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0章 鲛人的眼泪(15)

作品: 这么推理不科学 |作者:张敛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1-13 17:2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林慧云迟钝了一两秒,然后点了点头。

“请问你对他在被其养父母收养前的情况了解多少?”

“不知道,他从未提起过。”

宋然早就预料她会这样回答,想了一会儿又问:“你知道单家扬这个名字吗?”

林慧云皱起眉头,似乎在认真思索这个名字,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这个人是谁?”

宋然说:“这个人是个雕塑家,梦幻山庄里那些铜制雕像都是出自他的手,也包括凶案现场那座鲛人铜像。”

林慧云很是不解:“我不明白,这个人和案子有什么关系吗?”

“你真的不知道吗?”宋然打量着她的神情,“这个人和你丈夫的关系。”

林慧云吃了一惊:“承岩?他和承岩有什么关系?”

“师姐,真的希望你确实是毫不知情。”宋然表情认真,“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你丈夫是在18年前,与另外两名孤儿一起来到广州福利院的,之后他们分别被广东省的三对夫妇收养。除了你丈夫外的那两名孤儿,一位早就在五年前出国留学,近几年都没有回国。另一位则留在广州,如今成为一名艺术家,他的名字,就叫单家扬。”

林慧云露出愕然的表情,似乎大出意料,过了好一阵子,才生硬地开口说:“即便如此,那,那也说明不了什么,也许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当然,一个巧合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两个巧合,三个巧合呢?”宋然加重了语气,“我接着要说的这条线索,正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

“是什么?”林慧云的脸一下子紧绷起来。

“包括你丈夫在内的三个孤儿,都是从浙江舟山的一个孤儿院转至广州的。”

林慧云微微“啊”了一声,用手捂住了嘴,眼神游移不定,似乎想到了什么。

凭借直觉,宋然料想她一定知晓某些内情,而这些内情一定与她此次的普陀之行有关。

“你,你们找到那位单家扬了?”沉寂了半分钟后,林慧云忽然开口问道。

宋然点点头:“我们去广州找过他,但被告知他来了普陀山。”

“他也来了普陀山?”林慧云更加吃惊,“所以你们是为了找他而来的。”

“没错。刚才见到你时,我也一度以为你也是因为这个目的。”

“那,那你们找到他了吗?”

“找到了。”宋然点了点头,“他正在雕刻一座高达30米的佛像,没有别人帮忙,只是他一个人,这可能会用尽他的余生。”

“佛像,又是佛……”林慧云很是吃惊,“那……那他怎么说?”

宋然回答:“他承认记得许承岩,却说被收养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联系。我们问起18年前他们被收养前发生过什么,他以忘记了为理由,对此绝口不提。”

林慧云喃喃:“他也是绝口不提?”

宋然倏然警觉:“抱歉,你刚才说,他也绝口不提,难道还有另一个人也这样吗?”

林慧云反应过来,搪塞道:“不,没有另一个人。”

宋然提高音量说:“师姐,恐怕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我在告诉你一条线索,当初的这三个孤儿,包括你丈夫,还有单家扬,他们都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吃素,更不愿意杀生,就像佛教徒一样。”

林慧云愣了一下:“佛……佛教徒。”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对这一点如此在意吗?”宋然一字一句地说,“因为死者柯仁雄,就在他的身上,被凶手一刀一刀地,刻上了一整篇的佛经。”

林慧云“啊”的一声,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她垂下头,陷入了沉默。

宋然叹了口气:“师姐,在没有证据之前,我们绝对不会把你丈夫当作凶手,但眼前的这些线索显示,你丈夫与这件案子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恳请你把知道的一切告诉我们,查清楚这一切的真相。”

过了许久,林慧云抬起了头,看着宋然说:“其实,我不是来普陀旅游的,我……我是为了找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宋然有些意外,但当她听到林慧云接下来说的,才知惊讶远远不止如此。

林慧云告诉宋然,自己是因为怀疑许承岩有外遇才来到普陀的,而后就找到了那个叫朱曼华的女人,然而这个她以为的第三者竟然已经出家了!

“那个朱曼华也是孤儿,她称呼许承岩为大哥?”宋然对此极度震惊,“而且,她选择了出家!”

“两个都是孤儿,一个在普陀山上雕刻佛像,一个选择在普陀的寺庙出家,这个单家扬和朱曼华一定有关系!”杨大庆立即站起来,拿出手机向外面走去,“我马上打电话回警局,让他们查查这个叫朱曼华的女人的资料。”

“朱曼华现在在哪里?我想去见她。”宋然直接向林慧云问道。

“我可以告诉你在哪儿,但是,”林慧云叹了口气,“如果单家扬咬定了牙关,我相信从朱曼华嘴里也套不出什么来。”

确然如此,宋然无奈地点点头,如果朱曼华和单家扬早有默契,任凭自己怎么问,不过是徒然罢了。

宋然叹了口气说:“如果能查清18年前他们被收养前发生过什么事就好了!”

“那你们调查了舟山的那家孤儿院了吗?”林慧云忽然问。

宋然摇摇头:“查是查到了,但没有收获,那是一家私人的孤儿院,因为筹措不到经费,十年前就关闭了,负责人也已经过世。”

林慧云也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拿起茶壶给自己的茶杯添上,又给宋然的茶杯倒满,说:“喝口茶吧,再不喝就凉了。”宋然道了声谢谢,拿起茶一饮而尽。

两个女人也不说话,就这样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了起来,等她们发现茶壶已经空了的时候,都相对一笑。

就在这时,杨大庆走回到桌前,神情兴奋:“宋姐,局里效率可真高,已经把资料反馈回来了,你猜,都查到了什么?”

宋然严肃地说:“别卖关子,快说!”

杨大庆马上老实回答:“原来,朱曼华的户籍在成都,在四川的一家医科大学毕业后,她主动应聘到了舟山的一家医院。”

宋然皱眉:“她是成都人?”

“不,本来不是。”杨大庆接着说,“1992年12月7日,10岁的朱曼华从舟山来到了成都,被当地一对夫妇收养,而和她同时被送到四川的,还有另外5个孤儿。”

宋然和林慧云都因为吃惊而张大了嘴。

宋然震惊地说:“也就是说,当时被舟山那家孤儿院送到外地的孤儿,并不只有广州那三个,还有其他更多的孤儿被送到了全国各地,许承岩、单家扬和朱曼华都是其中之一。”

杨大庆连连点头:“这么多的孤儿被送走,肯定是一件大事。如果真出过一件这么大的事,你们说当地的媒体会不会知道。”

宋然脸上露出喜色:“对,我们应该去找找舟山最大的报社,查一查18年前与孤儿有关的一切报道!”

“我和你们一起去。”林慧云也站起来说,“我保证不会妨碍你们的公务,我只想弄清楚这一切的真相。”

19

“18年前的报道,那可不好找啊。”30多岁的女编辑部主任有些不耐烦地表示,“毕竟那时候还没有电脑,不可能把所有资料都保存下来,况且也不一定报道过。”

宋然恳求说:“如果我们没猜错,那应该是一个大事件,麻烦你们尽可能地找一找,行吗?”

“大事件啊。”女主任似乎想到了什么,“也许有个人会知道。”

杨大庆忙问:“是谁?”

“我们的主编,他已经在咱们报社干20年了,如果那时候发生过什么大事,他一定会经历过!”

“太好了。”宋然喜上眉梢,“请问你们主编在哪里?”

“一早就出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们想等就等着吧。”女主任把三个人撇在待客厅,走进了嘈杂的办公室。

“要等吗?”杨大庆询问宋然的意思。

“当然要等。”宋然和林慧云异口同声地说道。

杨大庆点点头,身子往后一倒,倒在了沙发上,宋然也坐了下来,却见林慧云走到窗边,紧紧蹙着眉头,一言不发。

宋然突然觉得有些愧疚,之前她一直把林慧云当作许承岩的共犯来看待,此刻她才明白,对方不过是个女人,一个担心自己丈夫被卷进事端的妻子罢了,她对18年前那个许承岩的了解程度应该和自己相差无几。

“师姐,别太过担心。”她走到林慧云身边,握住了她的手,“现在一切都不清楚,我们对许先生的怀疑很可能是臆断,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案子,原本最有嫌疑的那个人到最后却证明和案件毫无关系。”

林慧云望向宋然:“我了解承岩,他绝不会无缘无故去杀人。”

“我明白。”宋然点点头,“不是有个词叫作文如其人,你丈夫笔下的侦探正直勇敢,以破案除恶为己任,我相信创造出这种作品的作家不会是那种为私欲而夺人性命的恶徒。但是,你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杀戮并不一定源自于自私。”

“也……也有可能出于正义吗?”林慧云突然垂着头轻声说。

宋然没料到林慧云会说出这句话来,不由诧异地看着她。

林慧云神情有些恍惚地说道:“我记得承岩几年前曾经说过,他准备写一部系列小说,主角是一个兼具夜行侠身份的侦探,他在查明案件真相后并不会把凶手交给警察,而是亲自实施惩罚。我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构思,他回答说,如今的法律也存在漏洞,有时只能惩治丑恶的行为,却不能惩治丑恶的心,但是心灵是行为的根源,只有斩草除根才能断绝罪恶,如果法律做不到,那就必须有人挺身而出。”

宋然很是奇怪,她几乎读过许承岩的所有小说,但并没有读到林慧云描述的这一部。

“当时这部小说他已经构思得很完整,但最终没有成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林慧云叹了口气。

宋然凝视着林慧云:“师姐,难道你也怀疑许……”

林慧云抱住头,连连摇头:“不,我不知道,我只想弄明白18年前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只想弄明白他和那些孤儿有什么关系!”

宋然急忙按住林慧云的手,搂着她的肩,才使她渐渐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待客厅里走进了一个男人,50多岁,脸部线条刚硬,身材也很结实,光看他的相貌,很容易让宋然误以为这是一名老刑警。

“警官同志,你们好,我是报社主编吴海,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吴主编,你回来了。”宋然迎了上去,“我本以为还要等很久。”

吴海微笑着让他们都坐下来,宋然立即做了简短的说明,告诉他自己是从鹏城市来的,为了追查一件命案,而现在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18年前一群来历不明的孤儿身上。

听到“18年前”“孤儿”这些字眼,吴海脸上立即有了变化,宋然心中一阵怦跳,她知道,今天找这位吴主编绝对是找对人了。

“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这件事还没有了结吗?”吴海显得有些诧异,“当年这件事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我当时刚毕业,还是个小记者,但有幸全程参与报道了这件事。”

听到吴海的话,杨大庆立即露出兴奋的表情,林慧云的脸色也紧张起来。

宋然紧接着就问:“吴主编,那你一定知道,那个舟山的孤儿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舟山孤儿院?”吴海皱起眉头,“怎么会是孤儿院呢?”

宋然不解:“那些孤儿不是在孤儿院里的吗?”

吴海摇摇头:“不,他们不是在孤儿院,而是被收养在普陀山的寺庙里。”

宋然有些意外:“寺庙里?”

吴海点点头:“是的,十几二十年前,日子还没现在这么好过,遗弃孩子的现象很多,而那时候儿童福利院等机构也较为缺乏,很多遭到遗弃的孩子都会被送到寺庙。寺庙的僧尼们慈悲为怀,无论是身体健全还是重病残疾的孩子,他们都会无条件地收留,并一个个地养大。我统计过普陀山上各个寺庙里收养的孤残儿童总数,大概超过了300个。”

宋然不禁和林慧云对看了一眼,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她们的想象。

“这个数字并不夸张,据我了解到的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孤儿60万左右,由民政部门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有10万,而个人和民间机构抚养的孤儿有50万名。18年前,这两个数字的差距只会更加悬殊。”吴海继续说,“扯远了,咱们还是说回到普陀山上的孤儿们吧,当时寺庙也不知道收养孤儿是要办理相关手续的,只明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他们宁愿自己缺衣少食,也会想尽办法为病残的孩子治病,为孩子的生活创造最好的条件。当然,这些细节是后来发生那件大事之后才被披露的,在此之前,很少有人了解寺庙中收养这些孤儿的情况。”

宋然和林慧云异口同声地问:“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吴海说:“这还要从一个叫澈如的尼姑说起。”

“澈如?”宋然拿笔记下,直觉告诉自己,这个名字很重要。

“她也是普陀山净源庵的一位尼姑,法号澈如。其实澈如也是孤儿,襁褓时就被遗弃在净源庵前,一位年过七旬的年长师太将她抚养长大。澈如长大后被发现有轻度的智障,连一篇几百字的佛经都背不全。那位师太在澈如1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整个净源庵就剩下她一个人。”吴海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同情,“但澈如很自强,甚至当她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开始收养孤儿,净源庵是普陀山上最简陋的庵堂,但收养的孤儿却是最多的,六年里她就收养了27个孩子,最大的已经13岁,小的也有三四岁。”

宋然和林慧云听到“13岁”时,都不禁想到了一个人。

杨大庆却困惑道:“这么多的孩子,她靠什么养活呢?”

“她在寺院里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上白菜、南瓜、萝卜,除了自己和孩子吃的,剩下的就拿去卖钱,全都用在孩子们平日看病和生活所需。其他寺庙的僧尼都很敬佩她,力所能及地帮忙。澈如把所有孩子都当成自己的亲骨肉,即使自己没吃的也不会饿着孩子,但是她倔强得很,如果是陌生人想要接近孩子,即使是好心,她也会拼了命地阻拦。而这件大事的起因,就在这里。”

宋然他们都凝神屏气,吴海即将说的,也许就是他们想要寻求的关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这么推理不科学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