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首辅灭族

作品: 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作者:袁腾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7-21 16:5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东吴大帝孙权一世英雄,处理国事头头是道,但是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却犯了糊涂。本来太子孙登去世之后立的第二任太子孙和也还不错,日后也有望成为一个有为之君。可是孙权的长女全公主孙鲁班反对孙和,孙权的另一个儿子鲁王孙霸也一直觊觎太子之位,不断地诋毁孙和,最后孙和被幽禁,鲁王及其党羽也被孙权诛杀。孙权的小儿子孙亮成为东吴第三任太子。

此时孙权已经年近七旬,当年跟自己争夺天下的曹操、刘备都死了几十年了,曹家的接班人都换到第四代了,但是孙权却还活着。当然这个时候他也已经病重,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立了孙亮做太子之后就把太子的母亲潘夫人立为皇后。孙权接下来就该考虑托孤的事了。那么在孙权的心中,谁才是最值得信任的托孤大臣呢?

孙权苦觅托孤人

公元251年冬天,孙权去南郊祭祀,回来之后就中风了。他想把孙和召回来,但是全公主孙鲁班和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坚决反对。他们说:“您把孙和召回来,置孙亮于何地啊,不又该引起二宫之争了吗?”

最后,孙权只好勉从众议,没有把孙和召回来。可是眼瞅着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太子孙亮年幼,孙权为一时之间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国事的人而着急。

朝中跟孙权一辈的大臣俱已凋零,谁也没能活过他。当初孙权是三国里最年轻的君主,曹操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应该跟曹丕的岁数差不多。

侍中孙峻向孙权推荐大将军诸葛恪,认为他可以承担大事。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亲侄子,从小很有才华,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

诸葛恪小时候就非常机智。他老爸诸葛瑾的脸很长,说难听点就是驴脸。有一天孙权召集大臣,让人牵来一头驴,并在驴脸上挂上一个标签,写着“诸葛子瑜”(子瑜是诸葛瑾的字),故意戏弄诸葛谨群臣看了,一个个乐得前仰后合。

诸葛恪看到老爸没面子,就跪下来请求赐给他一支笔,他要多写两个字。孙权一听,说:“行,你写吧。”诸葛恪拿起笔来就在“诸葛子瑜”后面添了“之驴”两个字。这回笑声更大了,孙权也很高兴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孙权曾经评价诸葛恪“蓝田生玉”,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诸葛恪入宫之后即被拜为骑都尉,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义,成为太子的宾友。后来诸葛恪又任左辅都尉,成为太子四友之一。

有一次,孙权和诸葛恪聊天,问他:“你父亲和你叔叔谁更优秀?”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名相,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智慧的化身,大家一说诸葛亮,都佩服得不得了。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永远被笼罩在诸葛亮的光环之下。诸葛恪丝毫没有犹豫,应声回答:“我父亲更优秀。”孙权就问:“为什么呀?你父亲可没有你叔叔的名气大。”

诸葛恪说:“我父亲知道应该辅佐谁,而我叔叔不知道。我父亲辅佐您,您是名主;我叔叔辅佐刘备,刘备比不上您。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我叔叔不懂这个道理,当然是我父亲优秀。”

孙权听完哈哈大笑,非常高兴。

一次宴会上,孙权让诸葛恪给大家斟酒。斟到张昭面前的时候,张昭的岁数也很大了,而且他可能也不爱喝酒,这时又有点喝高了,就坚决不肯再喝。

张昭对诸葛恪说:“你这么劝酒,恐怕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礼节。”张昭在吴国地位尊贵,他要说不喝谁也没辙,连孙权劝他喝酒他都敢回自己车上坐着,坚决不喝,别人更不能拿他怎么办。

孙权对诸葛恪说:“这就看你的本事了,你能不能让张老爷子理屈词穷喝下这杯酒?”

诸葛恪微微一笑,对张昭说:“当年太公姜子牙九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告老退休,依然高举白旄指挥部队作战。如今也不用您打仗,也不用您出谋划策,一到聚会饮宴的时候就把您请来坐上座,这还不算尊敬您吗?”张昭一听无话可说,只好一扬脖把酒喝了。诸葛恪的机智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蜀汉有使者到来,吴国群臣集会。孙权对蜀汉的使者说:“朕的爱卿诸葛恪特别喜欢骑马,你回去之后告诉诸葛丞相给他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

诸葛恪一听,当即跪在孙权面前拜谢。孙权感到很奇怪,说:“马还没送来,你干吗现在就谢我,万一人家不给怎么办?”诸葛恪说:“不可能,蜀国就像陛下您在外边的马厩,如今您有了旨意,这好马一定会送到,所以我提前拜谢了。”

诸葛恪曾经多次请求到丹阳做官,他认为丹阳山势险峻,民风彪悍。以前虽然在那儿征过兵,但征的都是边远县的平民,很少深入腹地,现在他想到当地做官让山民出山。他向孙权保证三年可以征得士兵四万人。

朝中官员议论纷纷,认为丹阳地势险要,那里的百姓自制兵器、热衷习武,出山就是强盗。朝廷如果出兵征讨,他们就躲回山中,不见踪影。丹阳自汉朝以来就无法管制,所以众人认为此事行不通。

连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都认为让山越人出山不会成功,但是诸葛恪坚称这次去必能成功。孙权就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诸葛恪到任之后,坚壁清野,围而不攻,成功地逼迫山越人向朝廷投降。

陆逊去世之后,孙权升诸葛恪为大将军,驻守武昌,并接替陆逊领荆州。可以说诸葛恪是相当有才能的,并且在吴国境内人气很高,深孚众望。

托孤重臣人气爆棚

孙权的病一日比一日重,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他就想赶快找个辅政大臣。孙权认为诸葛恪才能虽高,却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孙峻就跟孙权说当今朝廷大臣没有人能赶得上诸葛恪,于是孙权召诸葛恪到建业来。

诸葛恪临行之时,大臣吕岱告诫他说:“现在世事艰难,希望你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先想十次再做。”诸葛恪大惑不解道:“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圣人还嫌多,说只要想两次就够了。您要我想十次,您的意思是说我智商低吧?”吕岱不语。

诸葛恪一到首都建业,就到孙权的寝宫去参拜,在床前接受了诏命,以大将军的身份兼任太子太傅。孙弘兼任少傅。然后孙权诏命有司,以后国中一切事务均听命于诸葛恪。诸葛恪手握生杀大权,可以先斩后奏。孙权还为他专门制定了群官和各部拜见的礼仪,各自规格不同,以后见大将军如同皇上亲临。

这样一来,诸葛恪就当上了辅政大臣。但是,辅政大臣的身份刚一确定,吴国的潘皇后就开始闹事了。潘皇后是太子之母,出身本来也不是很高,而且也没怎么受过教育,性情刚戾。

孙权生病,潘皇后不好好地伺候孙权,反而向孙弘询问西汉吕后行使皇帝权力的事,摆明了就是想学吕后专权。这让孙权非常反感。可是没等孙权动手处置她,她就摊上大事了。

潘皇后对下人也不好,经常颐指气使,动辄打骂。太监、宫女们的日子很不好过。时间一长,下人们不堪她的虐待,便趁她熟睡之机把她活活勒死了。

孙权此时已经病入膏肓,可能也来不及处理皇后被谋杀这件事。皇后被勒死后不久,孙权也病危了。临终前,孙权召集诸葛恪、孙弘、滕胤以及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嘱托后事,然后就去世了。

孙权委任的几个辅政大臣中,孙弘平素与诸葛恪不和。孙弘也是宗室。现在诸葛恪变成了首辅大臣,他害怕被诸葛恪整治,就想封锁消息,秘不发丧,然后假造诏令,杀掉诸葛恪。

孙峻把这些事报告给了诸葛恪,于是诸葛恪假装请孙弘前来议事,当场将他斩杀。然后,诸葛恪给孙权举行了葬礼,上谥号为大皇帝,人们就称孙权为吴大帝。太子孙亮继位,大赦天下,改年号建兴。朝廷任命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吕岱为大司马。

诸葛恪为了收揽民心,下令罢免了充当朝廷耳目的官差,免除拖欠的租赋、债务和关税,广施恩泽于百姓。老百姓都非常高兴,新领导上来推行的全是惠民政策。

诸葛恪每次出家门,百姓们都站在道路两边,伸着脖子想一睹诸葛恪的风采。结果一看,他的脸比他爸的还长。

从人气天王到过街老鼠

孙权在位时,曾经下令修建濡须坞,又在濡须水上筑堤以阻曹军。孙权病故后,魏国大将军司马师趁机攻吴,被诸葛恪击败。

如此一来,诸葛恪的名望更高,朝廷晋封他为阳都侯,兼领荆州、扬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打败了魏国使诸葛恪的人气达到了顶峰,在吴国的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这次打败魏国之后,诸葛恪却产生了轻敌之心,认为魏国不过如此,就想再度出兵,乘胜进攻魏国。

东吴的大臣们认为频繁出兵,军队会疲惫不堪,异口同声地劝谏诸葛恪,可诸葛恪不听。有人坚持在诸葛恪面前诤谏,诸葛恪火了,就命人把他架了出去。

同为辅臣、和诸葛恪是儿女亲家的滕胤对诸葛恪说:“您像伊尹、霍光那样接受重任辅佐君王,在内安定朝廷,出外扫平敌人,名声震慑海内,黎民百姓希望蒙受您的恩德休养生息。如今繁重劳役之后您又要兴兵出征,人民疲累不堪,敌人也有了防备。如果城池不能攻破,掠夺的地盘也没有收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会招致后患。不如先按兵不动,休养军队,然后伺察敌人的漏洞,再发兵行动。兴兵打仗是件大事,只有依靠众人才能成功,众人如果不愿意打仗,您独自一人能安然处之吗?”

诸葛恪说:“滕公此言差矣!众人说不愿意出兵,可是他们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你说多年以后出兵,那要到什么时候?众人只是心怀苟且偷安的思想,咱俩是亲家,你要都认为他们想得对,那我还有什么指望?现在魏主曹芳昏庸无能,政权落入司马家,魏国上下人人自危,民心涣散。如今我凭借国家资财,依仗上次战争胜利的威势,定将无往而不胜。滕公不必多言。”

公元253年春天,诸葛恪征发二十万东吴大军进犯魏国。将领中有人对诸葛恪说:“如今率兵深入敌境,敌国百姓在我军到达之前就已逃散,恐怕我们的兵士费尽辛劳而功效甚少。不如仅围困新城,新城被困,必然会有救兵来,等救兵一到再与他们交战,就可以大获全胜。”

这种围点打援的打法,兵法上称作必胜之道。诸葛恪采纳了这个计策,撤回军队围困新城。魏国守将张特死守新城等待援兵。

诸葛恪围攻甚急,张特眼看守不住了,援兵又迟迟不到,就给诸葛恪写信说:“魏国国法规定守将坚守城池,如果能守满一百天,就算投降也不会祸及家人。您现在已经围城九十多天了,只要再等几天满百日后我就开城投降。为表诚意,我先把我的官印给您送来。”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缓兵之计,但诸葛恪这个时候骄傲自大,信以为真,就停止了攻城。张特一看吴军停止攻城,趁机修补加固城墙,然后对吴军大声喊:“我发誓战斗到死。”诸葛恪大怒,挥师猛攻,但却无法攻破城池。

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吴国士卒疲惫不堪,又喝了不干净的水,水里面各种毒素超标,造成腹泻、浮肿病流行。生病者过半,死伤之人遍地都是。各兵营的官吏每天都向诸葛恪报告生病的人数,诸葛恪却认为他们是谎报,想早日班师,就说:“谁要再报士卒生病了,我就杀掉谁。”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跟大将军说了。

诸葛恪攻城没有良策,又耻于攻城不下,心情十分焦躁。将军朱异在进攻的策略上跟诸葛恪发生了抵触,诸葛恪立刻夺去了他的兵权,驱逐他回建业。都尉蔡林多次提出计策,诸葛恪都不采纳,蔡林只好骑马逃走,投奔了魏国。魏国将领得知吴国兵疲将累,便立刻发出救兵。

到了这一年的七月,诸葛恪只得率军退去。受伤生病的士卒流落于道路,艰难地互相搀扶行走,有的倒在沟壑中,有的被俘获,全军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

这一次不但出师不利,而且劳民伤财,但是诸葛恪不知反省,仍然安然自若。他没有立即回朝,而是在外地小住了一个月,还计划在浔阳地区开发田地。朝廷召他回去的诏书接连不断,他才慢腾腾地返回。

新城之战后,诸葛恪在群臣、百姓当中迅速失去了威望,人们对他的怨言也越来越多。当年的人气天王这时已经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诸葛恪在吴国的处境就连魏国都知道了,魏国汝南太守邓艾对司马师说:“孙权已死,大臣们还没有顺从新朝廷,凡吴国名宗大族都有自己的部曲,足以违抗朝廷命令。诸葛恪新近才执掌国政,既无政绩,又不抚恤臣民,反而热衷对外战争、役使百姓,把全国军队困于坚城之下,死掉的人数以万计。古代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受到了君主的信任,但是君主一死,他们全都遭殃,更何况诸葛恪的才能比不上这四位先贤。他不顾虑吴国当前的大忧患,败亡是早晚的事,我们只需静观其变即可。”

成也孙峻,败也孙峻

诸葛恪因为朝廷不停地发诏令让他回城,就带着军队回到了建业。进府邸时他还大摆排场,让士兵排成队列,前边有引导,后边有随从。

刚到家,诸葛恪就把中书令给招来了,厉声申斥他:“你们怎么敢屡次妄传诏书?我在外面待得好好的,还有新的军事计划,你们把我喊回来,这不是误了国家大事吗?”中书令十分恐惧,连声赔罪,告辞出来之后,托病在家,再也不上朝,撂挑子了。

这一次出征回来,人事部门奏请的各机构选任的官吏,诸葛恪一概不用,重新选拔。他治事越来越严,被治罪的人也越来越多,每个去见他的人没有不胆战心惊、唉声叹气的。诸葛恪喜怒无常,去见他丢职罢官事小,丢了脑袋事大。

诸葛恪又更换宫中侍卫,把侍卫全部换成了他的亲信,然后下令军队加紧备战,准备再次攻打魏国。

另一位辅政大臣,也就是当年在孙权面前推荐诸葛恪的孙峻,看到臣民百姓都怨恨诸葛恪,就在小皇帝面前诬陷诸葛恪,说他要发动叛乱。孙峻实际上是想跟诸葛恪争权。小皇帝什么都不懂,因为孙峻是本族人,所以特别信任他,俩人就密谋在酒宴上杀死诸葛恪。

诸葛恪在将要赴宴的前一天晚上突然心神不安,整夜不能入睡,家中还发生了好几件怪异之事,于是就起了疑心。

第二天,诸葛恪把车停在宫门口时,孙峻已经在帷帐之中设下了伏兵。唯恐诸葛恪不按时进来,事情会败露,他就亲自出来迎接诸葛恪说:“如果太傅贵体欠安,宴席可以改期,我会把情况禀告主上。”

孙峻实际上是要试探一下诸葛恪的态度,但诸葛恪太狂了,他觉得在吴国能杀他的人还没出生,就说:“不要紧,我这身体能支撑,我当勉力进去见主上。”

当时散骑常侍张约、朱恩早就写密信给他:“我们已经进宫了,但是今天宫内的陈设不同寻常,怀疑有变,你千万别来。”诸葛恪就把密信拿给亲家滕胤看,问他自己到底该不该进宫。滕胤一看,说:“不能去,赶紧回府吧。”诸葛恪却说:“这些宵小之辈能干什么,顶多是在酒中下毒谋害我而已。我不喝酒,他们能怎么样?”

诸葛恪大摇大摆进了宫,身佩宝剑不脱鞋就上了殿。诸葛恪先上前谢过小皇帝孙亮,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酒宴很快摆上。诸葛恪怀疑酒中有毒不肯喝酒,孙峻就跟诸葛恪说:“太傅,您的病还没大好如果有常服的药酒,你赶紧派人取来。”诸葛恪一听这话安心了,就派人取来了自己的药酒。

几杯之后,小皇帝起身回到内室。孙峻起来上厕所,脱去长衣,换上戎装,一出来就说皇上有诏命立刻拘捕诸葛恪。

诸葛恪一听赶紧站起来,想拔剑抵抗。可没等他拔出剑来,孙峻的刀已经砍过来了,诸葛恪当场毙命。散骑常侍张约想用刀劈孙峻,但是只伤了孙峻的左手。孙峻回手砍断了张约的右臂。这时候宫内的卫兵都跑了过来。

孙峻大声喊:“今天要逮捕的只是诸葛恪一个人,现在他已经死了,胁从不究。”然后,他命令卫兵把刀收起来,把尸体抬了出去,清除了地上的血迹。众人又接着重新开宴。

卫兵用芦席裹住诸葛恪的尸体,中间用竹篾子一捆,扔进了乱葬岗。诸葛恪的两个儿子听说父亲被害,赶紧用车拉着母亲想要投奔魏国,孙峻派人追上去把他们都杀了。

孙峻还派人杀掉了诸葛恪的弟弟奋威将军诸葛融和他的三个儿子。诸葛恪的外甥都乡侯张震、常侍朱恩也都被诛灭三族。诸葛亮在东吴的这一支亲戚就全被杀光了。

不听劝的下场

想当年诸葛恪年纪轻轻就名声大震,孙权特别器重他,而他的父亲诸葛瑾常为此事忧虑,认为诸葛恪不能保全家族。诸葛瑾的朋友张承也认为诸葛恪会败坏诸葛家族。

陆逊也曾经对诸葛恪说:“在我前面的人,我必然要尊奉他,与他共同升迁;在我之下的人我会扶持接引他。如今我看你的气势凌驾于地位高过你的人,心中又蔑视在你之下的人,这可不是安定德业的根基啊!”

蜀汉的侍中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在诸葛恪再次攻打淮南的时候,蜀汉的一位太守给诸葛瞻写信说:“吴主孙权刚死,皇帝年幼怯懦。历史上周公、霍光一流的人物辅佐幼主,都曾有人发动叛乱,何况诸葛恪呢?吴人性格急躁,太傅又远离年幼的君主深入敌境,这恐怕不是好事。吴国太傅跟您是堂兄弟,希望您能劝他撤回军队,致力于推行仁德。数年之后,我们东西两线发兵,大举进攻魏国也不算晚。”

此时的蜀汉和吴国正好都是诸葛家族当政,一家兄弟在两国担任大官,这多好啊,两国联手就把魏国给灭了。不知道诸葛瞻给诸葛恪写信了没有,就是写了,诸葛恪可能也看不进去。

孙权死了没几年,吴国内部就发生了一次这么重大的人事变动。掌权没几年的诸葛恪被杀了,新皇帝孙亮的年纪还小,必须有人来辅政。那么诸葛恪死了之后,吴国的政局由谁来掌控呢?

东吴血斗

东吴大帝孙权驾崩之后,由太傅诸葛恪掌权辅政。但是没过几年,诸葛恪就被宗室孙峻诛杀了。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儿,从小就特别聪明。但他刚愎自用,当上首辅大臣之后一门心思攻打魏国,想建立前无古人的功业,结果被魏军大败,他也从万众偶像、人气天王一下子变成了过街老鼠。

但是,诸葛恪还不知道收敛,不仅专权,行事也更加严苛。宗室孙峻趁着诸葛恪打了败仗的机会,就联合小皇帝孙亮在酒宴上一起除掉了诸葛恪。那么,诸葛恪死后,吴国的政治舞台上又来了哪些人,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呢?

自己活活吓死了

诸葛恪一死,宗室孙峻就成了一把手。孙峻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孙权的侄孙、孙亮的子侄,但是年龄比孙亮大多了。诸葛恪被杀之后,吴国大臣们上奏推举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让这两个人共同主政。

有人跟孙峻说:“政务最好由皇族掌握。如果滕胤当了司徒,他的地位就会仅次于太尉您。而且他声名卓著、万众归心,日后他的势力就不可估量了。再加上滕胤是诸葛恪的儿女亲家,万一让他当了官他要反过手来给诸葛恪报仇,这事儿可就不好办了。”

于是,孙峻授意群臣上表,奏请吴主孙亮任命他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孙峻当上了丞相,却不设置协助丞相管理政务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并掌管百官的奏章。现在吴国朝廷不再设立御史大夫,什么事都让孙峻一个人来管,就把滕胤抛开了。这样一来,吴国的士大夫们大失所望。

滕胤跟诸葛恪是儿女亲家,平时没少给诸葛恪出主意。诸葛恪北征魏国时,滕胤留守后方;诸葛恪进宫赴鸿门宴的时候,滕胤还让他别去。诸葛恪死了,滕胤就想辞职避嫌。

孙峻这时主动对滕胤说:“鲧犯了罪,不会牵连禹,你何必这样呢?”因此,孙峻没有同意滕胤辞职。他们二人虽然面和心不合,但是在处理外部事务上倒还能彼此包容,基本上还能够一起共事。

孙峻成为吴国的管事人之后,渐渐变得骄傲自大,不仅利用权势胡作非为,而且淫乱残暴。他引起的民怨可比被他杀害的诸葛恪大多了。史书记载,他奸淫宫女、秽乱后宫,甚至跟自己的堂姑、孙权的长女孙鲁班私通。

将军孙仪对孙峻勾结孙鲁班祸乱朝政、淫乱作恶十分反感,暗下决心,准备诛杀孙峻。但是由于事不机密,孙仪之谋泄露了,受牵连被杀的有数十人。

孙鲁班知道后,就诬陷同胞妹妹孙鲁育是孙仪的同谋,于是孙峻又杀了孙鲁育。可见,孙权的大闺女孙鲁班是多么心狠手辣,不但和堂侄私通,还为了自身的利益连亲妹妹都不肯放过。

孙亮登基之后,废太子孙和被改封为南阳王。孙和有个妃子姓张,是诸葛恪的外甥女。早先诸葛恪有过迁都的打算,曾让孙和去修筑宫室。这么一来,民间就开始谣传诸葛恪想迎立孙和为天子。诸葛恪被杀之后,丞相孙峻因为此事夺去了孙和的玺绶,令他迁居,后来又派使者传旨让孙和自尽。就这样,孙权的三儿子也死了,而且是被迫害死的。

不久,孙峻受人怂恿准备讨伐魏国。他先派几个将领率军从江都进入淮河、泗水一带,以便占领青、徐二州。当年诸葛恪就是因为伐魏失败在国内人心尽失,孙峻重蹈覆辙,可见他也很不高明。他认为诸葛恪办不到的事,他能办到,诸葛恪打不过魏国,但他打得过。

孙峻和滕胤来到石头城为军队送行。由于吕据不是他的人,所以当孙峻看到吕据的部队队列齐整、旌旗蔽日的时候,就心生厌恶。心想:不是我这头的人,带出的部队还这么好,万一他不听我的话怎么办?于是他借口心口疼,为军队送行到一半就走了。

当天晚上,孙峻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诸葛恪用剑击中,醒来就吓得生了一场大病,没过几天就死了。临死之前,他把政事托付给堂弟孙。

孙峻专权也就是三年左右,也没得善终,自己把自己活活吓死了。

孙家兄弟相残欢

孙跟孙峻是一个爷爷的堂兄弟,孙峻死的时候,孙也就二十六岁。按照孙峻的安排,朝廷任命孙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这样,孙就掌控了东吴的最高权力。

在这之前,宗室权臣孙峻的专权恶行已经引起了东吴豪族势力的不满。东吴的政治基础就是豪门大族,包括孙家在内的顾、陆、朱、张这几大家族,不但世居高位,而且还有私人部队。这些人对于东吴的国政有很大的发言权,他们不愿意看到孙峻之后又出现皇亲宗室垄断朝政的现象。所以,以吕据为代表的北伐前线诸将,联名上书推荐滕胤为丞相,希望以此来分割孙的权力,防止宗室擅权专政。

别看孙年轻,他对于权力的欲望一点儿也不比孙峻小。面对前线诸将的奏报,他见招拆招,成熟老练。他任命滕胤为大司马,让他去代替不久前去世的吕岱镇守武昌,让他从此远离了朝廷。

吕据等人在前线听说这件事之后大为不满,就从北伐前线率军返回建业,派人联络滕胤,密谋推翻孙。

但是密谋的事做得很不机密,孙知道后,一方面派遣堂弟右将军孙宪率领驻守都城的将士在江都抵御吕据的军队,另一方面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让投靠东吴的几名曹魏叛将去攻打吕据,然后又派人前往滕胤处,要求滕胤立刻出发前往捉拿吕据。

滕胤知道自己跟吕据的合谋已经泄露了,怎么办呢?他只好坐拥武昌城,拥兵自卫。这下吴国就乱起来了,两批人马开始火并了。

不久,吕据架不住几路大军围攻,兵败自杀。由于吕据跟滕胤距离遥远,滕胤并不知情,还以为吕据会如约进兵跟他会合,因此整天面不改色、谈笑如常。

有部下劝说滕胤引兵到皇宫,不明原委的禁军将士见到滕胤之后,必然会立刻听从滕胤的调遣,那个时候他就可以进驻皇宫,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诛杀孙。

按说这个主意很好,但当时已经是三更半夜了,滕胤不敢贸然举兵包围皇宫。他觉得吕据会依约前来支援,所以命令部下继续坚守。到了早上,孙剿灭了吕据之后大举进攻,最终杀了滕胤,并下令诛灭滕胤、吕据三族。

灭了滕、吕之后,孙暂时掌控了东吴的局面。但是,不久又出事了。孙的堂弟孙宪在孙峻执政的时候很受厚待,在帮助孙平定吕据等人发难后得到的待遇反而比原来低,所以心中很不满,就伙同他人合谋想要杀死孙。

孙家兄弟相残得也太厉害了,根本就没有什么手足之情。结果这件事也是因为不机密,被人告发了,孙反过手来就要收拾孙宪,孙宪最后只好自杀。

救援不成反杀大将

就在孙峻、孙兄弟俩相继在吴国专权的时候,魏国自从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掌握了魏国的政事。这就引起了很多忠于曹魏的大臣的不满。

曹魏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兄弟,这时他起来反对司马氏专权,在寿春举兵叛变。诸葛家可真不简单,魏、蜀、吴都有人当官,而且官都不小。

诸葛诞叛变之后,就派人到东吴请降,请求东吴派援兵相助,并且派自己的儿子去做人质。东吴派遣将领率军三万前去寿春救援,这些东吴将领成功突围入城,与诸葛诞会合了。但是曹魏集中了二十万大军,把寿春城围得水泄不通。

寿春被围后,东吴命大将朱异率三万人马囤积安丰救援,被魏军打败。孙亲率大军前来增援,又派朱异率五万人马攻打曹魏。朱异再次战败,而且丧失了全部的军备和粮草。

孙于是又让朱异带兵三万跟魏军死战,这回朱异可就不干了。他想:敌军二十万人,去三万被人包了饺子了,再去五万又被人包了饺子,你又让我去三万,那还是死路一条。咱们得集中兵力,这么逐次增加兵力根本是找死!因此朱异就不愿意去。

孙大怒,要求朱异立刻到自己帐下相见。等到俩人一见面,孙马上让武士把朱异抓起来处死了。然后,他派自己的弟弟孙恩虚张声势地前往救援,自己却退回建业去了。

寿春城中一听说孙退兵,军心大乱。寿春很快就被魏军攻克,诸葛诞也在突围途中被杀。

这一次救援寿春,孙不但没能成功地救出诸葛诞,还把吴国的重要将领朱异杀了。一时之间,朝野上下都对他愤恨不已,朝臣也是人心散乱,有人甚至跟蜀汉密谋,准备灭了东吴。

孙亮断案

孙从前线返回建业之后,吴帝孙亮开始亲政。孙亮虽然年轻,但一点都不糊涂。他挑选出三千多名士兵,年龄都在十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然后又从大将子弟中选出孔武有力的,让他们带领这些士兵每天在皇宫禁苑练兵习武。

孙亮说:“我建立这么一支军队,就是要跟他们一起成长。”他还多次取出府藏书册,了解先帝时的旧事。孙亮经常对左右侍臣说:“先帝常常亲自书写诏书,而如今大将军奏事,为什么只让我签字认可呢?”言下之意就是,大将军这不是拿我当傀儡吗?

史书上还记载着一个著名的“孙亮断案”的故事。据说有一次,孙亮想吃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到库房去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黄门官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一直伺机报复。这一次可得着机会了,他从库吏那儿取来蜜汁梅之后,悄悄地找了几颗老鼠屎放在梅子里边,然后拿给孙亮。

果然,皇上没吃几口就发现了老鼠屎,勃然大怒道:“谁这么大胆,敢欺负到朕的头上?”黄门官立刻就跪下来说库吏的坏话:“这都是那库吏没保管好,皇家的食物里竟然有老鼠屎,大逆不道,应该灭族。”

孙亮立刻把库吏召来,审问老鼠屎的事情。库吏当然不会承认,说:“不可能,臣把库房保管得好着呢,都密封着,甭说老鼠了,苍蝇也飞不进去。”

库吏跟黄门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有人就建议把这俩人一起治罪。甭管谁的问题,都杀了算了。

孙亮听完,当着众人的面把老鼠屎切开。大家仔细一看,老鼠屎外面沾有蜂蜜的一层是湿润的,但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哈哈大笑,说:“如果这颗老鼠屎早就掉在蜂蜜中,浸泡的时间一定会很长,早就该湿透了。现在它内干外湿,很明显这是有人刚刚放进去的,是栽赃陷害,实在太不像话了!”

黄门官吓得都快晕过去了,只好如实交代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皇帝身边的人都感到震惊恐惧:小皇帝真是不简单,断案如神哪!

废弟立兄

孙亮亲政之后,多次质问孙:“你为什么没救出诸葛诞,反而擅杀国家大将?”孙特别害怕,回府之后称病不再上朝,然后让自己的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进入苍龙门担任宿卫,其他亲军分别驻守各军门,想以此来自保。

但事与愿违,孙亮对孙就更加厌恶了。有一天,孙亮追问鲁育公主被杀的情况。全公主孙鲁班十分害怕,说:“我不知道,这是朱据的两个儿子干的。”孙亮就把朱据的俩儿子都杀了。朱据是孙峻的妹夫,孙替自己堂哥的妹夫求情,但皇上置之不理。

孙亮还想彻底铲除孙,就秘密找全公主孙鲁班和将军刘承谋划。当时皇后全氏的父亲全尚担任太常、卫将军。孙亮就对全尚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小舅子黄门侍郎全纪说:“孙专擅权势,轻视朕,不服从命令,擅杀大臣,还不上朝觐见,朕不可能长久忍耐。你的父亲担任中军都督,你回去之后让他秘密整顿兵马,朕当亲自出宫登临桥上,率领宿卫包围孙的府邸,再下令解散孙统领的兵士。如果一切事情都按照朕说的去做,必能成功。你出去通知你的父亲,务必秘密行事,千万别让你母亲知道,如果她泄露出去,就会误朕大事。”

全纪回家之后,把这事告诉自己的父亲全尚。全尚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老婆,他老婆果真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弟弟孙。

孙得知皇帝要杀他,便想先下手为强。他深夜派兵袭击全尚,把他扣押起来,然后又让弟弟孙恩杀了将军刘承。等到天色发亮的时候,孙派兵包围了皇宫。

孙亮一看逆贼包围了皇宫,勃然大怒,亲自骑上马取了弓箭就要出宫。他说:“我乃大皇帝嫡子,在位已经五年了,谁敢不服从我?”

当时的侍从、近臣,包括皇帝的乳母,一起连拉带扯地制止皇上,劝他不要出去。所以皇上未能出宫,便一个劲儿地叹气,大骂全皇后:“你父亲昏聩无能,坏了朕的大事。”然后,他又派人去叫自己的小舅子全纪。全纪来了以后叩头如捣蒜,说:“臣的父亲奉行诏命不谨慎,辜负了皇上,臣也没脸再见皇上面了。”然后他就自杀了。

孙政变成功之后,召群臣议论。他说:“少帝耽于享乐,多病昏乱,不可以处天子之位,继承宗庙统绪,我已经祭告先帝把他废了。诸君如果有谁不同意,现在可以提出异议。”

虽然群臣知道皇帝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谁也不敢公开反对孙。于是,孙亮被废为会稽王,孙派人迎立琅玡王孙休。

孙休是孙权的第六子,比孙亮岁数还要大。在接到迎立自己为皇帝的消息后,他立即起程赶往建业。当他走到曲阿的时候,有位老人拦住他叩头,说:“事久生变,天下人都仰望于陛下,您去了之后咱们吴国就靠您了。”

当孙休一行还在路上的时候,孙就想进入宫中居住。他召集百官商议,众人都惊慌失色,但是谁也不敢出言反对,只有选曹郎虞汜站出来说:“您是国家的栋梁,担任将相重任,执掌废立大权,上安定宗庙社稷,下施恩惠于百姓,国人欢呼雀跃,认为您是伊尹、霍光再现于世。现在琅玡王还未迎立,您却想入宫居住,要是这样的话,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众人的心里也会产生疑惑,这可不是发扬忠孝、扬名于后世的做法。”

孙听了这话之后,才不得不打消了入宫居住的念头。等到孙休来到建业继位,孙就上书给孙休,表达自己的忠心。

孙休下诏封孙为丞相大将军,兼领荆州牧。孙一门五侯都掌管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了皇帝,这在东吴大臣中从来没有过。孙志得意满,开始肆意妄为,破坏各地寺庙,斩杀道士,还烧毁了伍子胥庙。

新皇帝的逆袭

孙休当上皇帝之后,深知孙权倾朝野、阴险狡诈,因此对他处处小心提防。有一次,孙带着酒去拜见孙休,孙休担心酒里有毒就没有接受。孙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孙宴请左将军张布,喝到尽兴的时候说:“当初废少主的时候,不少人劝我自立为帝,因为我也是孙氏宗室。但我认为当今陛下贤明,就迎立他为天子。没有我,皇上就不可能继位。如今我奉上礼品,却遭到他的拒绝,他只把我当作一般臣子来对待,看来我必须要再次改变计划了。”意思就是,他要再立一个皇上,再行废立之事。

张布赶紧把孙的话报告给了孙休。孙休非常害怕,为了防止孙犯上作乱,只好多次给予赏赐,给孙的弟弟孙恩也加了官。而且凡是有人告发孙意图谋反,孙休就把这个人交给孙发落,任凭孙斩杀告密者。

时间一长,孙也开始感到惶恐不安,我这可能做得太过了,会惹怒皇上。于是他向孙休表示,自己要出守武昌。孙休答应了他的要求,敕命孙督率的中营精兵万余人跟随前往,军队所需要的兵器也都拨给他。

在孙准备出发去武昌的时候,有人劝他:“您如果出朝,必然会造成国家的动乱,朝廷里可不断有人向皇上举报您有谋反的举动。”于是,孙就暂缓了出朝的计划。孙休一看孙不走了,就召集左将军张布商议解决的办法。

张布和孙权一朝留下来的老将丁奉商议,决定借着皇宫祭礼的日子设宴谋杀孙。宴会当天,孙因为听到风声,并想到他堂哥孙峻当年就是借着宴会杀的诸葛恪,遂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出席。

孙休陆续派出使者十余人请孙赴宴,一拨一拨地来请。孙看到无法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去了。行前,他跟家里人约定,宴会当中在府内放火,然后他好以这个借口脱身。

在举行宴会的时候,孙的家人按计划在家中放了火。孙一听说府中火起,赶紧请辞:“皇上,我们家房子着火了,我得赶紧回去救火,否则我就只能睡大街了。您看我能不能回去?”

皇上说:“救火用得着你吗?咱接着喝。你的房子烧了没关系,我给你找地方睡。要不你就睡我这儿,你不是本来就想睡宫里吗?来,接着喝酒。”

孙一看这场面,就准备强行离席,但丁奉、张布示意左右把孙捆绑了起来。孙明白了,皇上要办自己了,立刻跪下磕头,说:“臣愿意被流放到交州赎罪。”

孙休就说:“卿当初为何不流放滕胤、吕据,一定要诛杀他们?”孙只好再次请求,说:“臣愿意受罚沦为官奴。”孙休又说:“卿当初为什么不让滕胤、吕据成为官奴?!”

孙休随即下令将孙斩首示众,同时宣布赦免曾经跟孙同谋作乱的人。这么一来,孙部队放下兵器请降的有五千多人。孙的弟弟在逃亡途中也被追兵所杀。

孙休下令诛灭孙三族,发掘孙峻的棺木,取出陪葬的印绶,把棺木砍碎之后,将他的尸体埋在乱葬岗,追惩他当年杀害鲁育公主的罪行。

孙被杀之后,孙休认为与孙峻、孙同族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耻辱,特地交代掌管皇族事务的宗政从族谱中去掉了他们的名字。

然后,孙休下诏:诸葛恪、滕胤和吕据原本无罪,受到孙休与孙兄弟的迫害而死。朕为此深感痛心,希望能为他们改葬,并且加以祭祀。受到牵连而流放的人也都可以回朝。

孙在公元258年被处死,距离孙权去世也就七八年的时间。此时,东吴的皇帝和主政大臣都换了好几批了,比起当年孙权坐镇江东几十年太平无事,东吴如今的内政可以说是相当动荡不安。

东吴内部倾轧,魏国司马氏执掌大权,看起来只有诸葛亮身后的蜀汉政治斗争还不算那么激烈。那么,这个时候蜀汉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