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讨董英雄

作品: 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作者:袁腾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7-21 16:5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00txs.com)

《三国演义》中,讨董联军遇上了董卓手下的一员悍将——华雄。华雄连杀数员大将,无人能敌此时关羽主动请战,温酒斩华雄。然而,根据史籍记载,斩杀悍将华雄的并非是大名鼎鼎的关羽,而是另有其人。那么,这位盖世英雄是谁?他是如何斩杀华雄的?内讧不断的讨董联军,后来又上演了怎样的好戏呢?

誓与董贼斗到底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行动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

故事说董卓帐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华雄。他武艺高强,联军各路将领都不是他的对手。此时,关羽请战。侍从斟好一杯温酒,等关羽斩完华雄回来,这酒还没凉——仅片刻之间,华雄已人头落地。

那么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呢?前文讲到,袁绍等人组织讨董联军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就是董卓废了汉少帝,让皇统失序。而对于新帝刘协,袁绍这帮人是不承认的。不仅如此,袁绍还一口咬定刘协不是汉灵帝的儿子,而是来路不明的野种。

董卓立了新皇帝,但有人对旧主念念不舍,怎么办呢?董卓派自己的心腹李儒拿了一杯毒酒,去见废帝弘农王刘辩。李儒一去就对刘辩说:“你的帝位被废了,而今被贬为弘农王,你抑郁吗?痛苦吗?来,我给你一杯酒,把它喝了,一了百了。”

刘辩明知这是一杯毒酒,也知道喝下去之后自己必死无疑,但是面对残暴的董卓,面对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他无力反抗,只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就这样,汉少帝被董卓毒死了。

然后,董卓对袁绍等人进行招安。董卓派了五名招安大使到袁绍的营中,游说反董联盟诸将归顺董卓,不过其中有四人都命丧黄泉,死于袁绍之手。

其中一人在监狱中给反董联盟的主力之一、河内太守王匡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难道我跟董卓是亲戚吗?你为什么要弄死我呀?还是说我跟他一样,犯下了不赦之罪?您张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毒,把对董贼的怨恨全都转嫁到我头上,这是从何说起呀?我确实怕死,但我不是因为怕死才给你写信的,而是因为我不能容忍被一群狂夫所害!我无罪而死,如果在天有灵,我一定要向皇天哭诉你们的罪行!”

其实,这五个人并不是董卓的人,而是与讨董联盟的人一样,来自士大夫阶层。但是袁绍的讨董联军对他们任意杀戮,以表明自己根本就不承认汉献帝。如此滥杀无辜,也说明讨董义军并不是什么正义之师。

汉少帝刘辩这一死,给盟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他们承认的皇上死了,那么盟军讨董的行动就失去了名义上的目标。现在盟军要么听汉献帝的,也就是听董卓控制下的朝廷的;要么就彻底否认献帝的政权,另立新君。

盟军此时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分裂得很严重——当然他们也从未团结过。即便如此,很多将领在得知汉少帝的死讯后,还是在酸枣宣读了一个盟誓,表示要与董卓抗争到底。

但就在盟誓时,非常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坛场设好,大家该上去盟誓了,但各将领互相谦让,谁都不愿意登坛主盟——不是因为大家高风亮节,不争不抢,而是因为谁要主盟,谁就变成了董卓的头号敌人。

董卓的西凉军战斗力强,生猛异常,谁都不敢与之过招。况且当时的几个大Boss——袁绍、袁术、韩馥、王匡这些人都在各自营中,根本没参加这次会盟。

三心二意、虎头蛇尾的会盟结束后,反董联盟诸军悠闲地屯扎在营地中,过自己的小日子。诸将日日饮酒高歌,不思进取。

为立新君费周章

此时袁绍可没闲着。他干吗呢?他谋划着另立新君呢。

袁绍、韩馥这帮人一合计,认为献帝年龄幼小,又被董卓所控制,远在长安,生死不明,而幽州牧刘虞是宗室当中最贤明的,所以他们就准备立刘虞为皇帝。

但曹操却带头反对,他说:“咱们之所以起兵,而远近之人无不响应,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我们正义在手,仇恨在胸,以一当十,誓把奸贼一扫光!而如今皇帝幼弱,虽然被奸臣控制,但他并没有犯大错。如果你们改立别人,试问天下谁能接受?如果你们非要这么干,那就向北去迎立刘虞吧,我尊奉西边的皇帝。”

曹操这一不同意,袁绍就得找别人支持。他给自己的堂弟袁术写信说:“现在这个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所以我们准备依周勃、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刘虞为皇帝,你看怎么样?”

袁绍万万没想到,自己这老弟居然暗藏着自个儿当皇帝的野心!袁术一看天下无主,那可不群雄共逐之。他表面上假托君臣大义,装模作样地拒绝了韩馥和袁绍的建议。

袁绍只好再次给袁术写信说:“如今西边名义上有了一个年幼的皇帝,但是他却没有皇家的血统公卿、朝臣都谄媚董卓,你怎么能再相信他们呢?咱们现在只要派兵守住关口要塞,就会把他们全都困死;然后再在东边立一个天子,就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你为什么迟疑不决呢?再说咱们全家被杀,你想想伍子胥当年是怎样为父兄报仇的?难道你能再向这样的皇帝称臣吗?”

袁术在回信中写道:“如今贼臣董卓趁着国家危乱,用暴力镇压文武百官,这是咱大汉王朝的霉运。但是当今天子智慧聪颖,而你竟敢声称他非皇家血统,你有什么证据?没证据就是诬陷!你说咱全家被杀,不能向他称臣,问题是杀咱全家的是董卓呀,又不是皇上!咱们兴义兵,志在消灭董卓,不在谋立新君。”

韩馥、袁绍一看袁术这小子一根筋,死活不同意,只好先派人带着拥戴刘虞做皇帝的拥戴书前往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

刘虞接见袁绍的来使,厉声斥责道:“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国家重恩,又身为宗室,未能为国雪耻,已经非常痛心了。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当尽心协力,勤劳王事,现在反而策划谋逆来玷污我!别跟我说这事儿,我坚决不干!”

于是袁绍等人只好退而求其次:“皇上您可以不当,但您能不能主持一下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可刘虞仍然不肯接受。

袁绍这帮人逼得紧,三天两头派人来。刘虞一看这阵势,就撂了狠话:“你们要再逼我,我就跑去投奔匈奴,总跟你们扯不上关系了吧?”

袁绍一看,没辙了,这才作罢。要是把刘虞逼走,那还不让天下英雄耻笑!

反董联军成立之后,不是想着怎么打败董卓,而是人人心怀异志,想着为自己捞取最大的好处。所以当时曹操写了一首《蒿里行》,诗中说“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讥讽这帮人还没怎么跟董卓打呢,自个儿先抢起地盘来了!

红头巾在风中飘荡

酸枣联盟里,就孙坚和董卓干过几仗。

孙坚当初起兵讨董,杀了荆州、南阳两地的地方官之后,率兵进至河南,与袁术相见。袁术决定与孙坚联手,于是他表奏朝廷,拜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这个表奏名义上的对象是朝廷,但此时的朝廷是董卓的朝廷,因此,对于袁术的推荐,朝廷肯定不同意。所以也可以说,是袁术自己任命了孙坚——这时国家已经乱了套了!

孙坚在鲁阳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讨董卓。

出发前,孙坚派部将带兵去催促军粮。为此他特意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员,设帐饮酒,为部下送行。

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就派大将胡轸率兵赴鲁阳迎战。当时孙坚正和部属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整齐行伍,不得妄动。他自己呢?继续饮酒,谈笑自若。

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慢起身,离开席位,指挥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孙坚对部将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军不得入耳。”(《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孙坚此话的意思是,敌人来的时候他之所以没有马上站起来,是因为他怕自己一站起来,撤军进城,将士们就会自相践踏,死者无数,那就更进不了城了。所以他得慢慢悠悠的,这样士兵们一看,主将如此谈笑自若,大家也就不慌不忙,按秩序排队进城了。

胡轸一看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无机可乘,一时不敢攻城,随即撤兵离去了。孙坚算是唱了一出空城计。

等到袁绍想废立天子那一年,孙坚率豫州兵十万向梁东进发,随后辗转攻打洛阳,不料却被董卓的部下徐荣包围了。

徐荣乃一员猛将,打了孙坚一个措手不及。孙坚的豫州兵大部分都是临时招募的,战斗力不强,全军溃散。孙坚只带着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

孙坚平时常戴一顶赤罽帻,也就是红头巾。这玩意儿太鲜明,在梁东突围时,由于形势紧张,孙坚只好脱下头巾,让亲信部将祖茂戴上,吸引敌人。

当时没有照片,一般人也不知道孙坚长什么样。董卓的骑兵只知道孙坚爱戴红头巾,就朝着戴红头巾的追。孙坚这才有机会从小道逃出重围。

祖茂这下可惨啦!董卓的骑兵一直紧追不舍,搞得他狼狈不堪,几乎无路可走。到最后,祖茂心想:“得啦,我也别犯傻啦!这帮家伙认准了我是一根香肠,不知道我其实是根玉米棒子。”

于是他心生一计,跳下马来,把这红头巾戴在一座坟墓前面的烧柱上,而自己伏在草丛中不动。董卓的骑兵远远地看见红头巾在风中飘荡,就以为孙坚在此,迅速地把这坟头重重包围。等他们走近一看,没有孙坚,就是一根烧柱,这才撤兵离去。

孙坚此番大败,几乎丧生。如果不是部下仗义,他就真Over了。

孙坚雪耻靠死磕

战败后的孙坚并没有灰心,他一路收拢散兵,进占阳人,准备伺机再战,一雪前耻。

董卓听说孙坚进占阳人,立刻派胡轸为大都督、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带五千人马追击。

胡轸性急,出兵的时候先扬言:“此次前去,我一定要斩一青绶,以肃军纪!”

什么叫青绶呢?汉朝最高的官员,三公一级的是金印紫绶,即金制官印,紫色的绶带;再下一级的官员是银印青绶。胡轸说他要杀一个青绶,那可就是级别很高的干部了。

诸将一听他这么说,非常不高兴,都觉得他为人张狂。当部队行进到离阳人城还有几十里的时候天色已晚,兵马劳顿。按照董卓预先制订的作战计划,此时应该驻军休息,养精蓄锐,天明时分再起兵攻城。

诸将因为讨厌胡轸,都想坏他的事儿。吕布这帮人四处散播谣言,说阳人城中的敌兵已经逃跑啦得赶紧追,寻求战机,否则就没机会啦!

胡轸傻乎乎地就下令军队连夜进发,到达阳人城下。此时阳人城中守备严密——孙坚前些日子吃了亏,正伺机要一雪前耻,胡轸的偷袭根本不可能成功。

此时董卓大军饥渴困顿,士气低落。将士们刚要解甲休息,吕布又派人传布谣言,说孙坚率城中将士趁夜来袭。黑夜中军众不明真假,纷纷惊乱奔逃,弃盔甲,失鞍马,十分狼狈。而孙坚乘势出城追击,大败胡轸全军,还斩杀了胡轸部下大将华雄。

所以,华雄是被孙坚的人干掉的,跟关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孙坚阳人一仗大获全胜,声名鹊起,威望更著。但此时就有小人开始挑拨孙坚与袁术之间的关系了。小人对袁术讲:“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那可就难以制约啦!如果你任其发展,岂不是除掉一狼又添一虎吗?”

袁术本就缺乏涵养,一听挑拨之言,就真的怀疑起孙坚来,不再给孙坚运送军粮。

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当时孙坚的驻地阳人距离袁术的驻地鲁阳有一百多里,孙坚飞身上马连夜驰奔,直奔鲁阳拜见袁术。

到了袁术帐中,孙坚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在地上画来画去,分析形势,陈述利害,并且还对袁术讲:“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意思是我跟董卓没仇,我现在是上为国家讨贼,下为你全家报仇,你为什么听信奸邪小人之言,来猜忌我呢?

袁术一听,心生惭愧,无以回答。孙坚接着讲:“现在大功即将告成,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形势跟当年吴起泪洒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希望您深思明察,早做决断!”袁术听完这话,立马决定给孙坚调拨军粮。

孙坚立即回营。他前脚到,后脚董卓的说客也到了。董卓应该是很害怕孙坚的,他不仅愿意与孙坚结成儿女亲家,还让孙坚把其子弟当中想当大官的开一个名单出来,甭管是孙家几代,都可以列到名单上,董卓推荐他们做官。

董卓也看出来了,在讨董联盟里,除了孙坚,其他的都是浮云。而且他也认识孙坚,知道孙坚的才能,所以才派人来游说他。但是孙坚却回应道:“董卓逆天无道,我今天恨不能灭其三族,昭示天下,又怎会与他结为亲家呢?”

孙坚继续进击。当其率军抵达洛阳附近时,董卓亲自出击,结果大败,只好退守渑池,在陕县集结兵力。

孙坚进攻洛阳,大败吕布。随后孙坚入主洛阳,打扫皇帝宗庙进行祭祀。在此他还意外找到了当年张让胁迫少帝逃跑时遗失的传国玉玺。

紧接着孙坚分兵到新安、渑池胁迫董卓。孙坚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让董卓感到很狼狈。董卓对自己的部下讲:“关东叛军屡败,都畏惧我,只有孙坚这小子不知死活,跟我死磕。你要告诉诸将,让他们提早提防。孙坚是个可用之才,可惜呀,他非要跟着袁家那几个秧子混,迟早会送命的!”

随后,董卓调兵遣将以抵御山东联军的进攻,他自己则回到朝廷现在的所在地——长安。

各怀鬼胎闹内讧

就在董卓退往长安之时,其他诸路联军不但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内讧得更厉害了。

冀州刺史韩馥眼看天下英雄豪杰归附袁绍,妒火中烧,于是减少了对袁绍部的军粮供应,打算使其因饥饿而解散。

袁绍的一个门客对他讲:“将军您带头起兵反董,但咱的粮草供应却得靠别人,这不是个事儿。军中无粮自乱,如果没人供应粮草,那咱这帮人就该散摊子了!因此咱必须要占据一个州,作为根据地,如此才能解粮草之忧。”

门客的意思是想让袁绍攻占冀州。袁绍听后深以为然,他问:“但现在冀州兵强,而我部又饥又乏,我要是现在与韩馥翻了脸,一举不成的话,我可就没有立足之地啦!”

门客回答道:“您多虑了,韩馥就是一个庸才。您只需暗中联络公孙瓒,让他攻打冀州,如此给韩馥一点儿压力,然后我们再派人游说韩馥,他定肯把冀州出让给您。”

袁绍一听此计甚妙,就写信给公孙瓒,让公孙瓒给韩馥施加点儿压力。

公孙瓒真听话,他很快便率军来到冀州,表面上声称是去讨董卓,但实际上却袭击了韩馥。韩馥大败后,感觉压力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又派谋士去游说韩馥。谋士对韩馥讲:“公孙瓒统率燕、代两地军队,乘胜南下,各郡纷纷响应,军锋锐不可当。袁本初又率军向东移动,意图不可估量,我真是为将军您着急呀!”

韩馥本来就是一介庸人,一听这话就急了。他赶紧问谋士:“哎哟,既然这样,那该怎么办呢?”

谋士接着说:“您自己判断一下,论宽厚仁义,您比得上袁本初吗?”韩馥说:“我比不上。”

谋士又说:“论临危不乱,遇事果断,智勇过人,您比得上袁本初吗?”韩馥说:“这我也比不上。”

谋士接着说:“数世以来,广布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您比得上袁本初吗?”韩馥说:“哎哟我还是比不上。”

韩馥这人真有自知之明,连反驳都不反驳。

袁绍的谋士继续说:“袁本初是人中豪杰,您确实在以上三个方面都不如他,但您的级别却比他高,您觉得他会服气吗?冀州是天下物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他要是与公孙瓒合力夺取,那将军您必败无疑!幸亏袁本初与您是老相识了,你们又一块儿结盟讨伐董卓,所以他才没下这狠手。为今之计,莫如您把冀州让给袁本初,他必将感谢您的厚德,而公孙瓒也无力与他争抢。如此一来,您既能留下让贤的美名,又能保全身家性命。”

韩馥性情怯懦,就同意了这个建议。但是他的部下得知消息后,纷纷前来劝阻:“江山只能抢,哪有禅让之理?咱们冀州可以集结百万大军,粮食够吃十年,而袁绍率领的只是一支缺乏给养的客军,托咱们的福他才有口饭吃,凭什么要把冀州交给他呢?”

韩馥却说:“我本来就是老袁家的部下,才干也不如袁绍。自知能力不足而让贤,这叫美德,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呢?”

于是,韩馥不顾众部下的反对,主动让出了冀州刺史之位。他派儿子把印绶送给了袁绍,袁绍就这样入主了冀州。随后,大批冀州的名士纷纷投奔袁绍,成为其麾下谋士。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根本不是韩馥让贤,而是袁绍使的计,所以联盟中的其他将领对此非常不满。

争抢地盘的同时,袁绍、袁术这帮人已经把自己兴起义军的初衷抛到了九霄云外。幽州刺史刘虞的儿子刘和在宫廷中任随从官,汉献帝刘协期盼自己能逃离董卓的控制,回都洛阳,于是他就让刘和假装逃亡,实际上是去他爸爸那儿搬救兵,迎接圣驾。

刘和到了南阳,后将军袁术企图利用他老爹做外援,就把刘和给扣下了。袁术满口允诺自己会发兵西进接皇上,还让刘和给他老爹写信,说明这一情况。

刘虞接到信后,派骑兵数千人迎接刘和。公孙瓒知道袁术心怀异志,极力劝阻刘虞,但刘虞不肯听。公孙瓒怕袁术记仇,就改变了立场,转过头去帮袁术。他派自己的堂弟公孙越率骑兵一千多人,前来协助袁术,并暗中教唆袁术囚禁刘和,吞并刘虞派去的迎接刘和的部队。从此,刘虞跟公孙瓒就结下了梁子。

函谷关以东各州郡长官都忙着相互吞并,扩充自己的势力。袁绍、袁术兄弟俩也是离心离德,一直就互相瞧不起。

袁术派孙坚攻打董卓。可孙坚还没有回来,袁绍就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偷袭并攻占了孙坚的根据地阳城。

孙坚扼腕叹息道:“大家都是为大义起兵,想要拯救国家。现在逆贼董卓就要被打败,可我们却如此相待!我还能和谁一起合力奋战呢?”随后,孙坚率军攻打周昂,周昂败退。

袁术当时派公孙越帮助孙坚进攻周昂,结果公孙越被流箭射死。公孙瓒知道自己堂弟被射死后,大怒道:“我堂弟的死,袁绍难辞其咎!”他上书朝廷,历数袁绍罪行,然后起兵攻打袁绍。冀州下属各城大多也背叛了袁绍,响应公孙瓒。

袁绍害怕了,他赶紧把自己佩戴的渤海太守印绶,授给了公孙瓒的另一个堂弟——公孙范。袁绍心想:“我弄死你一个堂弟,给你另一个堂弟官做,这样总成吧?”

此时朝廷名器就这样被这帮人私相授受。袁绍让公孙范出任渤海太守,以求与公孙瓒和解,但是公孙范能听袁绍的吗?他与公孙瓒可是哥俩,一笔写不出俩公孙。公孙范到了渤海任上,立刻率渤海郡的军队协助公孙瓒。公孙瓒自行任命了冀州刺史、青州刺史、兖州刺史,把郡县长官全部更换了。

反董诸将就这样自相残杀,内讧不断,打得不亦乐乎。今天哥儿几个还在一桌喝酒,说不定明天就刀兵相见了。那么这个联盟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被他们征讨的董卓,最后的下场又如何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腾飞五千年:汉末三国(上下) (00txs.com)”查找最新章节!