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口号引爆了东汉末年规模庞大的“”。虽然这次农民造反最终没能成功,但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的局面从此无法挽回。为什么这场失败的农民战争,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又是如何兴起,却昙花一现的呢?
靠卖官创收的昏君
《三国演义》在中国妇孺皆知。书中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们的故事经过戏曲、评书、影视等艺术形式的演绎,更加荡气回肠,令人击节赞叹。此书虽名为“三国”,但“演义”的大部分故事其实都发生在东汉末年,七分实三分虚。书一开篇,就讲述了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失败,进而贼子进京,祸乱朝廷的故事。
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灵帝当皇上二十多年,一味追求享乐,荒淫无道,卖官鬻爵,不理朝政。他平日喜欢和宫女一起游泳,估计脑子进了不少水,甚至将身边的阉贼认作了父母!
这样一个昏君,还曾自我感觉良好地问大臣:“你看朕跟桓帝比,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呀?”灵帝当然觉得自己比桓帝有出息,他心想:“我多有经济头脑呀,知道卖官能赚钱。桓帝知道吗?他不会卖官,也不懂经营,我当然比他更出色!”
那个大臣回答:“陛下与先帝一样,都是尧、舜一般的皇帝。”这话乍一听是好话,捧皇上呢,但实际上是骂桓帝是乌龟,灵帝是王八,您二位是一丘之貉,一路货色,半斤对八两。
灵帝贪酒好色,三十出头就挂了。“灵”是他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云:“乱而不损曰灵”,这是个恶谥,意思是他虽然扰乱了朝纲,但国家在他手里毕竟没有灭亡。
灵帝一死,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就留给了后人——黑暗的政治,祸端四起的外交……其中连绵不断的羌人反叛,最令东汉政府头疼。
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东汉初年匈奴被扫平之后,羌人就成了东汉西面最严重的威胁。顺帝之前,羌人的反抗大都是小打小闹。顺帝在位时,直接接触西羌的并州官员极其残暴,“到州之日,多所扰发”(《后汉书·西羌传》)。由于东汉朝廷没有一套稳定的民族政策,所以政策执行成什么样,全看官员的个人作风,因此并州官员暴虐羌人的现象,非常普遍。
羌人的仇恨日益深切,其对东汉朝廷的反抗更是此起彼伏。桓帝以前,羌人就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暴动。东汉朝廷为了镇压羌人的反抗,十余年间花费了八十余亿铜钱的军费,结果呢?“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后汉书·西羌传》)这笔巨资最后大都被将领截留,用来贿赂皇帝的近臣了。可怜士卒不被体恤,枉死者不计其数。东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除了羌族,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揭竿而起,反抗东汉朝廷的残暴统治。顺帝末年,“杨、徐剧贼寇扰州郡,西羌、鲜卑,及日南蛮夷,攻城暴掠,赋敛烦数,官民困竭”(《后汉书·皇后纪》)。东汉朝廷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隐患重重,而其中最大的隐患则是鲜卑。史书记载,鲜卑寇边之事连年不断,搞得朝廷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小民从来不可轻
东汉末年,统治者无休无止的贪欲,外戚、宦官之间长期的争斗以及连年的战事,最后都转化为了对老百姓的盘剥,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当时的豪强地主富得流油,家里能养三四百名食客,馆舍遍布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尤其是位居要津的达官显宦,他们利用手中权势聚敛财物的功力,令人咂舌。灵帝在位时,有个小小的县令倚仗他爹是朝中要员,贪污了上千万铜钱。还有个地方官富及十世,捞的钱十辈子都花不完。
财富都聚集到了这些人手中,老百姓就只够喝西北风了。东汉末年,民生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命都维持不下去的时候,人伦惨剧就要上演了。《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夏四月“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四年后,“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
人开始吃人,连夫妻也互相吃,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杀掉,因为根本养不起,社会彻底不和谐了。一个县令,基层干部,都能贪污几千万,弄几十套房,养好几百人伺候他,而老百姓呢?盖不起房,上不起学,连大夫都请不起。社会基尼系数突破了0.5,3%的人占有了97%的财富,这样的社会不出问题才怪呢!
压迫越厉害,反抗就越猛烈。当时流传着一句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老百姓也是人,衣食住行得不到满足,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揭竿而起,找口饭吃。
民间的反抗愈演愈烈。被派去镇压反叛者的戍卒,甚至还有反过头来帮反叛者一起反朝廷的,与陈胜、吴广有一拼。
这一时期的反抗运动,大部分都被朝廷的军队和豪强大族的私人武装联合镇压了。但是紧接着,规模浩大的爆发了。
这个大仙儿不一般
和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有着莫大的渊源。
传说,道教的创始人是东汉的张道陵张天师。后来,从元朝开始,张道陵的后代就一直担任“天师”。末代张天师去了台湾,今天在台北还有嗣汉天师府。
实际上,道教是结合了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以及民间信仰和神仙方术而形成的一门宗教。早在顺帝和桓帝的时候,就有人把道家《太平经》献给朝廷,但却被朝廷视为妖书。此后,这本书就在民间传播了。
钜鹿(今河北巨鹿)人张角得到《太平经》后,创立了太平道,并自称“大贤良师”,开始传道。
他“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后汉书·皇甫嵩传》)。张角用念过咒语的符水给人治病。治病前,他先让病人跪下,问:“你犯了什么错呀?是贪污了、包二奶了,还是滥用职权了呀?”
得了小病的人,本来就没什么大碍,喝了符水,一有心理暗示,病自然就好了;张角就说这个人真心信道,所以病好了。得了大病的人,喝这玩意儿也没用;张角就说这个人心不诚,所以治不好。这样一来,谁也不敢怀疑大仙的话,信奉者便越来越多。
张角用这种治病的手段,传播太平道。这种半公开的传教活动,在群众中很受追捧。在那种社会环境下,老百姓需要一种心理寄托,需要一种人文关怀。这需求朝廷不关心,总得有人关心吧?现在张大仙来关心了,所以贫苦农民纷纷归附他。
为了加强宣传,张角又派弟子奔走四方,到处传道。十余年间,道教的信众就多达数十万,且非常狂热。有的人卖掉了家产,一路要着饭去投奔张角;有的人还没见着张角就死了,死在投奔他的路上了——这么死的人,据说就有好几万。
一些郡县官员不了解张角的真实意图,以为他教民向善,为百姓所拥戴,甚至鼓励他传教;但是也有人看到了张角的野心。曾有一名朝廷重臣,专门为此事向灵帝上书,建议削弱太平道,诛杀其首领。
但当时的朝廷宦官专权,党锢之祸仍在继续,统治阶级内部忙于争权夺利,没有多少人理会正在迅速发展的太平道,更没有人拿它当回事儿。张角趁此大好时机,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反朝廷准备活动。
他早有预谋地派弟子八人分赴八州,以传道之名组织群众准备武装暴动。他们的宣传口号非常打动人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皇甫嵩传》)八州数十万信徒,莫不响应。
张角按地区将信徒编为三十六方,类似三十六个军。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领。这样一来,太平道就成了一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他们计划由大方马元义先集结荆州、扬州党徒数万人,按期会合起事。马元义还多次前往洛阳,与皇帝身边的宦官约好里应外合,同时发起武装暴动。
不仅如此,京城洛阳各官府的大门上,还出现了用白土写的“甲子”二字。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大多数地方官居然毫无察觉。个别地方官探知了消息,报告给朝廷,但灵帝却置之不理。皇上哪有功夫管呀?他正忙着和宫女裸泳呢!
但就在起事前夕,太平道内部出了叛徒,发生了内讧。甲子年(公元184年),张角的弟子上书告密。这下朝廷慌了,急忙逮捕了马元义,并在洛阳以车裂之刑将其处死。随后灵帝下诏,调查皇宫内部和朝廷官员,以及禁军将士、普通百姓中的太平道信徒。这样一来,又有一千多个信奉太平道的人被处死。同时,冀州官员也开始奉命捉拿张角。
张角得知计划泄露后,赶紧派人昼夜兼程地赶往各地,通知各方首领提前起兵。一时间,各方全部暴动,并以头戴黄巾作为标志,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们为“黄巾贼”。
甲子年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弟弟张宝和张梁分别称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他们率领信徒焚烧官府,劫掠城镇。州郡官员无力抵抗,大多弃职逃跑。不到一个月,天下纷纷响应,京城洛阳也为之震动。甚至在有的封国内,百姓俘虏国王以响应黄巾军。
杀猪的一家进了朝
张角一起兵,朝廷就放开了对党人的禁令,命令他们去镇压黄巾军。朝廷将领皇甫嵩、卢植等人率兵和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配合,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平息了。
被平息后,在全国范围内活动的农民反抗队伍还有三四十支,人数从二三万到六七千人不等。实际上,东汉政府对许多地方的指挥已经无效了。但是灵帝不管这些,扫荡完黄巾军,他又过了几年糊里糊涂的荒淫日子,最后终于挂了。
灵帝在登基之初册立了一位宋皇后。这位娘娘太正经了,不苟言笑,更开不起下流玩笑,听不得荤段子,这可不对下流坯灵帝的胃口。看到皇上不喜欢皇后,后宫中的一些嫔妃就开始合伙诬陷、诋毁宋皇后。很快,宦官也加入了进来。
此前,桓帝的弟弟渤海王因为没给一个宦官送礼,全家都被害死了。而渤海王的正妻宋妃,恰恰是灵帝宋皇后的姑姑。这个宦官害怕宋皇后报复他,所以就趁机诬告宋皇后,说她采用巫蛊等邪门歪道,诅咒灵帝。
皇宫里最忌讳的就是巫蛊诅咒这种事。灵帝听信了宦官的话,将皇后打入冷宫。宋皇后忧郁而死她的父亲、兄弟也受到牵连,下狱被诛。
后来,灵帝封何贵人为皇后。这位何贵人本来是南阳郡一个屠户的女儿,被选入宫后生下了皇子刘辩,这才母以子贵,当了皇后。何皇后的哥哥叫何进,也是个杀猪的出身,托妹妹的福进了朝廷。何皇后的母亲也被封为舞阳君。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何皇后嫉妒心特别重,尤其对怀了孕和生了皇子的嫔妃很忌惮,怕这些人夺走她的位置。许多怀孕的宫人都被她杀掉了。后宫王美人生了皇子刘协,何皇后就用毒药把王美人给杀了。灵帝知道这件事后大怒道:“竟敢把朕的爱妃杀掉,看朕不废了你!”幸好何家平时百般拉拢宦官,这帮阉贼此刻竭力为何皇后求情,才使灵帝打消了废后的想法。
后,何进被封为大将军。灵帝为了分散何进的兵权,另设置了西园八校尉,任命宦官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八校尉都归蹇硕统一指挥。
别看蹇硕是个宦官,但他身体健壮,通晓军事,很受灵帝信任,就连大将军何进都得听从他的指挥。西园八校尉中有好几个人,后来都成了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
杰出“官四代”袁绍
袁绍,字本初,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东汉实行察举制,因此官僚阶层世袭情况很严重,总是豪门大族的子弟被举孝廉,能够出仕。许多开国功臣的后代,到了东汉后期还是大官僚。
从袁绍的高祖父算起,袁家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袁绍是货真价实的“官四代”。他老爹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只可惜死得早。
袁绍因为是庶出,就过继给了袁成。还有一种说法,袁绍是私生子,是他老爹与别人偷情生下来的,来路不明。后来他堂弟袁术,就经常骂他是贱人。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和袁隗的喜爱。他凭借家世,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就出任濮阳县长。濮阳可能不足万户,所以长官叫县长(满万户的叫县令)。不久,袁绍因为母亲病故服丧,接着老爹又死了,继续服丧,前后共六年。此后,袁绍拒绝朝廷征召,隐居在洛阳。
当时正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权愈演愈烈,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首的党人遭到残酷迫害。袁绍自称隐居,表面上不结交宾客,其实暗中与党人、侠义之士交好,比如张邈、何甬、许攸等,甚至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权为目的的政治集团。
袁绍这一时期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某宦官高层愤然警告道:“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征召,专养亡命之徒,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后斥责袁绍:“你这是想搞垮我们袁家吗?你没事得罪这些大公公干吗!”但是袁绍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
爆发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征召,担任官职。袁绍出任西园校尉后,经常与人密谋诛杀宦官之事。西园八校尉之首的蹇硕对此深感恐惧。
外戚出身的大将军何进对宦官专权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绍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俩人的关系变得非同一般的“铁”。
抢个皇位真费劲
灵帝病重之际,眼看要挂了,但还没立太子。因为皇位继承问题,宦官与外戚之间的矛盾被激化了。
灵帝早年接连死了好几个儿子,所以何皇后的儿子刘辩出生后,就送到一个姓史的道人家去抚养被称为史侯。王美人的儿子刘协,则由灵帝的母亲董太后亲自抚养,被称为董侯。
灵帝病重后,群臣请立太子。灵帝觉得皇后生的刘辩轻佻浅薄,不是当皇帝的料;而小儿子刘协虽然年纪小,但是看着有点儿君王气度。如此一来,灵帝就想废嫡立庶,但他又担心群臣反对,所以举棋不定。
此时,蹇硕这些宦官与灵帝是一条心的,因为他们害怕刘辩继位后,外戚力量大增。他们还借口西北有人作乱,提议请大将军何进领兵西上平叛。
何进当然洞悉宦官的诡计。他以青、徐两州黄巾军复起为由,奏请派遣袁绍东进徐州、兖州,待袁绍引兵而还,自己再西上。这样一来,就把行期一直拖下去了。
没几天灵帝就挂了。蹇硕当时在宫中,计划先杀何进,然后立刘协为帝。于是他派人去请何进,说要跟他商量事儿。何进哪知道是要杀他啊,傻愣愣地就要乘车进宫。幸好蹇硕手下的参谋与何进早有交情,迎接他的时候,用眼神示意——赶紧跑,这是狼窝,进不得!
何进一看大惊失色,赶紧驱车抄近道逃回自己的军营。随后他率军控制了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如此一来,谁都甭想迎立新君;然后声称自己生病了,拒绝进宫。
蹇硕一看何进杀不了了,迫于压力,只好答应立刘辩为帝。刘辩当时只有十四岁,他尊自己的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让其参与听政,然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封皇弟刘协为渤海王(后来封为陈留王),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一同主持尚书事务。
至此,士大夫阶层取得了短暂的胜利。由于外戚士大夫和宦官的争斗已经进入了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白热化阶段,所以这场胜利持续的时间相当短暂。面对外戚士大夫集团的得势,宦官们会轻易束手就擒、引颈就戮吗?以后的局势会如何发展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