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东汉末年,西北军阀董卓挟持皇帝,独霸朝纲。袁绍、曹操等世家子弟不愿与其为伍,纷纷逃出洛阳。其中,曹操逃跑的经历还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在民间广为流传。他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更是为世人所熟知。那么,究竟是什么事引发了曹操这样的感慨?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曹操,又是怎样拉起军队,起兵讨董的呢?
奸雄的逻辑——错杀有理!
来自西北边地的粗鄙军阀董卓入京后,依靠武力掌控朝廷,废天子,弑太后。士大夫阶层中,一些人屈服于董卓的武力威胁,苟同于他;但另一些人,特别是袁绍、曹操这些世家子弟,和鲍信、桥瑁、孙坚这些地方实力派,都不买董卓的账。袁绍、曹操逃离中央后,组织武装,和掌握兵权的地方诸侯一起,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讨董联军。
曹操逃跑的过程极富有戏剧性。据说他路过故人吕伯奢家,恰好吕伯奢外出不在家。吕家的五个儿子看见曹操来了,就磨刀霍霍,准备杀猪,热情款待。
曹操在前屋听到后面铁器声叮当作响,而且还听到吕家人说“绑起来杀”“捆起来杀”之类的话就误以为是要杀他。于是曹操立马把吕家的人都杀光了。
杀完人之后,曹操一看,猪在厨房那儿卧着,鸡鸭在案板上待着,才明白自己杀错人了。曹操更是狠下心来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杂记》)这就是后来那句历史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来历。
《三国演义》甚至讲曹操在明知道杀错人的情况下,还把吕伯奢也给杀了。曹操一生中因为多疑把人置于死地的事儿,还有很多次,这只是最著名的一次。打他一出道就这么干,但还有好多人追随他,这也表明曹操的人格魅力还是极具迷惑性的。
在吕家误杀了人之后,曹操接着跑路。走到中牟县时,他被亭长盯上了。
亭长虽然只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但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也别拿亭长不当干部。这位亭长一嗓子吆喝出来的人,对付曹操是足够了。于是曹操就被亭长押解到了县里。
此时中牟县虽然已经收到了董卓缉拿曹操的文书,但是县里有一个公务员,明知道此人就是曹操,却对县令讲:“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世语》)于是县令就把曹操放了。县里一个小小的公务员都知道曹操的大名,可见此时曹阿瞒已经有一定的威望了。
经过这两次有惊无险的插曲后,曹操回到了老家陈留。“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曹操在陈留变卖家产,招募了五千人马,准备去参加反董联军。
假冒文书点战火
与曹操一样,袁绍也弃官离京,逃往冀州准备起事。冀州牧韩馥起初极力阻挠袁绍起兵,后来却又鼓励他起兵,并且最终自己也成为了反董联军的一员。那么,韩馥为什么会改变初衷呢?
韩馥为人老实,比较听朝廷的话。他虽然知道朝廷是董卓的朝廷,但它毕竟是朝廷,所以当袁绍正准备起兵讨董的时候,韩馥派了几个人来监视他,阻挠他起兵。
韩馥并不是董卓的人,甚至他还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所以袁绍才敢往他这儿跑。他之所以看住袁绍,除了因为没有接到朝廷讨伐董卓的明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冀州是他的地盘,他怕袁绍在这儿给他添乱。
就在袁绍被看住无法起兵的时候,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了一份京城中三公给各州郡的文书,陈述董卓的种种罪恶,这就是所谓的“移书”。《三国演义》里说矫诏让地方发兵的是曹操,实际上是桥瑁。
“移书”里写道:“我们受到逼迫,无法自救,盼望各地兴起义兵,解除国难。”
韩馥也得到了这份文书,他问部下:“如今咱是应该帮助袁绍呢,还是应该帮助董卓呢?”
一个部下回答道:“如今咱起兵是为了国家,咱既不是帮董,也不是帮袁,而是为国家做事!”韩馥一听这话,深感惭愧。
这个部下接着建议道:“起兵可不好玩儿,兵者,不祥之器。咱们可不能抢先发动,最好先派人观望一下,看看其他州情况如何。如果有人发动,咱们再起兵响应,既不能做出头鸟,也不拖后。当头儿打脑袋,垫底打屁股。”
韩馥认为此话在理。于是他写信给袁绍,痛陈董卓的罪恶,鼓励他起兵。
一员悍将孙文台
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他家世代都在吴地做官。孙家人自称是孙武的后代,但是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孙家人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胡诌的。
据说孙坚出生之前,孙氏祖坟出现了数道光芒,五色云气上连于天,绵延数里。附近的人都去观望。这景象太难得了,比放烟花还好看,还不要钱。乡亲父老们都讲,这不是一般的景象,孙家是要强盛了。
孙坚的母亲怀他时,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昌门。醒来之后她很害怕,就跟邻居老太太说了这个梦境。邻居老太太说:“这是吉兆,别害怕!”等到孙坚出世,果然生得容貌不凡。
孙坚性情豁达,为人豪侠仗义。十七岁那年,他和他爹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碰上一伙盗贼抢掠完商人财物,正在岸上坐地分赃。同行的商旅看到这个情况,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前行。
孙坚一看,就对他爹说:“此贼可击,请讨之。”意思是我去,把他们都弄死。
他爹说:“非尔所图也。”(《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意思是这事儿归县公安局管,跟你没关系。
但是孙坚不听,他提着刀,大步奔向岸边。他一边走,还一边用手东指西指,做出正部署官兵的样子,好似要对盗贼进行包抄围捕。
盗贼远远望见这情形,误以为是官兵来了,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按理说孙坚这时应该见好就收,但他不肯罢休,追杀了一个盗贼才回来。孙坚因此声名大振,连郡府都召他代理校尉。
当时地方有人自称阳明皇帝,聚起数万同伙造反。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精良勇敢壮士一千多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很快就把这股势力剿灭了。
刺史向朝廷奏报了孙坚的功劳,孙坚升任县丞,相当于现在县里的民政局局长,兼公安局局长。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都甚有名望。同他往来的人,既有乡里的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像对待亲友子弟一样对待他们,尽心尽力,因此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他很顺服。
黄巾之乱时,朝廷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镇压黄巾军。中郎将朱儁奉命围剿威胁洛阳的黄巾军他奏请孙坚担任左军司马。孙坚在地方上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县里当差的同乡少年,共有一千多精兵。孙坚就领着这一千多号人,跟随朱儁南征北战。
孙坚作战勇猛,常常置生死于度外。有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结果被敌人伏击,受伤掉下了马。孙坚怕被敌人发现,只好趴在草丛里躲着。
当时军士分散,谁都不知道他在哪儿。亏得孙坚这匹马通人性。它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在它的带领下,才在草丛中发现了半死不活的孙坚。孙坚被救回营中,养了十几天,伤势一好,又奔赴战场。
汝州、颍州这两州的黄巾军陷入困境,无路可走,固守宛城。孙坚领兵进攻,亲冒矢石,独当一面。他率先登上城墙,部众受其鼓励,纷纷追随于后,攻下了宛城。朱儁把孙坚的事迹呈报朝廷,朝廷任命孙坚为别部司马。
后来边章、韩遂在凉州叛乱,中郎将董卓前往讨伐,未见成效。于是朝廷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乱兵。张温就奏请孙坚参与同行。
张温率部驻扎在长安,用诏书召见董卓。董卓拖延了好半天才来,张温很不高兴,心想:“我作为主将召见你,而且有朝廷诏书,你竟然姗姗来迟,你啥意思?”于是张温就责备了董卓几句。
这一责备,董卓不干了,他当场出言不逊:“我就来晚了,你能把我怎么着吧!”
董卓骄横无礼的态度令在场的孙坚十分反感。他走到张温身边,对其耳语道:“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您率领大军威震天下,既用不着董卓,也依赖不着他。您听他刚才说的话,根本不把您当回事儿。轻上无礼,这是他第一宗罪。
“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三国志·吴书·孙坚传》)边章、韩遂二人在边地跋扈了这么多年,本应及时进讨,但董卓却说不行,令军队士气沮丧,使众将士心中生疑,这是他第二宗罪。
“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三国志·吴书·孙坚传》)董卓什么功劳都没有,朝廷召见,他故意拖延不来,来了还趾高气扬的,这是他第三宗罪。
孙坚向张温建议现在就把董卓干掉,可惜张温优柔寡断,不肯采取行动。
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孙坚指责董卓的这三条罪状,以及孙坚劝张温诛杀董卓的事,这下孙、董二人的梁子算是结大了。
红头文件成了杀人利器
不久,朝廷拜孙坚为议郎。后来长沙有人造反,聚众一万多人围攻城邑。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
孙坚到郡后,挑出好的办事员,让这些人来治理百姓。孙坚明确地交代他们说:“你们只管好好善待百姓,处理好官署文书,按规矩办事,郡中盗贼由我来搞定。”然后他率领将士谋划方略,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叛贼就被打败,郡中震服。
不久,朝廷论功行赏,孙坚被封为乌程侯。
后来董卓专权,在京城横行跋扈、肆意妄为。孙坚知道后,喟然长叹:“若是当年张司空听了我的话,朝廷哪会有如此浩劫!”后来桥瑁“移书”一到,孙坚也举兵响应。
起兵不久,孙坚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兵到荆州,逼死了刺史王叡;二是兵到南阳,杀掉了太守张咨。孙坚为什么要做这两件事呢?
王叡曾经与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王叡在言谈之中常常流露出轻蔑之意。在中国历史上,文武官员经常不和。文臣瞧不起武官,觉得他们没文化,孙坚对此早就心存不满。
王叡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所以这一次举兵讨董,王叡宣称要先杀曹寅。曹寅害怕被杀,就假冒了一个上官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历数王叡的罪过,让孙坚把他处死。
孙坚也是正想瞌睡,有人送枕头来了——管你这檄文是真是假,立刻领兵前往。
王叡一听有军队来了,登楼观望,并且派人询问这些兵来的意图。孙坚部队的前部就回答说:“我们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想得到一些赏赐。以前得到的东西还不够我们做衣服的!我们这次来,是想请您开恩,赏些财物。”
王叡信以为真,心想:“这叫个事儿吗?我做刺史的,钱有的是!”他当即下令打开库藏,让士兵们自己进去,想拿什么拿什么。
这哥们儿也是傻到家了。等士兵们涌到城楼之下,王叡才发现了孙坚,大惊道:“士兵们来求赏赐,孙府君你来干什么呀?”孙坚说:“我奉檄文来取你首级!”王叡问:“我犯了什么罪啊?”孙坚说:“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红头文件在此,你看见没有?公文让杀你,你犯了什么罪,与我无关。”
王叡在大军围困之下,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孙坚逼死王叡后,大军前进至南阳。他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让他供应军粮。张咨问手下人该怎么办,手下人说:“孙坚是邻郡太守,无权征调我们的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就对孙坚的公文不予理睬。
于是孙坚拿着礼物去拜访张咨,张咨也只好出来答谢。孙坚设宴款待他,正值酒酣耳热之际,孙坚设计把张咨推出军门斩首了。
这么一来,南阳郡的官员大为震惊:“我的天哪,谁不听他的,他就弄死谁!”如此一来,孙坚的部队在南阳便有求必应了。
天下不可无操哥
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反董联盟需要盟主,大家纷纷推举渤海太守袁绍担此重任,这都是基于袁家的声望,以及袁绍在洛阳时对董卓横刀相向的勇气。
袁绍自称车骑将军,诸将都被授予官号。袁绍与河内郡太守王匡驻军河内。冀州牧韩馥留守邺城供应三军军粮。后将军袁术驻军鲁阳,包括曹操在内的其他义军驻军酸枣。所以,这个联盟常被称为。
当时各路军马都有数万人。大伙儿聚在一起,都拥戴盟主袁绍,乍一看,声势浩大,齐心协力,应该是大事可成。
所以联军起兵之后,董卓的应对之策就是迁都长安。董卓心想:“我得让皇上离你们远点儿,可不能被你们劫持了。”然后他自己搭帐篷,驻守在被烧为一片白地的洛阳。
董卓镇守洛阳,盟主袁绍和的各路将领都畏惧凉州军军力强盛,无人胆敢先行进攻。出头椽子先烂,谁都不想先死。
这时曹操站出来了,他对大家讲:“我们兴起义兵,诛除暴乱,大军已然集结,诸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现如今,董卓烧毁宫殿,强迫天子迁徙,全国震动,百姓都不知道该跟从谁,这正是上天赐予我们灭亡董卓的时机,一战定可平天下!”
于是曹操率军向西进发,准备攻占成皋。张邈拨出部分部队,派部将卫兹率领,跟随曹操一同进军。曹操大军行至荥阳,与董卓部将徐荣遭遇,双方交战,曹军战败。曹操被流箭射中,胯下战马也受了伤。
危急关头,曹操的堂弟曹洪把战马让给曹操骑,曹操不肯接受:“这哪成啊?我骑马跑了,你怎么办?”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不能没有操哥您!”于是曹操上马,曹洪步行跟随,俩人趁着黑夜逃走。
徐荣见曹操虽然兵少,但是打了一整天才将其击退,不好对付,所以认为酸枣不易攻破,只好率军退回了。
自己先火并上了
曹操兵败返回酸枣后,看到各路讨董联军十多万人,每天都是喝酒聚会,抽抽小烟儿,打打小麻将,没有人图谋进取,很是气愤。
于是曹操责备他们道:“你们如果听我的计划,请袁绍率领河内诸军进逼孟津,而驻扎在酸枣的各将据守成皋,占领敖仓,控制全部险要;请袁术率南阳军攻入武关威胁三辅。各部队高筑营垒,坚守不战,多布疑兵,显示出天下大军汇集的阵势,然后名正言顺征讨逆贼,局势很快就可以平定。现在我们号称义兵,却一直迟疑不前,使天下人失望,我为你们感到羞耻!”
但是没人搭理曹操。曹操只好与部下司马夏侯惇到扬州去募集新兵。他们招了一千多人,回来之后,就驻扎在了河内郡。不久,驻守在酸枣的各路联军因为粮食吃尽,便都散了。
紧接着联军又起了内讧。敌人还没来得及杀,自己先乱了。咱中国人最大的一个毛病就在这儿,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况且现在还没到富贵的时候呢,联盟才刚建立,还没把董卓怎么着呢,自己先火并上了。
兖州刺史刘岱,本来是个讲究忠孝仁悌的谦谦君子,他对东郡太守桥瑁有偏见。其实要不是桥瑁矫诏,就组织不起来。可刘岱不仅把桥瑁杀了,还派人接管了桥瑁的地盘。
青州刺史焦和出兵讨伐董卓,他的军队刚一过黄河,黄巾军余部就进入了青州境。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向来殷实富庶。焦和的部队阵容壮观,但每次与青州黄巾军遇上,焦和都望风而逃,从来不敢交战,更甭提保护本州百姓的身家性命了。
焦和这个人特别爱卜卦,信奉鬼神。你同他聊天,觉得此人侃侃而谈,高雅渊博,有条有理,特别会说。但是观察他的政绩,赏罚混乱,州郡一片萧条,城池都成了废墟。就这么一个人,根本没啥能耐。不久他一病死,袁绍就派臧洪兼任青州刺史,把青州给兼并了。
讨董联盟成立了两三个月,和董卓的部队都没怎么开打,自己内部就已经发生了严重的争斗。这么一个内讧不断的联盟,能取得讨伐董卓战争的胜利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