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痛失街亭

作品: 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作者:袁腾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7-21 16:5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诸葛亮率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平定了雍恺、孟获等人的叛乱,使蜀汉的大后方稳固下来,而且也获得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随后,志在恢复中原、吞魏灭吴的诸葛亮就开始准备北上攻魏了。

公元226年,从南方用兵回到成都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蜀汉丞相诸葛亮准备出兵汉中,向曹魏发动进攻。汉中是当时魏、蜀两国的前沿阵地,诸葛亮打算自己亲自统兵,委托和自己同受刘备任命的托孤重臣李严负责后方事务,给自己当后勤总管。诸葛亮这次出兵会胜利吗?面对诸葛亮的大兵压境,魏国又做了哪些防御准备?

《出师表》

就在诸葛亮积极准备北伐攻魏的时候,魏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多岁,在位仅六年,他的儿子曹叡继位,就是魏明帝。文帝临终的时候,遗命让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人共同辅佐幼主。

吴王孙权趁着曹魏国主新丧,自己带兵亲征,从东面向曹魏发动了攻击。虽然孙权这次出兵伐魏,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可是却牵制了曹魏的部分兵力,十分有利于诸葛亮的北伐大计。

第二年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各路军队向北挺进,驻军汉中。出发前,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书,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

《出师表》一开篇,诸葛亮就跟后主刘禅分析蜀国的形势,“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现在天下三分,咱们形势不太好。而且在《后出师表》里,诸葛亮明确提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不伐贼,则王业亦亡”,我们必须进攻曹魏,因为我们是汉朝的正统,汉应该在洛阳,而不应该在成都,我们不是一个偏安的小朝廷,我们必须要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因此我们就得出兵攻打曹魏。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不明智,蜀国的国力这么弱小,国势这么倾颓,你应该保境安民,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应该主动向曹魏挑衅。实际上诸葛亮这么做真是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伐曹魏,蜀汉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就没有了,就变成了一个割据政权,所以他必须讨伐曹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还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等建议,而且自述身世,“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并且阐述了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强调每个人的分工与职责,甚至指出万一自己不在了,谁能接任自己,连接班人都安排好了。

诸葛亮这一篇《出师表》把当时的局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势、在这种局势下我们该怎么办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这篇表文传颂千古,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就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听话的皇帝小伙儿

魏明帝曹叡得到诸葛亮率领大军抵达汉中的消息之后,准备大举发兵向诸葛亮发起进攻。明帝曹叡年轻气盛,想来个先发制人。出兵之前,他就此事征询身边的大臣散骑常侍孙资。

孙资说:“以前武皇帝攻打南郑,征讨张鲁,在阳平关之战中身临险境,勉强取胜,后来又亲自率兵救出了夏侯渊的军队。武皇帝多次说,‘南郑像天上的监狱,中间的斜谷道就是五百里石穴。’那里地势险恶,所以武帝庆幸救夏侯渊的军队脱离险境才说了这样的话,那个地方实在是不适合用兵。再说武皇帝用兵如神,但是,他深知蜀贼栖息在崇山峻岭之间,吴匪流窜于江河大湖之上,因而一再容忍,暂时避开,不强迫将士们死拼硬打,这就是所谓有可胜的机会便战,无可胜的把握便退的战略。如果我们现在进兵南郑,讨伐诸葛亮,不但道路艰险,还要调集精兵,转运物资,加上要镇守南方的荆、徐、扬、豫四州,防止吴国水上进犯,共需要兵力十五六万人。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征发更多的兵役,调集更多的物资,全国骚动,耗费巨大,陛下应深思。如果我们采取守势,那么只需要进攻时二分之一的力量,以我军现有兵力,分派重将据守险关要隘,威力也足以使强敌震恐,使我国的边境安然无事,将士们可以养精蓄锐,百姓不受劳役之苦。数年之后,我国国力增强,吴、蜀二敌自然就疲惫了,到那时,我军再出兵反击,一战可成也。”

曹叡听了孙资这番话深以为然,就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打算。当然,他也做了一定的防御部署,指派司马懿都督荆、豫诸州军事。司马懿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了宛城。

“狼顾之相”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生于公元179年,汉灵帝在位时期。祖上世代为官,他父亲司马防担任过东汉的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司马防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字里面都带一个达字,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所以字仲达。

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多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晋书·宣帝纪》)。当时朝中一位尚书跟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关系不错,就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宣帝纪》)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老兄你真比不上。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郡中推举司马懿为官。当时,曹操正在朝廷担任司空,听到司马懿的名声之后,就派人召他到司空府中任职。司马懿眼见汉朝国运已衰,又不想做曹操的手下,就借口有风痹病(瘫痪,半身不遂),不能起床,拒绝了曹操的征召。

曹操不信,就派刺客夜间去打探消息,嘱咐刺客:“如果他真有病,你就回来复命;他要是装病,你就给我弄死他。”司马懿很能装,简直就是混演艺圈的,有艺术细胞。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跟染上风痹一模一样。刺客回去跟曹操说:“真病假病不知道,反正他挺得很直,一动不动。”曹操就这样暂时放了司马懿一马。

等到曹操成为东汉朝廷的丞相之后,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做官。曹操派人跟司马懿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宣帝纪》)你小子要再不识抬举,我就把你弄到监狱里。司马懿本来也不是什么淡泊名利的清高之士,一见曹操说狠话,就害怕了,只得出山就职。曹操让司马懿跟曹丕往来游处,所以他跟曹丕的关系非常好。

但是曹操不喜欢司马懿,因为他觉得司马懿有雄豪志,而且有狼顾之相(没事老回头四下张望。相书中认为此种人“非人臣”之相,系贪婪狡诈、不可信任的小人)。

《晋书·宣帝纪》记载:“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察帝”的“帝”指的是司马懿,因为后来晋朝建立以后,追尊司马懿为晋宣帝。这小子不是心甘情愿给人做臣子的人,将来肯定会干预你家的事,你别对他太好。

但是,“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曹丕跟司马懿关系好,总是护着他。再加上司马懿忠于职守,废寝忘食,曹操也就逐渐安下心来。

后来在鼓动曹操称帝这件事上,司马懿和拥立汉朝的那帮旧大臣们划清了界限,站到了曹操一边,开始被曹操所重用。曹丕当上太子之后,司马懿更是仕途顺利,他屡次为曹操父子出谋划策。

曹丕几次率大军攻吴,都命司马懿留守京都,并且跟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你就是我的萧何,让我无西顾之忧,所以我把家里的事、朝中大事就委托给卿家了。曹丕还对自己的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三公是三位辅佐大臣,有人离间这仨人,你千万别信,不要怀疑司马懿。由此可见,曹丕对司马懿信任之深。

曹丕驾崩,曹叡继位后更是对司马懿百般信任、千般宠爱,让他都督荆、豫诸州军事,在宛城开府镇守南方。

太能忽悠了

司马懿驻军宛城的时候,诸葛亮和降魏的蜀汉旧将孟达正在暗通款曲。孟达因和刘备的养子刘封不和,关羽有难的时候让他去救他却没去救,害怕刘备报复他就投奔了魏国。

孟达降魏后,魏国一开始给他的待遇很优厚,但是司马懿认为孟达言行轻巧,不是个好东西,最好不要重用。当时魏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现在湖北房县一带)太守,封侯,假节。文帝一死,孟达就失宠了,而且孟达在朝中的几个好朋友也先后死去,跟孟达素来不睦的司马懿却成了孟达的顶头上司,这让孟达心里很是紧张。

诸葛亮知道这些情况后,便暗中跟孟达通信,劝他弃暗投明,重新回到蜀汉。诸葛亮担心孟达言行反复无常,想促使他速叛,得知魏兴太守申仪跟孟达有矛盾,就派部将郭模到申仪那里诈降,然后有意泄露孟达要投降蜀国的事情。申仪立刻就把情况密告给了司马懿。孟达知道自己的对头晓得自己要反叛了,这下没辙了,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就准备马上起兵投归蜀国。

司马懿得知孟达要造反的消息后,怕他突然发难,而自己这边还没做好准备,就给孟达写了一封信,忽悠孟达。司马懿在信里说:“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晋书·宣帝纪》)将军你当年舍弃刘备归顺我大魏,我国对你也不错,封你为将军,让你去进攻蜀国,皇天在上,可以给我们作证。蜀国人对你切齿痛恨,诸葛亮想弄死你,但是他没有办法,所以就造谣说你要造反。你要真想反,诸葛亮也不可能把你要造反的消息散布出去,所以这明显是诸葛亮的离间计,我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将军放心,我不会怀疑你的。

孟达收到司马懿的信后大喜,心想:看来司马懿对我挺看重的,那我还要不要归顺蜀国呢?他开始犹豫不决了。而此时,司马懿正暗中率军进讨。手下诸将一看孟达跟吴、蜀相接,就劝司马懿谋定而后动,先观察形势,不要立刻进兵。而司马懿说:“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晋书·宣帝纪》)孟达毫无信义,现在正是他犹犹豫豫的时候,应该在他未下定决心的时候赶紧干掉他。司马懿亲率大军昼夜兼程讨伐孟达,仅用了八天就抵达新城城下。

神一样的进军速度

当时孟达向吴、蜀两国都派人求援,两国也都派出援兵去援救孟达,但是都遭到了司马懿所部的有效阻拦。

诸葛亮以前就曾告诉孟达要加紧防范,小心司马懿,但是孟达却满不在乎地写信给诸葛亮,说:“宛城跟洛阳相距八百里,上表给天子来回路程至少需要一个月,那时候我的城池已经修固,诸军都做好了准备。我驻扎的地方十分险要,司马公必然不会亲自来,而其他部将根本不是我的对手,不足为患。”

没想到司马懿先斩后奏,根本没启奏皇上,直接带领大军昼夜兼程,仅用八天就兵临城下。孟达写信给诸葛亮惊叹道:“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晋书·宣帝纪》)

新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竖立木栅栏,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掉木栅栏直逼城门。然后,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十六天后,孟达的部众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级于京师,俘获万人。

此时,密告司马懿孟达造反的魏兴郡太守申仪在魏兴专柄弄权,擅自借皇帝的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孟达被杀之后,申仪心生疑虑。

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司马懿听之任之,并且派人向申仪暗示:你看我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各郡的郡守都来祝贺我,你是不是也得表示表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一来就被司马懿收捕送往京师。然后,司马懿又把孟达余众七千多家迁到了幽州。不久,又有几个属将率领部属七千多人来投降。

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本来想联络孟达对抗司马懿,但是在劝降孟达这件事上,不但没有得到新城,还折损了几个部将,可以说是出师不利。诸葛亮一看在东线没有得到实质好处,就计划从西面关陇一带展开军事进攻。

子午谷奇谋

当时曹魏镇守长安的是夏侯渊的儿子,他娶了曹操的女儿,算得上是文帝曹丕的姐夫、明帝曹叡的姑夫。但是,将门犬子,此人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蜀汉丞相司马魏延看出了夏侯渊儿子的无能,就在北伐的军事会议上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被后世争论不休的建议——子午谷奇袭。

魏延,字文长,刘备入蜀之时,他率领部曲归附,成为最被刘备信任的大将之一。魏延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刘备自封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迁到成都时,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当时益州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刘备会派张飞驻守,张飞也自认为大哥一定会派自己去,但是刘备却提拔魏延为都督,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当时全军皆惊。

刘备大宴群臣的时候就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如果曹操举天下兵而来,我替你挡着他;如果曹操派出大将领十万兵马来,我帮你把他全部干掉。刘备击节赞叹,好志气。

夷陵之战中,刘备被东吴陆逊击败,导致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内部骚动不安,曹魏随时都有可能进攻汉中。但是魏延治军有方,守卫得当,使得曹魏不敢窥视汉中。

这一次诸葛亮带着魏延北伐,魏延在军事会议上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子午谷奇袭”的计划。“我听说镇守长安的‘夏侯二代’是魏国皇帝的女婿,这小子没多少真才实学。您给我五千精锐部队,我带五千人的口粮,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到子午道之后折向北方,不出十天,就可以抵达长安‘夏侯二代’听到我突然来到,一定会弃城逃走,长安城中就只剩下御史、京兆太守这帮人。横门粮仓的存粮,以及百姓逃散之后剩下的粮食,足以供给军粮。魏国在东面集结起军队需要二十多天的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完全可以到达。这样就能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丞相用我之计,大业可成。”

魏延建议派骑兵偷袭的子午谷,在今天陕西长安县南,是关中通汉中的一条古道,长六百里,北山是子,南山是午,悬崖峭壁,栈道、桥梁无数,非常险要。魏延的主张相当大胆,从秦岭小路走,可以在短时间内直达长安,取得关中,继而派兵增援,封锁曹魏西向的道路。险是险,但是并不是没有人这么干过,当年韩信就有成功的先例。可是诸葛亮一生谨慎,从来不用险,他认为这是危险而不妥的计策不如安全地从平坦大路上出去,稳稳当当取得陇右地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会有失,所以没有采用魏延之计。

杀敌秀才纸上兵

诸葛亮扬言从斜谷(即斜峪关)取郿县,命令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充当疑兵,据守箕谷,所以魏明帝派曹真都督关右地区各军,驻扎在郿县堵防。而诸葛亮自己则亲率大军向西进攻祁山。祁山在甘肃境内,离陕西郿县较远。

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军阵整齐,号令严明。一开始魏国认为刘备已经去世,几年来蜀汉没有什么动静,因此放松了防备,现在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上下非常惧怕。而此时,天水、南安、安定等郡背叛了魏国,响应诸葛亮。关中如同五雷轰顶,受到了震动,满朝文武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魏明帝安慰大臣们:“不用害怕,诸葛亮本来应该依据山险固守,现在却亲自带兵前来,这简直就是送死。咱们大家齐心合力,一定能够打败他。”于是,明帝亲自统领步骑兵五万迎战诸葛亮,派右将军张郃监管军务。明帝本身不会打仗,御驾亲征就是摆个样子,真正指挥打仗得靠张郃。

诸葛亮帐下的参军马谡,才气、抱负超过了常人,平时喜好议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特别器重。但是刘备临终之时跟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委以大事,你要对他多加考察。”刘备虽然打仗不怎么样,但是善于识人。然而诸葛亮觉得马谡本事大,精通兵法,所以让马谡做参军,时常与他在一起讨论军机,常常从白天一直谈到黑夜。这次兵出祁山,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等大将为先锋,而让马谡统领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

街亭位于秦安县城东北八十里处的陇城镇,宽十几里,长三十几里,是关陇大地的咽喉,进可以占领关中,退可以保住陇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诸葛亮这次北伐能否成功首先看能不能守住街亭了。

马谡是赵括一类的人物,地地道道的军事“砖家”,杀敌秀才纸上兵,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实际战斗就不怎么样了。他坐镇街亭,违背诸葛亮的调度指挥,军事行动混乱无章,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却放弃水源,上山驻扎,准备居高临下攻打魏军。

张郃率军来到之后,一看马谡摆了这么一个作死的架势,哈哈大笑,立刻断绝了马谡取水的道路,然后发动进攻,大败马谡,蜀军溃散。

这样一来,诸葛亮失去了前进的据点,只好带着俘获的魏国百姓一千多人回到了汉中,北伐失败。不久,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

自贬三级仍为相

马谡在街亭的时候,副将王平一再规劝他要在当道扎营,不要上山,马谡拒不采纳。等到马谡失败,部众四散,只有王平率领一千多人擂响战鼓,把守营地。张郃怀疑街亭还有伏兵,就不敢前进了。所以空城计实际上不是诸葛亮摆的,而是王平摆的。然后,王平缓缓收拢各部溃散的士兵,率领人马返回。诸葛亮杀了马谡,王平的名声地位就随之提高了。

此次北伐无功,诸葛亮上书请求自贬三级。后主刘禅扳着手指头算了半天,丞相贬三级是降为右将军,但是仍让诸葛亮兼理丞相的职务。虽然无丞相之名,但却有丞相之实。

马谡街亭兵败之后,赵云、邓芝的部队也在箕谷战败。赵云聚拢部队坚守,因此损失不大,但也被贬为镇军将军。

诸葛亮问邓芝:“街亭失利,大军败退,兵将不可收拾,而箕谷的战败部队撤退,军队依然齐整如初,这是为什么?”邓芝说:“赵云将军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一点儿都没有抛弃,军队自然就不会散乱。”

当时赵云军中还剩下一些绢,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的将士。赵云却说:“我军北伐失利,怎么能再赏赐部下?请把这些物资纳入府库,腊月寒冬再赏赐给将士使用。”诸葛亮对赵云的品行大加称赞。

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因为他小心谨慎没有采纳魏延的奇谋险计,又因为用人不当,错用了言过其实的马谡,导致无功而返。志在恢复中原的诸葛亮,以后还会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行动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