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七百零六章

作品: 我的战友我的妻 |作者:蜀中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9-11 13: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单西蜀为了让胡宗南吃得尽兴,首先想到的便是“东坡肉”,这道名菜在川菜和浙菜中都有,做法有所不同,单西蜀按照有关苏东坡的传说,追本溯源,原原本本还原了“东坡肉”最初风格。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人民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后来苏轼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老百姓很感激苏轼,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苏轼在徐州、黄州时喜欢吃猪肉,过年时乡亲们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亮酥软,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这道菜称为“东坡肉”。

作为浙江人,胡宗南自然知晓苏轼的故事,单西蜀决定采用川菜手法来制作浙菜风味的“东坡肉”,让胡宗南恍若回到江南。西北猪肉极少,为此“光明饭店”走出洛川,到十里八乡去收购猪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买到五斤上好的五花肋肉,足以做两盘“东坡肉”。

头一天晚上,单西蜀就开始置办食材原料:精五花肉各600克,大枣各6个,小香葱各300克,姜各20克,料酒各500ml,冰糖各20克,白糖各10克,红烧酱油各100ml,盐各3克。五花肉皮毛剐净备用,另准备大砂锅两只,特制小陶罐两只,次日使用。

新鲜出炉的菜最好吃,离晚餐饭店还有一个小时,单西蜀才开始制作这道“东坡肉”。把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捞出洗净。取出大砂锅,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

然后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微火焖酥。将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肉皮朝上装入特制小陶罐,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

川菜与浙菜制作这道菜区别在于佐料:浙菜必须用黄酒(花雕酒、绍酒)和生抽(老抽),而川菜用料酒和红烧酱油即可,浙菜中有的地方还要用玫瑰豆腐乳、莲子和桂圆,香味更浓郁。

五花肉还有些剩余,单西蜀灵机一动,想到另外一道浙江名菜——荷叶粉蒸肉。这道菜在苏杭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爱吃,家家会做,即是名菜也是家常菜。因为主要食材也取自猪的肋骨五花肉,所以正好利用。

相比起“东坡肉”,荷叶粉蒸肉简单易做,原材料也方便得到,只需适量料酒、盐、砂糖、生抽、蚝油、腐乳汁、葱姜即可。西北不是江南,生抽和蚝油无法获取,单西蜀就用红烧酱油和羊油替代,别有一番风味。

然而缺乏最重要的一个原料:荷叶,去哪儿找呢?荷叶粉蒸肉之所以味美,全在于猪肉经过熏蒸后吸收了荷叶的清香,吃起来滑嫩爽口、糯而不腻,因而成为浙菜经典。没有荷叶映衬,犹如红花失去绿叶,黯然失色,鲜味全无。

饭馆掌柜见单西蜀抓耳挠腮,十分烦闷,问清楚缘由后哈哈大笑,说道:“我以为是什么天大的事情把大厨难倒了,原来为荷叶犯愁!这儿永远长不出荷叶,可是有一样东西可以替代,三妞,去屋子后面苞米地揪些新鲜叶子来!”

那个叫三妞的小女孩应了一声,小跑着出去,不一会儿便回来,手里拽着一把苞米叶。单西蜀大概明白几分,指着苞米叶问道:“您打算用这个代替荷叶?行么?”“行不行试试就晓得了!”饭馆掌柜回答得很肯定。

怀着一肚子问号,单西蜀开始试做。咦,别看效果还不错,苞米叶香味比荷叶更浓郁,令人食欲大增。单西蜀大喜过望,心想:看来胡宗南这一回是粘板上的鱼——再也跑不掉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战友我的妻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