浅叙数言,而且年龄差距较大,却隐隐有些忘年交的意思,临行之前袁崇焕还将自己贴身佩戴的一块螭虎玉佩送给了杨应乾留作纪念。
之后又过了数日,招贤和征兵的事情暂告一段落,湛濯之将这几日的情况对杨应乾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这几日永宁卫共招收军户余丁两千八百余人,匠户医户八十余人,还有一个名叫吴谦的落第秀才前来投奔。
永宁卫原有经过整训的官兵有八百人,再加上这两千八百多新军,卫所的兵员就达到了三千六百人。
杨应乾将洪安澜等人一同召来,最后商议决定,将现有的兵员重新编为三个千户,原有已经经过整训的八百老兵打散到这三个千户中,千户由孙大勇亲兵队中三个较为得力的亲兵担任,而谢尚政三人则以指挥佥事的身份下到各千户,亲自督促新兵的操练。
杨应乾深知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除了要注重操练外,严明的军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历史上很多战争,都是因为军纪的松散最后导致的全军大溃败。
所以他任命孙大勇为永宁卫镇抚,允许他在军中挑选二百忠勇正直的士兵成立军法队,专责督查军中风纪,严肃军法。
对于有读书人能来投奔卫所入军籍,杨应乾还是很感到新奇的,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是以科举入仕为正道的。
不过,自己这里除了谢尚政他们三个武举算是粗通文墨外,其余都是一水的大老粗,能有个秀才来投奔总是一件好事。
杨应乾便给吴谦委了个卫所师爷的位子,负责卫所钱粮支出等需要写写算算的事情,另外也帮衬着杨福凌烟阁的生意。
一方面是为了帮杨福减减担子,一方面也是让杨福对其进行监视,毕竟刚刚进入卫所,对其品行还不甚了解,若不是实在缺人手,杨应乾断不会让一个新人掌管永宁卫钱粮这么重要的事的。
安排完这些事,杨应乾不禁愁闷的挠了挠头,永宁卫一下子多出几千张嘴,每月仅军饷和米粮的支出就得一万多两银子。
自己这几月赚的银子也就刚刚够一年的花费,如果再加上打制军械军服,尤其是杨应乾还想给卫所列装一部分火器,那样花费则更是巨大,自己这点钱也就只够小半年的花费。
都说打仗打的是钱,以前自己还没有很直观的理解,通过这段时间对永宁卫的经营,杨应乾现在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
正在杨应乾暗自咋舌的时候,杨福从门外走了进来。
“少爷,府外来了一个年轻人,自称是泉州的海商,想见见您。”
杨应乾心中不禁微微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