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报答先帝刘备厚恩,六出岐山,数次北伐,可惜最后功败垂成,自己也殒命五丈原。诸葛亮身死兵败,使得与他为敌的魏国名臣司马懿的名望和势力大增。
魏明帝曹叡驾崩之后,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同为托孤重臣,辅佐幼主。曹爽起初架空司马懿,独揽大权,但不久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司马家族就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
与此同时,东吴内部围绕太子之位也发生了严重的权力争夺。有谁卷入了这场争夺战?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
都是喝酒惹的祸
吴王孙权勇武过人,苏轼所写“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都是他,可以说孙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人物,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毋庸置疑。孙权在位时,不仅能够保境安民,还能广纳忠言。
孙权平时喜欢喝点小酒,当了吴王之后,酒瘾更大了,经常大摆酒宴,招待群臣。每当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孙权往往亲自起身给大臣们敬酒。
按说大王亲自来敬酒,谁敢不喝,可是有一次,吴王孙权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给他敬酒时,虞翻却不识抬举,假装喝醉了,砰的一声趴地上了,拒绝了吴王的敬酒。孙权一看,这哥们儿喝大了,算了,那就饶了他吧,别让他喝了。
可是孙权刚回到座位上坐下,就看见虞翻一个骨碌从地上爬起来也坐下了。“虞翻,你说你要装就装到底,领导让你喝酒你假装喝醉躲过去就完了,你却不装到底,你这官还想不想当了?”孙权越想越生气。
孙权当时也喝大了,“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拔出利剑就要把虞翻杀了。在座的大臣们吓得面如死灰,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劝架。
只有财政部长刘基上前抱住孙权,对孙权说:“大王您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虞翻是有罪,但是罪不至死。大王您平日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士才闻风而至,我江东才能国泰民安。现在您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抛弃自己的好名声,您觉得这么做值得吗?”
孙权听完,还是很生气,说:“曹操能杀孔融,我为什么不能杀虞翻呢?”
刘基说:“曹操是贼呀,咱们天天骂他曹贼,您怎么能跟他比?曹操妄杀贤人,所以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您施行仁义,堪比尧舜这样的贤君啊!”
孙权听完刘基这番话,怒气才慢慢消退,收起宝剑,回到座位上坐下。虞翻因此才逃过一死。
酒醒之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天开始,如果我又喝高了,告诉你们要杀谁,你们可千万别去杀,等我酒醒了,你们再问。如果我酒醒了之后还说要杀,再杀不迟。”
还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酩酊大醉之际,他命人拿水泼席上的大臣,结果宴席立马变成了泼水节。孙权还跟大臣们说:“今天不醉不归,都得给我喝趴下。”
老臣张昭特别不高兴,板着脸一言不发地离开了酒席,走到外面坐到自己的车里,心想:我不能喝大了,我是三朝老臣,得给臣民们做榜样。
孙权一看张昭不见了,就派人把他叫了回来,问他:“今天只不过是咱们君臣一起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何生气呀?”张昭说:“过去纣王酒池肉林,也是饮酒取乐,也不认为是坏事。”
孙权听完这话,脸上马上露出了惭愧之色,立刻宣布散席,今天不喝了,就到此为止了。
可见,孙权还是比较善于纳谏的,能够听进臣子的意见。总体来说,前期孙权君臣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很少发生因为得罪皇帝而被满门抄斩的事情。
在外交上犯“二”
公元229年,孙权趁着魏明帝曹叡年纪幼小,加上吴国跟蜀汉的关系也比较友好,便正式称帝了。之前曹操和刘备都称帝,只有他称王,现在他也正式称帝了,改元黄龙,即历史上著名的吴大帝。
孙权称帝之后,一方面极力跟蜀汉修好,共抗曹魏,另一方面积极向外开拓疆土,称帝的第二年就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到达了今天的台湾岛,揭开了大陆跟台湾来往的历史序幕。
此外,孙权还加强了对交州的统治,也就是今天的广西、广东两省和越南北部,并且派人跟交州南部的扶南国(今柬埔寨)、林邑国(今越南南部)建立起了友好关系。他还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跟印度也建立了外交关系。
除了在东南沿海开疆拓土、开展外交,孙权还曾经联络辽东,只不过这次让人给摆了一道。
辽东自汉末即属于公孙家族的势力范围,且公孙家族没有臣服于三国当中的任何一国。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为了对抗魏国,特意派遣使臣渡海到江东向孙权称臣。
从地理位置上看,公孙渊只能联络江东,无法联络西蜀,因为要到西蜀必须要经过魏国的占领区,他过不去,只能从海上联络江东。虽然此时孙权还未正式称帝,但是大臣们都开始劝进了。
公孙渊派遣使臣向孙权称臣,这让孙权特别高兴,打算遣使封公孙渊为燕王,再派将领率兵一万同去。
文武大臣们纷纷劝阻道:“公孙渊不可信,他先是归附了魏国,后来又叛变了。在魏国的压力下想利用咱们江东来对抗魏国,这绝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主意,又向魏表忠心,那我们的使者就回不来了,这不是让天下人取笑吗?”
孙权执意不听大臣们的劝告,派了使者到公孙渊那儿,果然上了公孙渊的当。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又归降了曹魏一方,等于是拿孙权使者的脑袋做见面礼了。
孙权知道后大怒,说:“朕活了六十岁,还没被人这么耍过,我一定要手刃这个小人,以解我心头之恨。”于是孙权整顿军队,就要渡海去辽东攻打公孙渊。大家一看,这事太“二”了,打魏国都打不赢,何况劳师袭远走海路打公孙渊?在众人的苦苦劝说之下,孙权才最终没有发动这次必败无疑的战争。
俩老儿斗气似小伙
老臣张昭看见孙权这么刚愎自用,一气之下装病在家不上朝了。孙权的哥哥孙策临死的时候告诉过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也是托孤重臣,他消极怠工不上朝可是件大事。
不过,孙权也在气头上,你老小子跟我来这套,跟我赌气不上朝是吧?你不是不上朝吗?那你甭出门了。孙权就对手下人说:“来,给我找一辆工程车来,把张昭家的门堵上。”孙权就用土把张昭家的门堵上了。孙权也快六十的人了,这么做可真够“二”的,还跟小伙子一样意气用事。
张昭也七老八十了,更绝更干脆,你不是把我家门给堵了吗?得,我这辈子就不出门了。于是张昭让家人拿土从里边也堵上,等于里外都堵上了,把这门给封上了。
这对君臣斗气的方式非常有意思。孙权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嘲笑过张昭,说:“当年赤壁之战,要是听您老人家的话降曹了,那我现在没准儿就变成要饭的了。”当时张昭羞得满脸通红。
上了公孙渊的当之后,孙权心里就有点后悔之前那么对待张昭了。有一次,孙权出宫经过张昭的家门,原先那些土早就扒了,又可以进进出出了。孙权就派人进去传旨,让张昭出来接驾。张昭告诉传旨的人:“我快不行了,起不来床,我出不了门。”
传旨的人回来汇报说张昭病重,不能见驾。孙权说:“好,那放把火把他家的门给我烧了。”手下人就开始放火。
孙权本想吓唬一下张昭,没想到张昭就是不出来,你烧吧,有本事你把我一块烧死。孙权一看,总不能真把他烧死吧,只好让人把火灭掉。
这边,张昭的几个儿子一看慌了。“老爹,皇上都亲自来了,您可不能这么倔,咱们得赶紧接皇上去。您这么做是要灭族啊。”他们一边说一边扶着张昭下了床。
孙权用自己的车把张昭接回皇宫,然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做自我检讨。张昭这才原谅了孙权,又开始上朝议政。从这件事情来看,孙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仁君。
短命的谦和太子
不过,孙权晚年施行的一些政策却给吴国日后的动乱埋下了隐患。孙权在三国君主中寿命最长,人老了,难免思想上有点守旧,容易犯糊涂。自古都是这样,孙权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
孙权为了监视文武大臣,专门设置了校事和察战两个官职。孙权重用这些校事、察战官,很多大臣遭到陷害。不过,他最大的问题是在立太子的举措上,最终导致了吴国后来的内乱。
孙权称帝之前,就已经策立长子孙登为王太子。孙登的生母地位微贱,因此徐夫人以养母的身份抚养他。后来徐夫人被废,流放吴郡,步夫人最为受宠。
凡是步夫人赏赐的东西,孙登只是简单地拜谢、接受,而徐夫人送给他衣服,他都要先沐浴才穿上,表示养母对自己恩深义重。
孙权一生宠爱过很多女人,但却迟迟没有立下王后。孙登希望能够立徐夫人为王后,群臣也建议立徐夫人,但是孙权想立步夫人。由于意见不一致,孙权始终没有确立正式的王后。
孙权对太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孙权就为孙登聘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而且希望孙登熟读汉家典籍,知晓汉代的历史。孙权认为张昭对历史颇有造诣,多次请求他好好教导王太子。
孙登也非常不错,接待属官的时候,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份高贵要求下属奉行严格的尊卑礼节,反而以平民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他经常跟诸葛恪、张休等人一同坐车,甚至睡在一起。
孙权称帝之后,立孙登为皇太子,封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政都尉、陈表为议政都尉。这样一来,太子门下可谓人才济济、名士盈门。
孙权称帝的同一年,吴国迁都建业,就是今天的南京,留下太子孙登、诸皇子及尚书九官,并征召名将陆逊辅助孙登镇守武昌。孙登处理事情谨慎得体,陆逊也特别欣赏他。
公元232年,孙权称帝之后的第三年,他的二儿子病死了,他特别难过,茶饭不思。孙登闻讯立刻从武昌赶到建业劝孙权不要过分悲伤:“二弟死了我也很难过,但是人死不能复生,父皇应该以社稷大业为重。”此后,孙权也就慢慢开始增加了饮食。孙权想送孙登回武昌,但孙登执意要留在父亲身边侍奉,就留在了建业。
东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权出征攻打魏国的合肥新城,命令孙登留守,管理后方事务。当时农作物收成不好,盗贼滋生,孙登制定法令对付盗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根据史书记载,孙登的三弟孙和及其母王夫人受宠于孙权,孙登就跟孙和非常亲近,像对待兄长一样敬奉孙和,时常表现出要让位给孙和的意思。可惜,这位谦和忍让的太子在东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就逝世了,卒年三十三岁。
临终时,孙登上书孙权,提出几项富国安邦的建议,并且推荐了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等臣子,希望孙权能多亲近他们,以使吴国昌盛。
孙权得到太子去世的消息之后才看到了太子的遗表,因而更加悲痛,只要有人一提起自己的大儿子就会伤心流泪。由于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去世,孙权就立了三儿子孙和为皇太子。没想到孙和当上太子之后,围绕东吴的太子之位便上演了一场血腥的争夺战。
孩子多了容易出事
孙和跟他哥哥孙登一样,处事也比较沉稳老练。孙权让他考查朝臣,他都能听取大家的意见,比较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大臣。《三国志》记载,孙和“访谘朝臣,考绩行能,以知优劣,各有条贯”。朝臣之间有了矛盾,他也能从中调处。
当时东宫有侍从嗜好赌博,孙和觉得成天沉迷于这种游戏没什么好处,就告诫东宫侍从,“宜讲修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三国志·吴书·孙和传》)。同时,他还让人写了一篇文章说“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讲明赌博对人的恶劣影响。从此,东宫的风气为之一新,再也没有人游手好闲了。
按说,孙权的第二任太子也是不错的,但是孙权媳妇多,孩子也多,孩子一多就容易出事。今天的电视栏目《法制进行时》《大家说法》等就经常讲兄弟几个为了抢房产对簿公堂之类的事。百姓家的孩子为房产还闹得四邻皆知,那帝王家为了争权,还不得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以后,又封另一个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受到特别的宠爱,待遇上跟太子孙和没有差别——同住一宫,礼仪、俸禄也完全一样。群臣对此议论纷纷:太子是未来的君王,番王只是臣僚应该有所区别。
孙权听后,就让他们哥儿俩分宫居住,僚属也加以区别。这样一来,兄弟之间在感情上就产生了裂痕。孙霸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一心结交天下名士。这样一来,吴国从侍从、宾客到朝臣就形成了对立的两派——太子孙和一派和鲁王孙霸一派,双方互相敌对。
孙权听说朝中的大臣也分成了两派之后,就告诫两个儿子要专心读书,不要跟宾客往来,意思是谁也别搞小集体了。
但是,孙权并没有给出稳固太子之位的具体措施。在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争宠的时候,孙权的长女孙鲁班也参与进来。由于她嫁给了左护军全琮,所以被称为全公主。
全公主孙鲁班跟太子孙和的生母王夫人不和。孙权立了孙和做太子,就想立王夫人为皇后,全公主百般阻挠。后来全公主又怕太子继位之后怨恨自己,心中感到不安,就多次在孙权面前诽谤太子。
有一次,孙权病重在床,就让太子去祭祀孙策的庙宇。太子妃的叔叔张休正好住在孙策的祭庙附近,他就请太子顺便来家坐坐。本来也不算什么事,全公主却派人监视,并且报告孙权,说太子不在庙中,只去太子妃家商议事情,而且说王夫人看到陛下病重卧床,面有喜色。
孙权听后,勃然大怒,王夫人因为这件事被吓得抑郁而终。这样一来,孙权对太子的宠爱渐渐开始变淡了。
看到孙权对太子的宠爱减少,鲁王的党羽们就在孙权面前趁机诬陷诽谤太子。这帮人本来就擅长造谣诽谤,受到他们的蛊惑,孙权虽然还没老糊涂,却也开始对太子产生了怀疑。
陆逊上书规劝,说太子是正统储君,应该有稳定的地位,而鲁王是吴国之臣,对他的宠爱和给他的俸禄不能那么高,各位皇子只有彼此各得其所,上下才能相安。陆逊连续上书三四次,言辞恳切,还打算去京师当面向孙权陈述嫡庶大义。
大臣顾谭是陆逊的外甥,当年的东宫四友之一,也给孙权上书说:“无论是一国还是一家,都要有明确的嫡庶区别,使尊卑之礼各不相同,只有这样,骨肉亲情才能保全,夺嫡的邪念才能断绝。淮南王身为孝文帝的亲弟弟,没能终身享受他的封邑,就是因为势力太重的缘故。长沙王吴芮能保全子孙,是因为他势力轻微,不足以构成威胁。汉文帝的慎夫人与皇后并坐,袁盎让慎夫人座位后退,文帝面有怒色。等到袁盎谈论上下尊卑大义,陈说戚夫人被砍成人彘的警戒,文帝已然面有喜色,慎夫人也醒悟了。”
太子的老师吾粲也多次请求派鲁王出镇夏口,并且驱逐鲁王身边的小人,不让他们留在京师。他还多次向陆逊通报消息。鲁王知道后,就和他的党羽一起诬陷吾粲。孙权大怒,将吾粲下狱处死。孙权还多次派遣太监去责问陆逊。陆逊乃国之重臣,原来那么受信任,现在却被主上责问,渐渐抑郁成疾,最后愤懑而死。
当时除了陆逊、顾谭、吾粲这些人,骠骑将军朱据、大将军诸葛恪、会稽太守滕胤,还有尚书丁密都支持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中书令孙弘支持鲁王。两派在朝廷之上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争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除了孙和、孙霸,孙权还特别喜欢儿子孙亮。孙亮的生母潘夫人很受孙权的宠爱。
全公主孙鲁班既然跟太子孙和有了矛盾,就想早点结交孙亮。她经常称赞孙亮,还把丈夫侄子的女儿、自己的侄孙女嫁给孙亮为妻。
鲁王孙霸也渐渐引起了孙权的反感,因为他和孙和斗得实在是太欢了,在孙权看来都不是好鸟,尤其是他结交朋党、陷害兄长的事,逐渐让孙权知道了。
孙权曾经跟吴国宗室孙峻说:“子弟之间不和睦,臣下就会分党分派,这样就会出现像袁绍兄弟那样的失败,被天下人耻笑。假如只立一人,怎能不乱?”
由于全公主的诬陷和鲁王一党的不停进攻,孙权终于幽禁了太子孙和。
骠骑将军朱据进谏,说太子是国家根基,平素性情仁和、孝敬父母,天下人都很爱戴他。但是,孙权不听。朱据就跟尚书仆射屈晃带领文武百官用泥涂抹自己的头,自行绑缚,连日到宫门外跪求孙权放了孙和。孙权一看,十分厌恶,斥责说:“你们想要挟君主吗?”
大臣陈正、陈象、朱据、屈晃等纷纷进谏。孙权勃然大怒,下旨诛杀了陈正、陈象及其家族,把朱据、屈晃各责打一百杖,朱据降为新都郡丞,屈晃随后也被罢官谪居乡里。官员中由于劝谏孙权停止废太子而被诛杀、流放的有好几十个人。孙权把太子孙和贬为庶民,迁居外地,接着又赐鲁王孙霸自杀。孙霸机关算尽,虽然让兄长丢了储君之位,但是自己也没落个好下场,跟哥哥两败俱伤。孙权还诛杀孙霸一党,把他们的尸体抛入长江。到此,东吴的储位之争才算是真正落幕了。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十一月,吴王孙权立孙亮为太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得了利的孙亮能够顺利地成为吴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