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司马受顾命

作品: 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作者:袁腾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7-21 16:5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蜀汉一代名相诸葛亮鞠躬尽瘁,为了报答先帝刘备知遇之恩,兢兢业业,一心想恢复汉室。可惜,当时魏、蜀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太大,无论从人口、地域,还是军事力量诸多方面,蜀汉跟魏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纵然孔明天纵奇才,也扭转不了局面。最终,诸葛亮在跟司马懿的对峙中,积劳成疾,病逝于陕西祁山五丈原。在这之后,蜀汉进入了后诸葛亮时代。

诸葛亮死了,他的老对头曹魏非常高兴,而曹魏这时是什么局面呢?

不幸生在帝王家

曹魏的实际开国者武帝曹操很好色,有其父必有其子,文帝曹丕也不例外。

当年征讨袁绍的儿子的时候,曹丕得到了袁绍美绝的儿媳妇甄氏。后来甄氏给曹丕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曹叡。一开始甄氏也是集曹丕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曹丕当上皇帝之后身边的女人多了起来,难免就会见异思迁。其中有一位郭夫人很受曹丕的喜爱,天天跟曹丕腻在一起,甄夫人则被留在了邺城。时间一长,甄氏就有了怨言。

甄夫人怨言一出,就被郭氏抓住了把柄,跑到曹丕面前告了她的状。本来曹丕就对甄夫人不满,已经不待见她了,郭爱妃这一来告状,曹丕便勃然大怒,命甄夫人自尽。可怜甄夫人一代红妆绝色,最后跟的男人虽然成就了帝业,但是薄情负心,让自己一命归西了。

甄氏被赐死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文帝曹丕想立郭夫人当皇后,但因郭夫人出身不够高贵名分也不高,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不过,曹氏自好立贱,曹家立的皇后一般都贫民出身,怕外戚掌权所以曹丕执意立了郭氏为皇后,还让郭皇后收养甄氏生的儿子曹叡。

关于曹丕,历史上都认为他人不怎么样,对兄弟手足更是刻薄寡恩,历史上流传很久的《七步诗》,就是被他逼出来的。

《世说新语》上记载:曹丕当上皇帝之后,正好曹植犯了点小错。曹丕抓住了把柄想彻底解决掉肘腋之患,就把曹植抓起来了。他们的娘卞太后开口求情,说:“你不能刚当上皇帝就杀你弟弟,这不合适,皇家手足相残,容易被外人乘虚而入。”曹丕听了母亲的话,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说:“你不是才高八斗吗?限你七步之内脱口做出一首诗,否则杀无赦。”于是曹植走了七步,念出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让曹丕也很受触动,再加上母亲求情,曹植这一次幸免于难。虽然有人说《七步诗》的故事是假的,但是魏文帝曹丕对兄弟们真的是多疑而刻薄。

曹丕时代的曹姓诸王只保有封国的空名,而没有实权,各王国只有百余名老兵作为警卫,跟都城洛阳隔绝千里。诸侯王不奉诏不允许到京城朝见皇帝,朝廷在各诸侯王国设置官员,监视诸侯王的行动。曹魏的诸侯王,虽然有王侯的名义,实际上跟平民百姓没什么两样。平民百姓只要按时交粮纳税、服役打仗就不用担忧有人整到自己头上,但这些诸侯王可就没有高枕无忧的时候了。曹魏的法令严峻急切,天天都能听到诸侯王受罚的事情。王侯们担惊受怕,日子过得没劲透了,人人哀叹。

魏文帝除了对诸侯王管理严格,对后宫更是严加约束。他曾经专门下诏:妇人参政是国家动乱的根源,从今以后,大臣们有事不得向皇太后启奏;皇太后和皇后的亲属不能担任辅佐朝政的大臣,也不能封王、封侯。这一诏书要传给后代,谁如果违背,天下共诛之。对于亲族们管理严格确实是好事,但也得有个度,伦理人情和江山社稷之间的平衡点是很难把握的,文帝做得有点儿过了头。

皇帝也爱记仇

魏文帝曹丕的气度确实不够大。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曹丕宠爱的郭夫人的弟弟犯了法,被都尉鲍勋抓起来了。曹丕就去找鲍勋请求豁免:“这是我的小舅子,您高抬贵手,网开一面,饶了他算了。”结果遭到了鲍勋的拒绝。曹丕因此对鲍勋怀恨在心。

曹丕继位做了皇帝后,鲍勋比较愚直,多次直言上谏。新仇旧恨都涌上了心头,文帝后来就借故处死了鲍勋。当时许多官员都为鲍勋求情,文帝大怒,说:“你们谁要再敢给鲍勋求情,我挖个坑把你们这帮臭老鼠一起埋了,信吗?”

曹操的本家兄弟曹洪,算是曹丕的族叔,家里非常富有,但是为人很吝啬。文帝做太子的时候曾经向曹洪借一百匹绢,曹洪没借给他,曹丕怀恨在心。后来曹洪的宾客犯了法,文帝曹丕就借机整曹洪,把曹洪逮捕入狱,判处死刑。大臣们都为曹洪求情,说:“曹洪是先帝的弟弟,就是您的皇叔,而且是屡立战功的名将。”但是曹丕就是不肯赦免。

卞太后知道后,非常气愤地责问文帝:“当年在梁、沛之间大战,如果没有曹洪,你父亲武皇帝早就死了,我们怎么会有今天?”然后,她又对郭皇后说:“皇上今天要是处死了曹洪,我明天就让他废掉你这个皇后。”郭皇后一听吓坏了,心想: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凭什么废我呀?于是,她天天哭着为曹洪求情。曹丕架不住自己宠爱的皇后整天哭,这才免了曹洪一死,但仍坚持免去了曹洪的官职,削去了爵位和封地。

对于魏文帝曹丕,陈寿这样评价:“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文采风流,要是气度能再大一点,那么比起那些古代的贤明君主,也就差不多了,可惜就差了那么一点。

太后把自己吓死了

公元226年夏,文帝病重,这才立了甄夫人所生的曹叡为太子。甄夫人被逼自杀后,曹叡一直由郭皇后养育,他小心谨慎地侍奉郭皇后,很得郭皇后的喜爱。

有一天,文帝和曹叡父子二人射猎,见到一只母鹿带着一只小鹿。文帝亲手射死了母鹿,让曹叡射那只小鹿。曹叡一看,放下弓箭大哭,说:“陛下已然杀了母鹿,我实在是不忍心再杀它的孩子。”文帝听完,怦然心动,心想孩子亲妈是被自己逼死的,所以也黯然神伤。曹叡的话明显意有所指。

文帝立曹叡为太子后没几天,就驾崩了,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人受命辅政。曹叡就是历史上的魏明帝。

曹叡没当皇帝的时候,从不结交朝廷大臣,不过问政事,只是埋头读书。继位之后,大臣们都想见识一下他的风采,但是皇帝登基之后几天,只接见了侍中刘晔,跟刘晔谈了一整天,其他人都在外面侧耳倾听,但其实他们说什么,外面的人根本听不见。

等刘晔面圣完毕走出来,大伙就围上来问:“刘侍中,圣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刘晔说:“当今圣上的志向可以跟秦始皇、汉武帝相比,就是才智稍稍有点比不上,但也不失为明君圣主。”

曹叡当皇帝的时候已经二十出头,成年了,对于自己的身世,即便是从别人的口中他也有所耳闻,而且他妈死的时候他也十几岁了。当上皇帝之后,他经常询问自己生母甄氏的事情。皇太后郭氏这时候就非常害怕,虽然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把皇上养大的,但是毕竟人家亲妈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被迫自杀的这事皇上要知道了他能饶得了自己吗?没多久,郭太后就吓得郁郁而终。

爱建筑的皇帝

明帝曹叡年少登基,也算是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当时三国鼎立,诸葛亮时常北征,孙权在东线也老搞小动作,魏明帝虽然年轻,但是知人善任,所以在他主政的时候,魏国仍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蜀汉和东吴都没占到什么便宜,包括诸葛亮六出祁山,全部功败垂成。东吴在东线也没取得多大的战果双方的边界线一直很稳固。而且曹叡也算是文采风流的皇帝,虽然跟他的爷爷、父亲、叔叔没法比,不过在古代皇帝里面,也算不错的了。

但是,曹叡做了几年皇帝之后,就有点沾沾自喜,飘飘然了,喜欢上了大兴土木,兴建了许昌宫,修复了洛阳宫,建起了昭阳殿、太极殿,筑成了总章观等大的建筑。大兴土木就得不停地征调劳役,农桑之事几乎荒废,百姓负担沉重,怨声载道,使得魏国的国力大为受损。

辅政大臣司空陈群就上书给皇上,说:“古代大禹继承了唐尧、虞舜的基业,仍然居住低矮的宫室,身穿粗劣的衣服。如今战乱之后,人口很少,跟汉文帝、汉景帝的时候比起来都超不过当时的一个大郡加上边疆战事不断,将士劳苦疲累,如果出现水灾、旱灾,就会成为国家巨大的忧患。以前刘备从成都出发到白水,沿途大建居室馆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太祖爷知道他这是使民众疲惫。而今中原大用民力,也正是吴国、西蜀所希望的,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问题,请陛下认真考虑!”

明帝听完,说:“帝王之业和帝王宫殿应该并行建立,消灭敌人之后,只需罢兵防守,怎么可能再大兴劳役?这本来就是你的职责,就跟当年萧何修未央宫一样,你凭什么劝阻我修。”

陈群说:“从前高祖皇帝与项羽争天下,项羽被灭,宫室都被烧毁,所以萧何才修建武器库、粮库,这都是必需的,否则粮食就得放在露天发霉,武器生锈,然而高祖还责怪萧何修建得过于华丽。而今,吴、蜀两国还没有平定,实在不应该跟古代相提并论。一个人想满足私欲,就一定能找到借口,更何况是帝王,您金口玉言,没人敢违抗。陛下以前想要拆毁武器库,说是不可不拆,您就给拆了;以后您打算重新设置,您又说不可不设置,您就设置。这旧的一去新的一来,动辄都是钱。如果您一定要修建,我也就不说啥了,臣下说话也没用,也不是我能改变得了的。但是我希望您能够稍加留意历史的教训,如果您能回心转意,不失为高瞻远瞩、奋发有为的君主。”

陈群是先帝的托孤老臣,说得又在理,魏明帝才稍稍减轻了一点自己在工程方面的爱好程度。但是人的爱好是根本控制不住的,很快,他又心痒痒了,重新修建崇华殿,改名为九龙殿,并且开渠引水流过九龙殿前,用玉石砌成水井,用彩缎包裹井栏,水从玉雕的蟾蜍嘴里流出来,然后再从玉雕的神龙口中吐出。明帝又让博士马钧制作指南车和以水为动力旋转活动的百戏车。

马钧在中国的农具发展史上享有盛名,他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人用脚踏,把水从河里抽上来灌溉土地,如果土地涝了,有积水,还可以把地里的积水倒抽回河里去。可是,马钧此时也被迫制作一些专供帝王玩乐的东西。

大兴土木本来就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而且明帝性情严厉急躁,对那些监督修建宫殿而没能如期完工的人,他经常亲自召来责问,有的时候他们话还没出口,就被杀头了。许多大臣对此多有规劝,一开始还稍微有点儿作用,但到后来就一点儿用都没有了。

皇帝为士兵抢媳妇

除了喜好大建工程之外,明帝还有一个跟他父祖一样的爱好,就是好色,这也是历代君王的通病。明帝沉湎于宠妃美女之中,宫中女官的官位、俸禄比照文武百官设置,自贵人以下到担任宫廷洒扫的宫女有上千人。明帝还挑选出六个读书识字、可以信赖的女子担任女尚书,让她们审查不经尚书省直接上奏的朝廷奏章,并且授权她们处理。曹丕一再下诏不让后宫干预政事,到了明帝这儿倒好,六个女官帮他处理政事。这样一来,宫闱之内对国家事务的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朝堂。

对明帝的这些行为,大臣们多有规劝,高柔、杨阜、蒋济这些老臣更是多次加以制止。杨阜曾经上书,建议裁去不被皇帝宠幸的宫中女子:“你宫中弄那么多女子干吗,你都喜欢吗?你不喜欢的能不能给放了,让她们嫁到平民家,生儿育女,也能为国家增加人口。”

杨阜还招来御府的吏员,就是宫里的办事员,询问后宫人数,我得知道后宫有多少人,谁受宠谁不受宠,好建议皇帝裁谁不裁谁。但是吏员的组织纪律性很强,跟杨阜说:“这我可不能告诉你,这是宫中的秘密,不能泄露。”杨阜一听大怒,就打了这小子一百棍,数落他说:“国家对九卿没有秘密,反而对小吏有什么秘密吗?你保的哪门子密?”

蒋济这时也上书朝廷:“从前勾践鼓励生育,准备国家征用,燕昭王抚慰疾病贫苦的人民,打算报仇雪恨,所以能以弱小的燕国战胜强大的齐国,贫穷的越国消灭了强大的吴国。而今,吴、蜀两敌强盛陛下在位的时候如果不能剪除,必将被后代百世所谴责。所以凭着陛下圣明神武的韬略,应该舍弃那些可以缓办的事,一心一意讨伐敌人,我认为这没什么难办的。”

魏明帝知道这些人都说得在理,可就是不采纳。他居然还发布了一道诏令,命令搜检强取天下仕女,已经嫁给下级官吏和平民为妻的,一律改嫁给出征的兵士,允许她们的家人用相当数目的牛马牲畜赎回他还命人选拔其中美貌的女子送到皇宫,赤裸裸地强抢民女。很多正直的大臣都上书规劝,但是明帝不予理睬。这么一来,明帝又给自己搜罗到了很多美女。

飞上树的鸡露了馅

不过明帝虽然很好色,身边的皇后也换了好几位,但是这些人都没有给他生个儿子,所以他就收养了两个养子,一个叫曹芳,一个叫曹询。皇宫禁地没人知道这俩人的来历,有人说曹芳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明帝封曹芳为齐王、曹询为秦王。

公元238年,明帝病了,这时他身边的权臣是刘放和孙资。孙、刘俩人是曹操时候的旧人,历仕三朝,现在依然掌握机要,明帝每次出兵,中枢策划都是他俩,每逢国有大事,朝臣集会议事,也让他俩决断是非,择定而行。其他的诸侯大臣、公卿大臣很少有人能够参与机要。因此很多人对这哥儿俩愤愤不平。

明帝自知不治,就开始考虑后事。当时权力集中在孙、刘两个人手中,明帝担心对自己的接班人不利,就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想让他跟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都是曹氏宗室,而且是名将之后,而明帝年少的时候又跟燕王曹宇亲近友好,所以就想把后事嘱托给这些人。

刘放、孙资长久地掌管国家机要,夏侯献和曹肇心中早已愤愤不平。二人入宫接受遗诏时,恰巧殿上有一只鸡飞上了树,俩人对视了一眼,说:“飞上树的鸡,看它还能活几天。”实际上说的是孙、刘没想到隔墙有耳,这话让别人听到了,就告诉了孙、刘俩人。孙、刘怕有后患,就想进行离间,改变明帝的托孤人选。

明帝想任命的大将军曹宇,爵位是燕王,他性情恭顺温和,对于辅政的事不是很热心,所以坚决推辞。明帝把刘放、孙资叫来问:“燕王是不是不想干辅政的事?”刘放、孙资赶紧回答:“燕王自知不能承担重任,确实是百般推托。”明帝又问:“那谁可以担当重任?”当时只有曹爽一个人在明帝身边刘放、孙资就顺势推荐了曹爽,而且说应该召回司马懿参与辅政。

明帝就问曹爽:“卿家能承担这件大事吗?”曹爽也是个无能的公子哥,一听这话汗流满面,紧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刘放暗中踩曹爽的脚,在他耳边说:“赶紧说‘以死奉社稷’。”曹爽只好结结巴巴地说:“微臣愿以死奉社稷。”于是,明帝就听从了刘放、孙资的建议,打算任用曹爽、司马懿两个人为顾命大臣。

但没过多久,明帝又改变主意了,觉得还是应该用燕王曹宇,得有亲王辅政才合适,就下旨废止先前的任命。刘放、孙资一看急了,就又入宫去游说明帝。明帝这时已经病入膏肓,再加上一贯信任孙、刘,耳根子又软,就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刘放还不放心,就让皇上写下诏书。明帝表示累极了,写不了。刘放居然上了皇帝的床,把着明帝的手勉强写下了诏书,然后拿着诏书出宫大声宣读:“有诏,免去燕王曹宇官职,不得在宫中滞留。”曹宇一听就哭了,估计这时候他也后悔了。然后,明帝任命曹爽为将军,知道曹爽才能不足,又任命尚书孙礼担任大将军长史来辅佐曹爽,就是做大将军的秘书长。

不肯闭眼待托孤

这时候司马懿还在外地征战,明帝派人带手诏去召司马懿。一开始,燕王曹宇替明帝筹划,认为关中事关重大,应该让司马懿走小道回长安,而司马懿这时候已经开始往长安走了,途中接到了皇帝让自己速速赶回的诏书。司马懿非常怀疑: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朝廷连续发出了两道内容不同的诏书?莫非京中有变?于是他快马加鞭,急速入朝。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司马懿回到京师,入见明帝。明帝拉着司马懿的手说:“朕把后事就托付给卿家了,你要跟曹爽一起辅佐幼主。朕之所以强撑着不死,就是为了等待卿家,希望能与你相见,我就死而无憾了。”

说完,明帝召来齐王曹芳、秦王曹询拜见司马懿,然后指着齐王曹芳对司马懿说他就是接班人,并叫齐王曹芳上前抱住司马懿的脖颈,对曹芳说:“你以后要听他的话,他来辅佐你。”这一天,明帝立齐王为皇太子,然后就驾崩了。

对于魏明帝,史学家说他深沉刚毅,聪明敏捷,但是纵情任性。他能够鉴别官吏的能力,排除虚浮不实,每次发兵出征,讨论决定大事,谋臣将相全都佩服明帝的远大谋略。魏明帝的记忆力非常强,虽然只是左右卑微的小官,但是只要档案记载中有关的秉性行为、事迹经历,甚至家中父兄子弟的情况,一经过目就能永记不忘。这些有可能是史家的溢美之词,但是客观地说,魏明帝曹叡确实不是昏君,可惜后期沉湎美色,热衷大兴土木,消耗了国力,并且临死前在托孤问题上犹豫不决,用人不当,给国家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曹叡死后,身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又将上演什么样的故事?

高平陵之变

魏明帝曹叡中年病逝,传位给自己的干儿子曹芳,让宗室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按照明帝本来的意思,顾命大臣里面是没有司马懿的,但是在皇帝身边的亲近大臣的撺掇下,明帝更换了顾命人选,最终让司马懿参与辅政。这样一来,司马懿第二次担任了辅政大臣,而这就给曹魏政权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明帝死后,公元239年,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大赦天下,尊皇后为皇太后,给曹真的儿子曹爽和老臣司马懿加封侍中,授符节、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然后以遗诏的名义罢除各处修建的宫殿。其实,这都是历代的惯例,新皇帝登基都会把前任干的糊涂事废除,但是不能以新皇帝的名义废除。接着,辅政大臣们又会有哪些作为?

曹爽的“智囊团”

当时曹爽、司马懿各领兵三千轮流在宫内宿卫。曹爽因为司马懿年事已高,地位一向也很高,一直把司马懿当作父辈侍奉,只要有事,就去拜访咨询,不敢独断专行。司马懿对曹爽也比较客气,毕竟人家是宗室,曹真之子。所以在辅政初期,两个辅政大臣和衷共济,在政治上达成了一定的平衡。

但是曹爽掌握了权柄之后,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团体,主要包括李胜、邓飏、何晏、丁谧等人。

何晏是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魏晋名士。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当司空的时候娶了何晏的母亲,收养了何晏。何晏七岁就聪明过人,曹操特别喜欢他,就想认他做干儿子。

有一天,何晏在地上画了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什么意思,何晏说:“这就是我们何家的房子。”曹操一听这话就立刻把他送回了何家,敢情你在我这儿待着觉得是坐牢,太不识抬举了。

何晏长大后风流自赏,擦脸的白粉从来不离手,走路都要顾影自怜。他喜好老庄之学,崇尚虚无,经常跟人清谈玄理,说六经是糟粕。士大夫争相仿效他,一时之间形成了风气,这就是后来魏晋谈玄的滥觞。

丁谧也很有才华,但是他汲汲于富贵,趋炎附势,明帝的时候不受皇上待见,现在曹爽掌了权,因为跟曹爽关系好,马上被引荐高升,成为曹爽的心腹。

丁谧替曹爽出谋划策:“司马懿这家伙老奸巨猾,长了毛比猴精,褪了毛比人精,而且他资格老,跟你爸爸是一辈的。现在你跟司马懿俩人一起辅政,你们俩无法长久合作下去,牛马不同槽,你们吃不到一起去。你应该禀告皇帝发布诏书,改任司马懿为太傅,用虚名使他尊贵,给他来个明升暗降。这样的话不让他掌握实权,你就大权独揽了。”

曹爽也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自己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就听从了丁谧的建议,奏请皇上下旨,司马懿就成了太傅。曹爽的弟弟曹羲担任中领军,曹训担任武卫将军,曹彦担任散骑常侍、侍讲,其余的兄弟也都以列侯的身份侍从,出入宫廷禁地。这样一来,曹爽家族尊贵宠信,朝中没人能超过他们了。

台中三狗

曹爽架空了司马懿之后,表面上仍然对他恭敬有礼,但是各项决定很少再经过他的认可,国家大事也不再征求他的意见了。何晏、丁谧这些人就掌握了机要。何晏等人仗着曹爽的势力,迎合他们的人就升官,违抗他们的人就被罢斥。朝廷内外都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不敢违抗他们的意思。

有一个黄门侍郎曾对曹爽的兄弟曹羲说:“何晏外表文静而内心浮躁,巧取好利,不求务本。我恐怕他会诱惑你们兄弟,到时候仁人志士将会远离你们,朝政也就要荒废。”何晏听说后就对这位黄门侍郎心怀不满,找个细小的过错免去了他的官职。

担任大将军长史的孙礼耿直不阿,曹爽对他很不满,就让孙礼出京担任扬州刺史。你离我远点儿吧,别在我身边,我看着你不爽。

丁谧在尚书省经常弹劾官员,尚书省因而不能正常运作,整个组织程序都被打乱了。当时只有曹爽能够制约他,但是曹爽对他十分敬重,只要丁谧说的话曹爽无不听从。当时有民谣说:“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意思说尚书台有三只狗,丁谧、何晏和邓飏,这三只狗会咬人,而丁谧最为凶恶。丁谧当时的名声小于何晏,但是他要跟何晏争,事事都要拔尖。

邓飏更是个贪财好色的家伙,当时有人评论何晏和邓飏的时候说:“姓邓的走路的时候,脉搏不能控制肌肉,走起来歪歪斜斜,就跟没有手脚似的,这叫鬼躁。何晏看上去是魂不守舍,面无血色,像飘浮的烟一样绵软不振,面容像枯槁的木头,这叫鬼幽。”这二位的模样都不具有久远之福的征象,曹爽跟他们俩混,能混出什么好来?

同是兄弟,差别咋那么大

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邓飏和李胜为了让曹爽建立军功,建议征伐蜀汉。曹爽不听司马懿的劝阻,亲到长安。他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然后率领六七万大军入蜀去征讨。

但是关中和氐羌地方的运输不能应付行军所需,当地和军队都缺乏物资,而当时蜀汉领兵的大将费祎又先一步领兵据守山岭,使得曹爽无法前进。曹爽进退维谷,参军杨伟和夏侯玄都劝他撤军,但是邓飏力主继续进军,就跟参军杨伟在曹爽面前争执起来。

杨伟大怒,说:“邓飏、李胜会败坏国家大事,应该把他们斩首。”曹爽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他们是我的哥们儿,我最信任的人,怎么能杀呢?但是也无可奈何,只好撤军。可是他撤军的时候,蜀将费祎事先已经进兵拦住了魏军的后路。曹爽经过苦战,才得以撤离,魏军死伤甚多,关中地区的人力、物力大为虚耗。

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为了进一步掌握权力,曹爽听了何晏等人的计谋,把太后迁到了永宁宫,相当于把太后打进了冷宫。一时之间,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司马懿被架空之后,很多政事都不能参与,于是他干脆称病回避曹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曹爽就更加肆无忌惮,纵容自己的党羽亲信。

何晏等人分割洛阳和野王典农的数百顷桑田作为自己的产业,窃取官方财物,而且向其他州郡索取。官员都不敢违抗,一些不服从何晏淫威的大臣,都因为一些小事而被罢官。

曹爽的饮食、车马、衣服都跟皇帝类似,珍贵宝物累积了很多。他有很多妻妾,甚至私自带走先帝的七八个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他还擅取太乐的乐器,调武库禁兵给自己建造布置华丽的宫室。

曹爽的弟弟曹羲看到哥哥的言行甚为忧虑,认为哥哥这样长久的“践虐不臣”会给自己家招来灭族大祸,因此多次劝谏,但是曹爽不听。曹羲万般无奈就写下三篇文章陈述骄奢淫逸过度将会产生祸败的道理,言辞恳切,但是他不敢直接指责曹爽,就假装训诫自己的弟弟。曹爽当然知道曹羲其实是在告诫自己,心里就很不爽。曹羲一看曹爽对自己的劝告不予理睬,知道老哥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只好涕泣而去。

司马懿谈“忍”

曹爽兄弟几个经常出洛阳游玩。他们的同乡大司农桓范认为他们兄弟掌握朝政和禁军,就算是出去玩也不应该一起走,万一有人关闭城门反对他们,他们就不能回到洛阳控制大局了。但是曹爽认为不可能,“满朝文武谁能跟我们兄弟争”,哥几个照样经常出去玩。

当初,清河、平原二郡争夺地界,八年不能决断,冀州刺史孙礼请求观看官府收藏的魏明帝受封为平原王时候的地图,加以决断。曹爽偏向清河郡,就下文书说地图不能用。孙礼上书自我申辩,言辞比较强硬。曹爽看了孙礼的奏章大怒,加上本来就不喜欢孙礼,就弹劾他对朝廷心怀不满,判处了五年有期徒刑。

孙礼在家被禁锢了一年,很多大臣上表为他说好话,才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孙礼原来是将军府长史,后来外放扬州、冀州刺史,现在变成了城门校尉。后来南匈奴军队兵强马壮,势力强大,而新起的鲜卑族屡屡侵扰边境,朝廷任命孙礼做并州刺史,加授振武将军,让他持节行使护匈奴中郎将的职权。

孙礼临上任之前去见太傅司马懿,面露愤然之色,一言不发,心里想:你作为先皇顾命大臣,国家都到了这步田地,难道你不应该负责任吗?司马懿看孙礼满脸怒容,就跟孙礼说:“你得到了并州还觉得少吗?你有什么可怨恨的?你恨的理由是以前二郡争界的时候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处分吗?如今你将要远走,你为什么不高兴?你离开虎口,从此之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多好。”

孙礼说:“您说得轻巧。我虽然没什么德行,难道我会把官位和个人的恩怨情仇放在心上吗?本来我认为您有伊尹、吕尚之能,能够辅佐魏室,上报明帝重托,下建万代不灭的功勋;如今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天下动荡不安,您这么无动于衷,所以我不高兴。”说完,孙礼痛哭流涕。司马懿拍着他的肩膀劝道:“你要学会忍耐,忍常人所不能忍,以待时机。”

装病高手

当时司马懿已年近七旬,长期托病不朝。曹爽心中非常高兴:这老家伙不来上朝最好,死了拉倒,那天下大事不就都由我说了算了吗?但曹爽对司马懿还不完全放心:万一老家伙是装病怎么办?他在太祖武皇帝面前就装过两回病,这家伙是演艺圈出身,装病是他本行。曹爽就决定试探试探司马懿,看看他是真病假病。

恰巧曹爽的心腹李胜被派为荆州刺史,临走的时候要到司马懿家中去告别,曹爽就让他顺便看看司马懿怎么样了。李胜来到司马懿府上求见:“我要去上任了,想见见太傅。”司马懿一听,说:“让他到我卧室来,我病重,下不了床。”李胜就进了司马懿的卧室。

一进司马懿的卧室,李胜就看见司马懿瘫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司马懿都没力气用手接碗,只能由丫鬟扶着,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往下流,弄得胸前衣襟都是丫鬟就得赶紧给他擦。李胜看了,觉得司马懿够呛了,活不了多久了。

李胜跟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荆州刺史,特地来向太傅告辞。”司马懿这时候一个劲儿地捯气,说:“好,这太委屈你了。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备。你看我这么大岁数又病成这样,我只怕以后见不到你了。”李胜说:“太傅,您听错了,朝廷派我担任荆州刺史,我要去荆州,不是去并州。”司马懿说:“什么?我听不清楚,你再说一遍。”李胜就把嘴凑到司马懿耳朵边上,又大声说了一遍:“我要去荆州,不是去并州。”司马懿这才算搞清情况,说:“我老了,耳朵聋了,听不清你的话。你做荆州刺史,好,衣锦还乡,这太好了。”李胜告辞出来,把看到的情况跟曹爽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说:“司马公只是比死人多一口气而已,精神跟肉体都已经开始分离了,离死不远了,不足为虑。”

过了几天,曹爽又见着李胜,再次问:“那天你看见司马懿,他真那样?你没看错?”李胜这时候有点儿可怜司马懿,流着眼泪,说:“太傅的病体怕是不能再复原了,这实在令人悲伤。”曹爽确认后就再也不对司马懿加以戒备了。但与此同时,司马懿正跟儿子——时任中护军的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暗中准备发动政变呢。

病猫变猛虎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国小皇帝曹芳去祭扫高平陵明帝之墓,曹爽和他的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都随驾同行,这一下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抓住了机会。

司马懿从病床上一跃而起,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率兵占领武器库,并且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切断了洛阳和高平陵之间的通道。随后,司马懿让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务,占领曹爽的营地;让太仆王观代理中护军、中领军的职务,占领曹羲的营地。

司马懿接着向皇帝上表,揭露曹爽的罪行,说:“臣过去从辽东回来的时候,先帝诏令陛下和我到御床跟前,拉着我的手臂,深为后事忧虑。如今将军曹爽背弃先帝遗命,败坏、扰乱国家制度,把持禁卫部队胡作非为。曹爽还派宦官侦察陛下的情况,挑拨离间陛下和太后两宫的关系,伤害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这绝不是先帝诏令陛下和我到御床前谈话的本意。微臣虽然老朽不堪,但不能忘记先帝遗命。太尉蒋济这些人也都认为曹爽有篡夺君位之心,他们兄弟不宜掌管部队,担任皇家的侍卫。我已经把这些意见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令我按照奏章所言施行。因此微臣擅自做主,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兵权,让他们以侯爵身份退职归家,不得逗留,否则将以军法处置。”

司马懿给皇帝上的奏章先到了曹爽的手里。曹爽一看洛阳被司马懿占领了,而且人家要免他的官爵,心里一下子就没主意了,也不敢向皇上通报,只好把天子车驾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构筑防御工事,征发屯兵数千人,准备坚守。

司马懿看到皇帝在曹爽手中,就派人去劝降。被派去的人见到曹爽后,指着洛水发誓:“太傅只是免去你的官职,你仍然可以享受侯爵的待遇。”其实这时候,曹爽但凡有点水平,奋起反击,就能很容易掌控局势,并且他手里有皇帝,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劣马恋草料

当初,曹爽因为大司农桓范跟他是同乡,而且又比他年长,所以在九卿之中对桓范特别加以礼遇,但是关系也不是很亲近。司马懿起兵的时候,以太后的名义下令让桓范担任中领军,桓范打算接受任命可是桓范的儿子跟他说:“皇上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这样一来,桓范就准备离城而去。

桓范走到城门的时候一看城门关了,但守门的将领是自己过去提拔的官吏,他就把手中的诏书冲他一亮,说:“有诏书召我前往,你快开城门。”将领想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就大声呵斥:“你难道过去不是我手下的将领吗?你不是被我提拔起来的吗?你怎么能这样?快开城门!”将领没办法,只好把城门打开,放桓范出城。

出了城之后,桓范回头对将领说:“太傅司马懿意图谋反,你还是跟我走吧。”将领一听,敢情他不是奉圣旨出城,就开始追。桓范快马加鞭早跑远了,守城的将领追不上,只好回去报告。

司马懿得知后对太傅蒋济说:“曹爽的智囊去了,这对我们太危险了。”蒋济说:“您不用害怕,桓范是有智谋,但曹爽没水平,他就像劣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顾恋家室。他不会做长远打算,肯定不会采纳桓范的计谋。”

桓范到了曹爽的营地,就劝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他说:“咱们手里有皇上,这是最大的筹码。首都不算什么,皇上在哪儿哪儿就是首都。只要咱们召集人马,就可以把首都夺回来。”但是曹爽思来想去,犹豫不决。

桓范就跟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没有第二条路,只能这么办。真不知道你这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今天的形势下,像你们这样门第的人还想过贫贱平安的日子吗?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都尚且希望他存活,现在你们跟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可是曹爽的兄弟们也都默然不语。

桓范就又跟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靠近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以随意召唤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你们不过就是忧虑粮食问题,但我是大司农,印信在我身上,我可以签发征调。”可曹爽及其兄弟还是默然不动,从初更一直坐到五更。

最后,曹爽把刀往地上一扔,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干脆投降算了。”桓范失声痛哭,大骂道:“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怎么生下了你们这群猪狗般的后代?没想到,我今天受你们连累,要被灭族了。我真后悔,我干吗出来投奔你们?!”

于是,曹爽向皇上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让皇上下诏书免除自己的官职,并侍奉皇帝回宫,等于他带着皇帝乖乖地回到了司马懿的地盘上。

刀俎上的日子不好过

曹爽兄弟被免职之后,以侯爵的身份回到了府邸。司马懿在曹爽府邸的四角筑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

有一次,曹爽夹着弹弓到后花园打鸟,楼上的人就大声叫喊:“故大将军向东南去了!”曹爽愁闷不已,不知如何是好。曹爽的兄弟们也很不安心,觉得自己跟囚犯一样,于是声称食物不足,要司马懿送食物来。司马懿果然送来了食物,这一下曹爽兄弟又高兴了,认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

但是不久,跟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小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下供称曹爽、何晏等人意图谋反,于是曹爽兄弟跟亲信党羽全部被捕,随后被诛灭了三族。因为曹爽的父亲曹真是文帝、明帝时代的名臣,功勋卓著,所以封曹真的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作为曹真的后嗣,但是曹爽这一支是完蛋了。

当初曹爽出城的时候,司马鲁芝留在府中,后来听说发生了变乱,就率领军营骑兵砍开城门,出城去投奔了曹爽。后来曹爽将要出门交出官印的时候,主簿杨综也劝阻曹爽:“您挟天子,握重权,交出官印是要被诛杀于东市吗?”如今曹爽被灭,有关部门就奏告要逮捕鲁芝和杨综。司马懿说:“他们也是各为其主,饶恕他们吧,只办首恶,胁从不究。”不久,鲁芝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杨综被任命为尚书郎,二人从此死心塌地保着司马懿。

司马懿的这次政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通过这次政变,司马懿铲除了曹爽及其党羽,消灭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这样一来,魏国曹氏宗室的力量日渐薄弱,而司马氏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为司马氏篡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